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时间:2022-08-22 01:47:44

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摘要:财政政策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两大手段,两者目标一致,均是为了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本文首先介绍了财政、货币政策的关系,接着分析两政策协调的必要性,最后给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协调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有自身的特点,货币政策灵活性强,实施起来较为简单而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财政政策相比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但是其对调整产业结构更为有利。

总的来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两者是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关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是由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作为调节国民经济的两大手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两者的终极目标相同,都是为了达到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两一方面,两政策的实现手段具有交叉性,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以及后续效果的好坏跟货币政策的配合有着巨大的关系,反之亦然。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主要由政府有计划安排进行,这决定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必然要相互配合来完成经济调节的使命。那么,当我国经济步入到市场经济时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还有其必要性吗?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条件下,看不见的手会帮助调节微观经济的平衡,让微观层面的经济朝着最佳状态发展。但在宏观经济层面上,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却是十分有限的。因为任何一个市场经济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在宏观经济条件下必然会失灵。这是,宏观经济调节政策诸如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的使用时必然选择。

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挥的是不同的职能,两者只有相互协调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中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财政政策的主要作用是影响国民经济中社会总产品的分配结构,从而改变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的发展速度以及改变居民的消费习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同,其主要是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经济发展,改变货币供应量,使货币需求与供给达到平衡,从而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相比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周期短,时效性好,它主要是对货币总量进行调节,机会不具有对结构进行调节的作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其不同的职能与特点,两者缺一不可,为达到完美的调节作用,两者必须相互协调。

第三,从经验角度来看,市场经济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学派观点众多,但大部分学派都承认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作用。不少西方国家的重要银行具有很高的独立性,银行的经济行为较少受政府政策的影响。但是大部分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央银行行为都没有与政府财政政策一刀两断,相反与财政政策是相互搭配的关系。西方国家的经济理论众多,也有其局限性,但他们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搭配还是承认与支持的。因此,不仅是从经验角度还是从理论角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和必然要求。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途径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正确结合也是有其方法的,要深层次地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确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运用的时空界限。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要根据当时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行精确的计算。在两政策的运用中要合理地掌握空间以及时间的界限,这样两政策才能相互补充将效用发挥到最大。在时间界限方面,为判断两政策是否做到真正协调,应该要设立一系列指标来进行判断。一是通货膨胀率,最好以月度或者季度通货膨胀率作为判断的标准,因为以年通货膨胀率来判断很可能无法得到反映市场动态的及时信息。观察月度或者季度通货膨胀率的数值,与预期通胀值进行比较,判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二是工业生产增长率。对中国而言,市场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工业生产的增长率能够很好地反映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空间界限方面,我国的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都是中央直接下达行政命令后适用到全国。但因为我国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经济的地区性失衡特别严重,直接造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在有些地方效果明显,在另外一些地方却不见任何效果。因此,在今后的市场经济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要根据地区的不同做到差别对待,这样才能让两政策的协调发挥最大的效用。

(二)摒弃财政赤字政策,争取财政收支平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财政赤字与市场经济是没有必然联系的。相反,为保证稳定的通货膨胀以及市场经济的持续有效发展,财政收支要力争平衡。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财政部门要改变传统心态,在制定财政预算时要摒弃财政赤字预算的做法,采取平衡财政预算;二是从理论上摆脱赤字有用论的影响,彻底远离赤字;三是首先从政府部门下手,控制支出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财政收支平衡了, 可以减少实施紧财政政策的水分, 减少财政对赤字的依赖, 有利于财政银行关系的改善及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协调。

(三)改革完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工具

合理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能够让两政策的协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改善两政策的实施工具对政策的效果有着颇为重要的作用。就改善财政政策工具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正确利用税收手段,提高政府税收的市场调节功能,保证税收的合法、规范化;二是在进行财政投资是一定要综合考量国力与市场的容纳能力,保证投资的高效性与收益性;三是科学地发行公债。就改善货币政策工具而言,有以下几点。一是减少某些指令性贷款计划,将竞争引入银行贷款中来,增强贷款的有效性;二是,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我国目前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并不完善,对资金的调节功能较弱,应进一步完善;三是完善再贴现制度。我国目前专业银行很少办理贴现, 可供贴现的票据也很少, 因此贴现制度比较呆滞。

参考文献:

[1]张雪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5(4):59-59.

[2]张志栋,靳玉英.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基于政策在价格决定中的作用[J].金融研究,2011(6):46-60.

[3]贾康.当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J].中国金融,2011(6):69-70.

作者简介:王广宇(1974-),吉林扶余,本科,松原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中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住房公积金核算制度若干问题。

上一篇:XPS挤塑板在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 下一篇:为什么加多宝在这个夏天又将风头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