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保护直面面临的问题分析

时间:2022-08-22 12:34:03

“非遗”传承人保护直面面临的问题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说到底是对传承制度、传承环境和传承人的保护。对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是重中之重。目前,政府对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等都非常支持。

随着民间艺人年龄的增长,很多较少有人从事行业的老艺人步入了花甲之年,这些老艺人时常会担心自己终生从事的艺术就要失传;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要非常重视这种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性;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对个人经济生活拮据的民间艺人在给予经济上帮助的同时,还要努力创造一种观念,形成一种氛围,让更多的人来从事或者喜欢这些文化财富,从思想观念上对人们就行指引,要培养更多的“文化粉丝”;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熟悉并喜欢我国的经典优秀文化艺术,把这些青少年们培养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口授身传的传统文化后继乏人

这些发源于传统农业文明,大多以口头传承的传统文化,而对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正在急剧势微。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廊中,依靠一代又一代艺人们的口授身传,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发展延续,代代相传。这也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的。

但是,这些大多以口头传承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恰如遗金散珠,逝花流水,存亡不知,心中无数,特别是面对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这些发源于传统农业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急剧势微,甚至已经失传或者消亡。

存在于温州永嘉一带的菇民戏,如今只有寥寥几人还会演唱,诞生于明末清初的台州乱弹,仅有的一个剧团已停演多年。

“口授身传”的传统文化后继乏人,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始于武肃盛于宋,相沿至今千百年”的海宁硖石灯彩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年近50的胡金龙从事灯彩工艺已经有23年,如今是硖石灯彩的领头人。制作灯彩这活儿精细,主要靠手工,年轻人不愿学,令胡金龙失望的是,儿子就未承父业,不学灯彩学了电脑。为培养接班人,老胡从1998年开始,在职业高中开办灯彩工艺美术班,可办了4年,培养了70多名毕业生,最终仅留下1人。

面对不断流失的非物质民族文化遗产现状,有学者认为,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二、民间手工技艺家收徒难

人类是文化的使用者和接受者,我国的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主要依靠师傅们手把手的传授,然而对这些老艺术家来说,要找到心满意足的接班人,还是破费周折的,传承人不仅要有艺术的天分还需要有一种安贫乐道的精神。

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人来讲,他们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估算的。伴随着时代的前进与发展,有不少民间艺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而失传,这对中华民族来说都是无比巨大的损失。

眼下,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政策与法规的缺失,导致很多传统工艺难以生存。比如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荣宝斋木板水印,现在只能作为一种特色的纯手工技艺保存着,但不可能依靠它去盈利,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载体,主要依靠传承人的口授身传来传承,但是要挑选一门传统工艺的优秀传承人,条件非常严格,其中最主要是有责任感,因为民间手工技艺的利润低、工艺复杂,不能因为不赚钱就半途而废。这也是目前“收徒难”的主要原因。

三、困难传承人机制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传承人保护机制还面临三大问题的困扰,而这也正是传承人机制当前亟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由于“文化粉丝”的缺乏,造成社会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仍停滞在浅表状态,群众热情不能调动起来,下一代孩子业已形成的审美娱乐化崇拜和感官刺激崇拜以及西化痕迹,要想得到适当纠正,难度就非常大,由此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后继乏人。“失去了传承人,遗产就变成死的东西,就没有保护的价值了”。

第一,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后继人。很多传承人他们并不在意政府给自己多少补贴,而是在意自己的技艺由谁来接。可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更多的年轻人都崇尚现代文明,对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失去兴趣,不愿学习和继承这些老技艺。

其次,非物质文化的传承缺少一个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建立文化生态环境,不仅要给钱,还要营造好的氛围。大熊猫只有在有竹子有水的地方才能生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一样。要引导大家形成比较好的乡土文化氛围,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传承下去。

第三,明确传承人的身份定义。如何确立和培养传承人?现在感到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把我们所承载的文化记忆传承下去,民族文化的传承人是要靠悟性和口传身授,可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对这些传统文化并不感兴趣,传承人的素质亟待提高。

参考文献:

[1]佟玉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J].文化学刊,2011,(01).

[2]吴安新,朱凤.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刑法保护问题[J].兰州学刊,2010,(12).

[3]汤凌燕,柳建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的法律思考——以福建省为主要分析对象[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4]周安平,龙冠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探究[J].知识产权,2010,(05).

上一篇:探索声乐学习之境界 下一篇:浅析音乐对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