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西安地域文化浅谈广场设计

时间:2022-08-21 08:10:11

结合西安地域文化浅谈广场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区域历史与背景

西安,古时称长安、京兆与北京、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古时经历多个王朝定都,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孕育了周、秦、汉、唐文化的兴盛,《史记》形容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虽然自唐以后长安不再作为国都,但仍然在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作为西北地区的核心,传承着自身独具特色的黄土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即使到了当代,西安仍然以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我国科研和经济建设输送着大量的人才。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安更是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城市面貌也日新月异的改变。这种改变丰富了城市肌理,其中不乏建筑师和普通市民们的心血与辛劳。

从广场设计的角度看,中国古代虽没有广场的概念,较为大型的场所多是“台”、“校场”等,多服务于政治和军事行为,中国古代“广场”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街市广场,《易经》中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贸,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考工记》之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都说明了古时街市广场已经成为了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另一种广场形式即为古时的寺庙园林等,这些场所设立于树木茂盛之处,并有土台、石台作为戏台使用,南北朝时,寺院之中有盛大的音乐歌舞演出,以及佛教表演,吸引大量民众参与聚集,而后的历史中也有不同形式的演绎。

总而言之,广场的发展演变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但却有一个基本的演进形态,这种形态的演进深深地结合了市民的情感,满足人们内心的基本需求。

2 “城市广场”概念的引入与发展

城市广场的概念源于欧洲,古希腊时,人们在城市中较开阔的范围内进行宗教、商业、娱乐活动,逐渐形成一个有固定的用途的场所,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到文艺复兴时期,如圣彼得广场,圣马可广场等著名的广场形成,广场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已经深深地根植在了欧洲的整个文化体系之中,广场成为了集会游行、交易交流、文化娱乐的集中场所,也成为了欧洲自由民主精神的体现,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广场成为城市中的必不可少的元素,展现出地区的独特气质。

二十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坚船利炮一起而来的西方文化,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全新的概念,为国人打开了视野,城市广场这一城市发展中重要的元素也慢慢地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之中。新中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速,很多城市的建设发展已经可以与国际接轨,在大范围的城市建设中,城市广场也在这片土地上发展出了自身的特色。

3 新城广场的发展

在城市广场中国化演进的进程之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广场,天安门广场、中山广场、和平广场等也是国民耳熟能详的名字。而在西安,新城广场无疑是最为历史悠久,尽人皆知的广场,其历史与政治地位都在西安这个城市的历史之中举足轻重。

西安新城广场是1926年冬西安反围城胜利之后,为了纪念那场伟大的胜利而建成的,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在西安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很多延续至今的印记,新城广场、革命公园、玉祥门等都保存至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新城广场的前身是清八旗的校场,再往前追溯甚至可以至唐朝,可谓是历史悠久。

新城广场的改造在解放后经历了四次,他与陕西省政府遥相呼应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陕西省和西安市的各种大型群众集会、游行、检阅等活动举行的场所。新城广场东西长436米,南北宽135.5米,总面积5.69万平米,据资料记载原新城广场位于唐长安皇城宋称京兆府城东一隅,元代在此建设陕西诸道行御史台检查室院,反围城胜利后,模仿苏联红场将清八旗的校场改建而成,称为红城,1931年才改为现在的新城广场,这一名称沿用至今。原广场东、西、南三面都有城垣,南边还有戏楼和礼堂,可以看出明显的中国古时“广场”的发展轨迹,虽然由于政治和文化因素,广场在平时不承担聚会、演讲等公共活动,并有一定的军事用途,但是在特定时段还是有丰富的娱乐、交流功能,是市民生活得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经过四次大的改动,新城广场拆除了三面城墙、门墙、戏楼和炮台,在整体基础上浇筑混凝土面层,进行广场绿化和灯光喷泉设计,又在周边建设了少年宫新城剧院等公共娱乐设施,使整个广场成为了市民生活文化 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并承担了每日的升旗仪式,以使其成为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城广场成为了一个寄托西安市民精神的重要场所。

纵观新城广场的发展过程,很能代表整个西安地区的发展特色,首先,整体用地范围基于唐长安方格网式里坊质布局,方形的外轮廓是整个西安地区的用地划分基础,长期的封建社会演进出了戏台,承载市民的文化需求,隐性的发展方式结合军事场所,因此出现了城墙炮台与戏台并存的形式,在西方文化传播之后,集会游行活动的需求使得大面积的开阔场地和绿化被引入,高层建筑的采光通风要求使得原有城墙被拆除,地面被硬化,文化设施围绕着广场建设,虽然旧貌换新颜的方式改变了许多,但经过多次的改造却没有改变其自身原有的肌理,原有的形态和布局在百年后依旧传承。

4 西安地域文化下其它类型广场设计

通过新城广场的演变历史展现出的西安文化特色仍不全面,作为一个有历史的城市,其中必然流传着许多故事,而城市建设者则抓住了这些,做出了许多广受好评的城市公共空间,如大雁塔广场、小寨海港城广场,大明宫遗址公园等,都属于城市中的公共活动场所,已经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大雁塔广场分为南广场、北广场、东苑、西苑、慈恩寺和步行街多个片区,围绕着大雁塔这个西安市地标建筑而建,北广场设计之中融入了大量的唐文化元素,整体气势恢宏,大面积的硬质铺地与绿化结合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充分体现了唐文化中的大气磅礴。南广场则是结合玄装西行取经的文化背景,用群雕和仿古建筑群作为底,围合出这一主题广场,大面积的场地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空间,餐饮娱乐商家的引入更加聚集了当地人气,整体设计成为了西安当地的一大亮点。

大明宫遗址公园与大雁塔虽然都是文化的传承,但却也有所不同,大明宫地区原属于城市不发达地区,大量的城中村建筑聚集在遗址之上,公园的建设一来是对于历史的保护,另一方面则是改善附近居民的生活现状,聚集更多人气,基于这些理由,大明宫的建设采用了大面积的空地与遗址保护建筑相结合的形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休闲娱乐建筑,但是大尺度的空间还是不利于游人长时间停留,仍然有很多的空间等待开发。

再说到小寨海港城广场,其位于小寨商圈中心地带,是多个商业建筑围合而成,与前两个广场精心设计而成不同,其建设和发展具有一种长期的衍生性质,伴随着小寨商圈的聚集与发展,广场的形态和功能也在一直与其相适应,其功能更多的是进行商业活动,与其说他是建成的更不如说他是慢慢地发展形成的,现在这一不大的广场已经是西安地区非常有名的购物场所聚集地,聚集了大量人气,整体景象欣欣向荣。

这种文化的发展融合再发展再融合的过程,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产生出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原有建筑的翻新或是替代更新着城市的肌理,满足人们的需求,广场类建筑也在这样的形势下诞生或是发展,随着人们的不同需求改变着自身特点,与之相适应或是消失,在西安这种黄土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创造出了许多属于我们自己的场所,承载着我们自身的文化,但是什么样的形式才真正适合我们却仍然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在这片具有丰富历史背景的土地上,任何可能都可以被包容同时也可能被改变,如何探寻我们自身的道路仍需要身为建筑师的我们去探寻和发现。

上一篇:浅谈煤炭企业提升班组建设的意义 下一篇:城市燃气管网建设规划及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