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和思考

时间:2022-08-22 06:06:47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和思考

摘要:本文中阐述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和作用,结合实际探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其中包括如何引导学生确立探究的主题;如何组织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实践方法进行综合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语文素养 主题 方法

一、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及其意义和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小学生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由于年龄、经验的限制,肯定要有从扶到放的过程。那就要求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与语文相沟通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自由地把书本和生活中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建构起来,探索出更利于儿童全面主动发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途径,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做好引导者,确立探究的主题

作为教师,应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担任好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1、利用教材的学习,发现课题。语文课本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科学知识、童话寓言、诗歌散文......可谓无所不包。这也为综合性学习跨越学科界限,将多方面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在教《神秘的恐龙》一课时,学生围绕"恐龙"提了不少问题:"恐龙是怎样生活的?""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等等。这时,教师抓住学生们的兴趣,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问题在课后探究,把探寻到的答案做成知识小卡片,要围绕一个问题介绍有关知识,语言要准确简洁,适当配上图画。

教师要有发现有价值的综合性学习主题内容的意识,要牢牢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乐意参与,能产生深刻的真实体验,也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目的。

2、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从中发现课题。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内容可以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挖掘,如学校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的活动,教师抓住这次机会,开展名为"中国茶文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研究茶的种类、茶的历史、不同茶的功效、泡茶、品茶的程序等等。

3、关注社会热点,从中发现课题。社会是一个大学堂,到处都充斥着语文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善于发现既能吸引学生眼球,又在学生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范畴内的具有语文价值的内容,挖掘社会中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社会热点往往是学生的兴趣点,可借此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后,组织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报道资料,制作小报,给杨利伟以及设计人员写信等。

(二)做好组织者,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实践方法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学习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走进现实世界考察、调查访问、也可以模拟演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网络虚拟世界,通过讨论交流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

1、走向社会,调查访问。社会是实践的大舞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融入社会,在观察与交往中体验社会。同时,社会因为人的活动而变得丰富多彩,多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人打交道,无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然而这些都是课堂上很难充分发挥的技能。

2、扮演角色,模拟表演。模拟是指创设一个个物化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分别扮演角色,以此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如在学习课文后,教师创设任务情境,引导提出把课文演下去。在一堂《田忌赛马》课上,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协商人物角色,如导演、演员、动作设计、评委、顾问等;接着,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选择学习伙伴练习;然后汇报交流。最后由学生点评出最具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最佳编剧等奖项。

3、利用网络,综合学习。课标中也明确指出:"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在确立探究主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协助学生分工合作,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归纳、分类等方法整合多方信息。

4、根据兴趣,自主选择。生活中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有个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兴奋点和悟出新的道理,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活动情境生成学习目标、生成活动主题、选择能满足学生亲历性学习需要的活动方式,使综合性学习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因地制宜,突出实效。

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意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但在实践过程中,综合性学习花的时间、精力太多,弄得大家疲惫不堪,有时还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学习效果有时不能保证。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仍抱着唯教材是举的观念,不把教材提到的内容做完不放心。二是过分追求、模仿所谓的新颖形式,而忽视训练效果。因此,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应把握住因地制宜的原则,活用教材,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习的效果出发。

(二)关注过程,重在指导。

作为小学生,辨别、组织、自控等方面都不成熟,教师应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担任好引导者、评价者、合作者的角色,把握好指导的切入点,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1)指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有效信息。(3)指导学生确定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通过这样的指导,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筛选、整理信息,发展语言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崔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全新理念》,《四川教育》

[3]黄宪巫惠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江苏教育》

上一篇:浅析交叉口绿灯间隔参数计算方法及其在灯控路... 下一篇:几种常用的数字水印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