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好青年

时间:2022-08-21 11:06:20

我们都是好青年

想不想了解―下小编们对各种社会热点事件的态度?想不想八卦一下小编们的各种“前世今生”?“每个人问一个人”游戏的开通,将是你走近时代风口浪尖、打探小编各种秘密的一个捷径(嘘,一般人别告诉他)。

游戏规则:每一位小编以某个社会文化事件问另外一位小编至少两个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保证每一位小编都有得问,每一位小编都有得答;问题要言之有物,回答要态度分明。

好了,游戏开始了,先好好地欣赏吧,说不定哪次就会问到你了!

【小背景】

在“美国虎妈”蔡美儿之后,萧百佑自称“中国狼爸”。他将中国传统国学教育和自己的经验相结合,以极其“彪悍”的教育手法,将四个儿女培养成品学兼优且知书达理的好孩子,兄妹三人相继被最北京大学录取。以“打”为法宝的“中国狼爸”,再次引发起人们对中国国产教育模式的讨论。

【夏梦问】可以说说最让你难忘的―次挨打吗?如果你是一名家长,你认为萧氏教育值得推广吗?

【子衿答】如果按“狼爸”的标准来看,我爸简直是青青草原上的村长“慢羊羊爸”。因为我爸从来不打我,多数情况下,我躲之不及的,反而是妈妈的“利掌”。而所谓“利掌”也就仅限于拍我两下之类的,所以,从小到大,我并没有什么最难忘的挨打。这不得不说是我童年的遗憾啊。

不过,从一个家长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打孩子”这件事情也并非完全不可以,自古“棍棒出孝子”那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上,我认为敲打。下孩子,给他点肉体上的疼痛,会帮助他更好地记住教训。不过,凡事过犹不及,我不赞成“狼爸”那种教育方式,毕竟是自己的孩子,打在儿身,疼在娘心啊。

(木有“狼爸”,木有“虎妈”,你的童年像首歌……)

【小背景】

在现代社会中,人人平等的观念是社会公理&--,不可践踏。尽管在成人世界里,因为一些社会规则不得不把人分类乃至分级,然而这种“三六九等”的分级红渗入到了小学校园里,就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了。给学习差的孩子戴绿领巾,以区别“好学生”的红领巾;给学习好的孩子穿红校服,以区别“一般学生”的普通校服一一这些举措引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讨论,同样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0。

【子衿问】作为俩孩子的爸爸,对于这种“绿领巾红校服”的现象,你的看法是什么?如果让你穿越回小时候,调皮捣蛋的你被老师戴上了绿领巾,你是会反抗到底,还是被迫屈从?这么“丢人”的事情想必会对年幼的你有很大影响吧?

【临杰答】这老师想出来的招式也太狠、太损了吧?我觉得应该也给老师划分一个好老师、差老师,好老师戴红围巾,差老师戴绿围巾!如果我穿越到小学时代,遇到这种损招,我还真没办法化解。不过依照我这种喜欢被老师误导、任人宰割的性格,表面上肯定不会反抗,但我背地里是否会有什么过激行为还真不好说。有了如此“丢人’之事,我可能会萎靡不振,学习成绩会更加差劲,以至于小学毕不了业,升不了中学,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工作,也就是肯定不能来新作文杂志社上班。幸好那时候我的老师们不像现在的老师压力这么大,以至于想出这么多损招,所以《新作文》才能够得到我这么一个大人才。

(临杰不但相当幸运,而且相当自信。)

【小背景】

2011年10月30日,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该工程旨在通过培养孩子的孝心,在青少年中开展孝文化普及教育。工程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百万名孝子。相关负责人称主要针对4岁至6岁孩子的特点,把孝心培养教育融入到生活中。

【临杰问】你支持这个工程吗?你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怎样的?

【肖尧答】这是一次中华美德的回归,也许昭示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的确,孝顺父母作为我国的传统美德,在现今面临着沦落的可能。前有留学生机场弑母,后有公务员打骂父母,听来让人心中惶惶。因而,这样的行动,无疑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孝子工程正当其时。

作为我自己来说,平时对父母的关心还远远不够。家在外地,自己因为工作等各方面的原因,回家的次数极为有限。平时只能是打打电话,听到的却总是他们对我的叮嘱。但是父母明显苍老的声音和我能想象到的神情,总是让我一次次感觉到愧疚和无奈。也许他们没有对我要求什么,但是我自己却总是奠名感喟。孝心在心,更要在行。多回家看看父母,多关心他们的酸甜苦辣,多给予他们爱的回报,才是我真正应该身体力行的。

(像肖尧姐姐这样的孝子根本不用培养!)

【小背景】

近日,新浪微博继续着各网络论坛的热度,发起了“普通青年、文艺青年、二逼青年,你属于哪一种”的调查。众多具有娱乐和恶搞精神的网友们,争相演绎,纷纷贴图,把自己或生活中的各种扮相,区分出三种形态,意无限,笑料百出。

【肖尧问】针对这一现象,你怎么看?作为一个极具文艺青年气质的人,你又是怎么定位自己的?

【零羽答】显然这是网络上一直存在的集体跟风、发泄无聊的一种方式,跟之前的“很×很××”之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在同一模式下对内容进行不同的置换,可以看做是网友“智慧”的延伸。这种跟风效应一旦形成,便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据说现在都已经蔓延到动物界了,连动物园的长颈鹿都已经有了“普通”“文艺”和“二逼”之分。至于你第二个问题,你的前提就是错的,因为我并不觉得我是一个具有文艺青年气质的人,这也算是对你第二个问题的回答。而且,既然你已经觉得我是一个“极具文艺青年气质的人”,干吗还要问我是怎么定位自己的呢?你不是已经帮我定位了吗?

(一旁的肖尧已经被绕晕了……)

【小背景】

2011年11月,广东省佛山市遭两车碾压的女童小悦悦身故之后,各种质疑的声音始终存在,社会各界捐赠的善款用途成为关注焦点之一。面对风言风语,小悦悦的父亲王持昌取出善款中的6万元,捐给了一名素不相识的25岁的白血病小伙。

【零羽问】如果你是那天遇到小悦悦的路人,你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吗?如果你是身在天堂的小悦悦,你想对这个世界说点什么?如果你是捐助小悦悦的人,你会非常关注小悦悦的父母如何处理善款吗?

【明灯答】如果我确实看到了小悦悦(目前我们看到的视频都是增加过亮度的,这在客观上将“路人”陷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境地),我不确定能否马上伸出援助之手,但肯定会第一时间报警和打120叫救护车。小悦悦在天堂,对路人,她会说:那些确实没有看到我却被背上“冷血”骂名的路人,希望你们以后的人生不要一直纠结于此;而那些看到我却见死不救的路人,希望你们以后能多做善事来弥补良心上的愧疚。对自己的父母,她会说:既然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你们就应对我负起责任来,但无论如何,都希望你们不要再悲伤。如果我是一名捐款者,对小悦悦的父母怎么用这笔善款,其实并不是十分关心。作为捐款者,捐出的是自己的心意,而捐出去的钱怎么使用,我们没有权利去强制要求70

(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愿小悦悦在男外一个世界过得快乐……)

【小背景】

广电总局于2011年10月了一个意见书,提出从2012年起,规定各卫视频道在黄金时间娱乐节目每周不能超过两档;全国卫视选秀节目一年加起来不超过10档:每个卫视频道必须设一档道德类栏目等意见――即所谓的“限娱令”。

【明灯问】你平时最喜欢看什么娱乐节目?作为普通观众,我们在娱乐节目和“限娱令”之间该如何抉择?

【英若答】我喜欢看脱口秀和访谈类节目,如《天天向上》《鲁豫有约》等。尼尔-波兹曼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写了一本书叫《娱乐至死》,他在书中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一切活动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我觉得30年后,我们的时代正在“实现”曾经的那个预言――娱乐至死。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广电总局是否“限娱”,那是客观因素,我们应当从主观上“限娱”。因为据有关调查显示,人们长期观看电视娱乐节目,特别是学生人群,会使大脑懈怠于思考,语言交流能力下降。还是那句话,任何事情控制在一个“度”之内最好。娱乐,只当消遣最好。

(还是英若看得明白,秒杀广电总局!)

【小背景】

赖巢族,指有业不就、在家傍老、出门靠友的一类人群,他们主动或者被动放弃了谋生意欲,长期寄居在亲朋的屋檐下,“年轻不就业”是这些“赖巢族”及社会面临的共同尴尬。

【英若问】相较于“蚁族”而言,似乎“赖巢族”过得更为舒适和安逸,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想象你自己就是一个赖巢族,你身边的人反应如何?

【夏梦答1“赖巢族”似乎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我看来,这种现象的发生也是必然的。在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多应该就业的青年选择了在家躲避这一切。成年了,却不想长大,不想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而很多家长,也默许了孩子的这种行为,不愿意让孩子去经受社会的磨炼与考验。“赖巢族”便继续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份照顾,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更加不愿跨入社会这个大熔炉中。

首先声明,我坚决不做“赖巢族”。如果我是一名“赖巢族”,每天在家吃喝玩乐,无所事事,那我很容易想象得出周围人看我的眼光,他们对我只会是失望之极,认为我无可救药。

啊,这太可旧了!我怎么好意思!

(夏梦是好青年一枚,鉴定完毕!)

上一篇:超级宝宝的爆竹语录等 下一篇:无言的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