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

时间:2022-08-21 08:49:34

论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

【摘要】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当事人不能提供证据或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自己所主张的事实,应当依法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虽然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至第7条对举证责任的分配作出了具体规定,但因为社会关系纷繁复杂并且不断发展变化,仅凭立法不可能包罗在民事诉讼过程中遇到的所有现实情况,并且法官在遇到没有规定的情况或者规定不明确的情况时的处理会有很大不同,导致相同案情因举证责任的分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判决结果。为了尽可能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本作者根据办案实践就上述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民事诉讼;证据;举证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123-01

一、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

民事诉讼中,采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对特殊侵权诉讼、合同纠纷案件、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至第6条作出了具体规定。对于特殊侵权诉讼法律采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体现了平衡当事各方的诉讼利益及司法的公平与公正。

另外,法律对举证责任的分配还在特定情况下赋予法院根据案情确定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分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条规定:“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对举证责任的承担赋予法官更大的自由裁量权,本规则在方便诉讼的同时,也容易产生因法官对法律的不同理解和对案件的不同认识而产生对相似案件而划分的举证责任的分配不同。

二、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存在的问题

(一)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划分不清

尽管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举证责任的分配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但是还不能做到在具体的民事诉讼案件中举证责任的分配标准的统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条规定:“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本条规定可以说对合同关系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定的比较具体,但是在具体民事诉讼案件中不同的法官对本条规定的不同理解导致举证责任的分配不同。作者试举两个案例予以说明:案例一,甲公司与乙公司签署一份《建筑器材租赁合同》,甲公司提供租赁物给乙公司使用,乙公司向甲公司依照合同约定价款支付租金。合同签订后,甲公司切实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但乙公司并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租金。双方为此发生纠纷并诉至法院,甲公司向人民法院提交了合同原件及双方办理的结算单原件作为证据。在开庭审理时,乙公司否认合同原件所盖公章的真实性,声称和甲公司没有合同关系,也没有租赁过甲公司的建筑器材,合同上所盖公章系伪造的,乙公司也是受害者。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此时应当由乙公司对自己主张的“公章系伪造的”这一事实申请鉴定以辨别公章的真伪。但乙公司拒绝申请鉴定,只向法庭提交了该公司的公章印鉴作为比对样本与合同印章进行比对,用肉眼很难看出乙方提交的比对样本与合同所盖公章的差别,无法确定合同所盖公章的真伪。但是,法官认为乙公司提交公章印鉴作为比对样本即完成了举证责任,此时对公章的真伪进行鉴定的举证责任由乙方转移到了甲方,甲方应证明其提交的合同原件及公章的真实性。所以,主审法官将对该公章申请真实性鉴定这一举证责任分配给了甲方。案例二,丁公司诉丙公司拖欠运费为由向法院,并向法院提交了双方签署的《货物运输合同》及结算单作为证据。法庭调查时,丙公司主张对该合同毫不知情,该合同所盖公章系伪造,并向法庭提交了用肉眼就能看出明显区别的公司印鉴作为比对样本。但该案主审法官以用肉眼观察的结果不足以证明公章系伪造的事实为理由要求丙公司对该公章的真实性进行鉴定,以鉴定报告作出的鉴定结果作为判断该公章真伪的最终定案依据。以上两个案例的案情及向法院提交的证据基本相同,但由于主审法官对举证责任的证明标准及举证责任的转移理解不同导致对公章的真伪进行鉴定的举证责任的分配的不同。如果两个案件中的当事人都拒绝对公章的真实性进行鉴定,法官会根据举证责任的分配作出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不利的判决结果。因法官对举证责任的承担主体采用不同的确定标准,以致于两个案件分别由原告和被告承担举证责任。最终结果则会发生相同的案情出现截然不同的判决,这对某一方当事人是不公平的。

三、关于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存在问题的解决

(一)在立法上完善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的划分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至第7条对举证责任的分配作出了具体规定,但并不是十分精确。造成相同案情会因为举证责任的承担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审判结果。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我国还需要出台更加清晰统一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和证明标准规则来解决举证责任的分配以及如何认定举证责任的完成和举证责任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转移等问题,使法官在审理相同或者类似的案件时能够适用统一的举证责任规则,以期达到保障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保护当事人合法利益和维护法律的公平与正义的司法目的。

四、结语

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规则,它不但关系到程序部分的顺利进行,还关系到每一个当事人的实体权利是否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缺乏细致严密的规定,法官因对相关法律规定的理解不同或者其他因素导致举证责任分配的巨大差异,甚至有的法官没有原则地自由裁量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作者认为,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制度的完善,必须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根据审判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出台细化的司法解释,不断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的有关举证责任制度。

上一篇: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解读 下一篇: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