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个案研究

时间:2022-08-22 12:11:48

东北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个案研究

一、沈阳市种植业总体状况分析

(一)种植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产量大幅增加,市场供应充足

以1949―2007年为例,1949年沈阳市粮食产量仅有45万吨,30年后的1978年达169万吨,到2007年已达390.9万吨,分别比1948年和1978年增产345.9万吨和221.9万吨。

(二)粮食亩产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沈阳市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

1949年,沈阳市粮食亩产仅为60公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农民生产热情激增,粮食生产健康发展。1978年沈阳市粮食亩产仅为216公斤,1990年达391公斤,1998年达450公斤,2007年沈阳市粮食亩产达到531公斤,分别是1949年的8.9倍、1978年的2.5倍。

(三)从种植业品种结构分析,沈阳市粮食主要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和薯类四个品种,尤以玉米、水稻为主

在沈阳市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中,产量一直居于首位的玉米,占粮食总产量的55%左右,水稻产量位居第二位。1949年沈阳市玉米总产量仅为7.5万吨,水稻总产量仅为1.4万吨,1978年分别达到80万吨和48万吨,2007年沈阳市玉米产量已达246万吨,水稻产量达125.3万吨,分别是1949年的32.8倍和90倍,比1978年增长2.1倍和1.6倍,60年间沈阳市玉米年平均增产4万吨,水稻产量年均增产2万吨。

二、沈阳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具体表现

以2007、2008年为例,沈阳市各县区继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具体表现在:

(一)农作物种植面积上升,粮食作物面积略有下降

2008年沈阳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912.8万亩,比2007年增加了14.1万亩,增长了1.5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719.5万亩,比2007年同期减少了16.5万亩,降幅为2.2%。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水稻播种面积为190.7万亩,比2007年同期减少了13.2万亩,下降了6.5%;玉米播种面积为457.2万亩,比2007年同期减少了1.4万亩,下降了0.3%,豆类播种面积为40.3万亩,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4.5万亩,增长12.5%。

(二)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快速增长

2008年,沈阳市油料作物播种面积达到58.1万亩,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25.7万亩,增长了79.3%。其中:花生播种面积达到50.7万亩,比2007年增长21.6万亩,增幅为74.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增长主要来自一市三县,共增加播种面积25万亩,占沈阳市油料作物增加播种面积的98.8%。

(三) 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为突破口,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

近些年,沈阳市坚持优化布局、发挥优势,设施农业和特色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具体表现在:重点扶持东陵、法库的树莓生产;沈北的花卉生产;于洪的食用菌、北冬虫夏草生产;康平地膜花生、寒富苹果生产;新民的棚菜、棚瓜种植;辽中的果蔬生产;苏家屯的温室葡萄、紫苏子叶反季节栽培等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特色农业,努力打造一批特色乡镇、特色村。

为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截止到2008年底,沈阳市落实高效特色产业面积239万亩。其中:蔬菜123.4万亩(三樱椒30万亩、蔬菜制种20万亩、马铃薯32.2万亩、其它蔬菜41.2万亩),花生69.8万亩,地膜鲜玉米14.6万亩,万寿菊8.2万亩,桑树3万亩,寒富苹果6.9万亩。沈阳市强化了专业村的建设,2008年新增一村一业专业村207个,使专业村总数达到607个,占现有行政村的39.2%。

三、沈阳市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工作力度,推动特色种植产业做大做强

2010年拉动内需,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沈阳市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应根据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认真制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要结合“一乡一业”、“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在资金、技术、产业结构、市场服务等方面给予必要引导和扶持,把特色种植产业做大做强,使农民快速致富。

(二)加大农业基础投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一要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恢复农田的排水沟渠,修建一批水塘,做到旱能灌、涝能排。二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可在沈阳市缺水的康平、法库推广甘肃省玉米地地膜覆盖的做法,并给予地膜补贴。据预算,甘肃省一亩玉米地地膜投入80元,亩产可增加300斤,亩纯收益可提高100元。三要积极推广、推进农、学、研、企相结合的新型科技推广网络。理顺农民与龙头企业的关系,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则、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使农民在粮食产业化经营中获得收益。四要不断完善惠农政策体系。提高良种和农机补贴标准,坚持长期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减少农民粮食生产的市场风险。

(三)进一步提高种植产品质量,继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需求层次的提高,人们消费能力已从追求品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关注食品安全,新、特、优产品倍受青睐。要走出一条提高产品质量,依靠质量增收的新路。

(四)抓住建设“富民小区”和“农业园区”的有利契机,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战略调整

“富民小区”和“农业园区”既是专业大户农业项目发展的示范园,又是很好的发展载体。要借助沈阳市农村“富民小区”建设的良好机会,带动农业项目的快上,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打开农民增收的空间。鼓励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入和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连片开发流转土地。

(张太宇,1977年生,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讲师、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常明哲,1984年生,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教师、吉林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深入实施商贸兴市战略营造川东北服务业发展高... 下一篇:开展清费减负 服务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