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现代舞教学的点滴想法

时间:2022-08-05 06:00:35

高校开展现代舞教学的点滴想法

摘要:中国的现代舞尚处在学习和探索阶段,现代舞的编舞理论与中国的古典舞以及民族民间舞蹈相结合,涌现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舞蹈作品,已被世界认可。让更多中国高校的师生了解现代舞,加入到现代舞的学习中来,对现代大学的素质教学和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21世纪的中国现代舞,在中国高校得到普及教育也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高校 现代舞教学

现代舞在中国高校中广受师生的追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现代舞的学习队伍中来,那么现代舞究竟是什么?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一、现代舞的内涵及发展脉络

(1)现代舞的内涵

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兴起了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及对技巧的一味追求,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动作僵化的程式,用新的舞蹈手段表现自我、自然以及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尽情抒发人的观点和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的真实性,这样的一类舞蹈统称为现代舞。

现代舞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现代舞是指包括国际标准舞中的十种舞蹈在内,另外还有爵士舞、踢踏舞、霹雳舞、迪斯科等。狭义的现代舞是指:“舞蹈目标不是表面化地捕捉从内心升腾出来的感情,而是将内心感情倾注在每一躯体动作之中。”这一概念是由“现代舞之母”——邓肯提出的,她完全打破了古典芭蕾舞艺术的表演规范,不受音乐的制约,异常自由,她把自己的舞蹈称作“新舞蹈”。在严格意义上讲,邓肯的“新舞蹈”还不能算作现代舞,这种推崇晚期浪漫主义风格特点的舞蹈,使人们可以脱去舞鞋和紧身舞衣,随心所欲地自由舞蹈,不受任何束缚,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恰似一股清新纯朴之风,吹开了欧洲舞坛这一湾沉寂的死水。同时这也为现代舞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2)发展脉络

现代舞的发展历程,基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都有自己不同的艺术主张、价值取向、创作风格和表演训练技巧要求,也形成了不同风格的舞蹈流派。

①创立阶段与表现主义流派:20世纪初期,现代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邓肯,丹尼斯等人,他们反对古典芭蕾而创立了强调人体的解放与追求人性自由并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的现代舞蹈形式。其艺术风格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在艺术创作方面,追求奔放的情感,特别是以拉班为代表所建立的表现主义流派,宣扬感觉第一,并总结了一套相应的理论作为指导。

②发展阶段与多种技巧流派:这一阶段的现代舞主张形式追随功能,注重揭示人的价值和尊严,揭示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有心理表现派、象征派、人本主义舞蹈、何顿技巧等。这些流派独特的技巧极大的丰富了现代舞的内容,并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③新先锋派的发展阶段:后现代舞蹈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它批判固定形式的现代舞技巧训练,更加推崇自由发挥,这种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开创了前人没有的编舞方法和编舞技巧,并将其它领域的概念引入创作之中,这种舞蹈艺术形式被称为“新先锋”。他们倾向于反传统、反理性、反艺术、反美学、反文化,甚至瓦解舞蹈的要素,并出现了以此为代表的动力派、立体派、抽象派等流派。

④舞蹈剧场与现代芭蕾流派:舞蹈剧场是指一种古典芭蕾与新舞蹈相结合,能完整表达剧情的舞蹈形式,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包希。同时期的现代芭蕾也是现代舞的流派之一,它介乎现代舞和古典芭蕾之间,其最早的代表者是K.约斯,他当过芭蕾演员,因此,他在实践的基础上把现代舞和古典芭蕾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现代舞的真实性的特点使它更贴近生活,它是在传统舞蹈形式下的探索和创作,拓宽了人们的艺术视野,更真切的反映了人的个性和心理。经过了一个世纪的漫长探索与发展,它逐渐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

二、 高校现代舞教学现状

(1) 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目前,国内高校的现代舞教学师资状况令人堪忧,除少数大城市高校的舞蹈系在现代舞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能提供合格的主修或选修课程外,其余学校很少有专门的课程设置。在欧美发达国家,在大学本专科、硕士研究生层次上都有相应的课程设置,并同时开设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课程。因此,现代舞教学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会有很长一段路才能追赶上国际水平。而要提高现代舞教学水平,首要的任务则是培训一大批高质量的现代舞师资,能够从事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专业的教育。

(2) 缺乏科学全面的教学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教师上课的依据,但是现在舞蹈教材非常缺乏,大多数的现代舞老师都是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自己编写的教材可以让教师更好的理解教材,但肯定也有不全面、不科学的地方,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高校现代舞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与对学生的传承。所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研究创编现代舞教材,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3) 教学的科学性需要加强。高校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毕业后,并不是专门从事现代舞的教学,学生对现代舞的学习,仅凭兴趣吸引,不能让更多热爱现代舞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各高校针对自身的发展情况,科学的合理的开设现代舞课程,并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现代舞活动,吸引学生自觉了解更多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实践中对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多一些关注,理解的加深会给舞者与欣赏者提供更大的想象和发挥空间。根据现代舞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应该用更加现代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将舞蹈教学融入有趣的活动,这样既可以摆脱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又可以用合乎自然运动规律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将现代舞的教学进行合理且科学的设计。

三、中国现代舞的教育意义

现代舞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的审美观念,也可以通过技术训练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探索身体的运动方式。因此,在中国高校普及现代舞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可以培养高校师生现代正确的审美观念。现代舞推崇自然之美,通过现代舞技术训练后,能让学生们身形更加挺拔,舞姿更加优美,肢体更加灵活,身体更加协调,无形中提升了学习现代舞的舞者们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达到了内外兼修的统一。想要使中国高校师生的舞蹈脚步追赶上世界的步伐,审美观的培养是必不可缺少的。从古典芭蕾到现代舞,从中国古典舞到当代舞,中国的文化与审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和发展。从审美观念上看,全世界的舞蹈爱好者都已经摆脱了以前的固定模式,而更加关注自然美和科学美的表达。现代舞是培养中国高校师生正确审美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在高校普及现代舞教学对培养师生的正确审美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有助于开发学生身体的潜能。现代舞技术是建立在强大的人体动律学的基础上的,因此现代舞的技术训练对身体的训练方法是非常科学的。现代舞技术训练强调对身体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肢体的灵活性和表现力得到加强,学生将感情与身体的运动能够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得身心都能得到有益的训练。

(3)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潜能。现代舞的编排及训练可以使舞者充分释放心灵,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发展,对培养他们的创新和探索精神非常有益。现代舞教学应该抛弃传统舞蹈课堂专业规范的程式化教学,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教学任务,通过思维的转换教学,发扬中华文化,同时接受外来先进思想,兼收并蓄,共同发展。现代舞教学的普及必将给中国文化的大繁荣带来前所未有的推动。

结语

现代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舞蹈爱好者去不断追求与探索,在我国,高校舞蹈教育势必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相信,在无数莘莘学子的不懈努力和有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实践下,高校现代舞普及教学定会更加繁荣,高校舞蹈教育也必将攀上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刘群杰,高云.舞蹈解剖学教程[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3]刘青弋.动感空间[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刘青戈.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5]胡明宝.高等师范素质教育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6]许高厚.教育实习[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王泽农,曹慧英.中外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刘青戈.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8]约翰·马丁.舞蹈概论[M].欧建平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9]孙景琢.舞蹈艺术浅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10]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上一篇:从《孔雀》看舞蹈的仪式性 下一篇:经典与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