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

时间:2022-08-22 07:15:5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治疗后对比。结果 治疗组40例中,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8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40例中,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7例,总有效率67.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治疗脑梗死且疗效显著。

【关键词】 脑梗死;中西医结合

脑梗死是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可伴发出血。多为血栓形成或栓塞,常发生在夜间或静止状态,脑梗死的常见于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常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许多病人有家族史。此病预后较差,现就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梗死取得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选80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MRI证实。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脑出血和其他颅内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8~78岁,平均(56±8)岁;其中大脑半球梗死35例,脑干梗死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7~77岁,平均(55±8)岁;其中大脑半球梗死34例,脑干梗死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凝、降血脂、降血糖、调整血压及预防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点,1次/d,15 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点,1次/d,15 d为一个疗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划分为:治疗组:轻型12例,中型26例,重型2例;对照组:轻型10例,中型27例,重型3例。并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五项、血糖、肝肾功能检查,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神经症状和体症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用药7 d后查头颅CT,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及病灶变化情况。

3 疗效评定及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治疗前后评分,治疗后综合患者功能改变及病残程度进行评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

3.2 结果 治疗组40例中,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8例,无变化5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40例中,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7例,无变化11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6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者性差异(P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组急性起病的缺血性脑血流循环障碍疾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以起病急、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特征,救治后许多患者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脑梗死治疗主要目的是在于最大限度地改善脑部供血,减少缺血细胞的不可逆损害。目前治疗主要采取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管内皮、扩张脑血管以及营养脑细胞等综合治疗。溶血磷脂酸(LPA)和磷脂酸(PA)是近年来发现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磷脂物。已有研究证实,LPA是影响血小板活化和凝血启动的重要因子,鉴于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被称为脑血栓形成的预警因子。PA是在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自由基生成及释放增加的情况下,使磷脂酶活性增强后产生的代谢产物,而且只要缺血不改善,PA就会不断产生,且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卜丽霞等研究证明,丹红注射液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增加脑微循环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状态,降低血浆LPA和PA的水平,减轻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丹红注射液由丹参、红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药理实验证实丹参有抗心肌缺血、抗血栓形成,调节血脂、抗氧化及动脉硬化作用;红花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与改善纤维蛋白溶酶活性,防止血栓形成发展,促进血栓溶解等作用。我们将丹红注射液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等明显改善,可见本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上一篇: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临... 下一篇:女性膀胱颈纤维化导致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