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漏诊率高怎么办

时间:2022-08-21 09:48:11

许先生今年52岁,是一名司机。近两年来,他经常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嗳气的症状,有时在进餐后还会发生呕吐。他曾先后两次去某医院做胃镜检查,均被诊断患有慢性胃炎。许先生吃了很多治疗慢性胃炎的药,但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三个月前,他来我院进行腹部CT检查时,医生怀疑他患有胃癌。经做手术探查,医生确诊他患有胃体胃癌。许先生十分难过和不解:他曾做过两次胃镜检查,那时为何没查出患有胃癌呢?

胃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在我国全身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调查资料显示,胃癌患者能否及早进行正规的治疗十分关键。在进行正规的治疗后,早期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0%~95%,2期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达到60%~70%,3期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达到40%~50%,晚期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达到10%左右。由此可见,胃癌患者越是早确诊、早治疗,疗效就越好。但目前的临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0多万人被确诊患有胃癌,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病。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胃癌患者都没有在发病的早期去医院进行诊治,或在诊治过程中出现了误诊、误治。

2009年,笔者所在医院的消化内科在对一个时期以来就诊的胃癌患者进行普查时发现,有35例的胃癌患者曾被误诊。在此之前,这些患者平均在12个月内接受过2.2次的胃镜检查,但都未能查出患有胃癌。这种情况说明,我国胃癌患者的漏诊率是较高的。目前,我国专家尚未做过关于胃癌漏诊率的全国性调查。日本的肿瘤专家曾进行过这方面的调查统计,结果发现,该国胃癌患者的漏诊率高达10%~20%。

为什么经做胃镜检查,胃癌患者仍会被漏诊呢?这是因为,胃癌的形态“千奇百怪”,难以辨认。例如,早期胃癌的病灶很小,癌组织易被胃溃疡、胃黏膜糜烂或萎缩性胃炎所掩盖。皮革胃患者胃黏膜上的癌组织是向胃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浸润生长的(而不是向胃内突出),从表面上看很正常。有些从医多年的高年资医生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在胃镜下将皮革胃辨认出来。因此,胃癌患者即使进行了多次胃镜检查,仍可能被漏诊。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下3个可减少胃癌患者漏诊的方法:

在进行胃镜检查时若发现了可疑的病灶,应及早进行胃镜复查。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如果发现有胃黏膜溃疡、糜烂、不规则凹陷、小结节或色泽异常(如发红、苍白、褪色)等病灶,应及早进行复查。即使在进行胃黏膜活检后被诊断患有普通胃炎,有上述病灶的患者也应在3个月内去医院进行胃镜复查。在进行胃镜复查之前,患者应向医生提供上次胃镜检查的病理报告。这样,医生会在为其做胃镜复查时对其胃内的病灶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可钳取多块不同位置的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学复查,这样就会避免或减少漏诊和误治。

如果进行多次胃镜检查后仍未能获得明确的诊断,应及时进行特殊胃部检查。人们若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发现了可疑的病灶,但在进行胃镜复查和胃黏膜活检时没有发现异常的情况,则应进行胃镜下喷洒色素检查(在胃黏膜上喷洒色素可提高对异常组织的识别度)、超声胃镜检查、放大胃镜检查、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检查等特殊的检查。其中,做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受检者胃黏膜的组织结构,甚至可以直接观察到癌细胞。这是一种先进的诊查手段。

胃癌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复查。胃癌的高危人群是指发生胃癌几率较高的人群,主要包括以下8类人:①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曾患过胃癌或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人。②经做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有糜烂、溃疡、颗粒状突起或小结节等情况,并且经做胃黏膜活检确诊患有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人。③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④重度肠腺化生患者。⑤做胃部分切除术超过10年的残留胃患者。此类患者最易患贲门部或吻合口残胃癌。⑥患有胃息肉,尤其是患有上皮内瘤变的胃腺瘤肉的人。⑦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且患有胃溃疡、糜烂性胃炎的人。⑧长期不愈或不断变换发病部位的胃溃疡患者。上述人群,尤其是年龄超过40岁的人应每年做1次胃镜复查。

总之,人们应采取有效的方法检查胃癌,尽量减少胃癌的漏诊率。目前,胃镜检查仍是诊断胃癌的首选方法。一般来说,医生在为受检者做胃镜检查时会全方位地观察其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等部位,并对这些部位进行照相记录。如果观察到可疑的病灶,医生还会从多个部位钳取多块胃黏膜进行病理学检查。如果怀疑受检者患有广泛浸润的胃癌或胃癌发生了腹腔转移,医生还会让受检者做胃×线钡餐检查和上腹部CT检查,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上一篇:乳腺钼靶检查 下一篇:治疗乙肝怎样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