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工程承包 “走出去”战略的排头兵

时间:2022-08-21 06:32:48

对外工程承包 “走出去”战略的排头兵

[入选理由]

对外工程承包属于服务贸易,在中国的服务贸易中,能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就算是对外工程承包了。

当中国的很多建筑的设计师刻着外国人名字时候,一些外国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及施工已经印上了“中国”字样。这来自于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在入世5年中的发展和壮大,这也足以让我们骄傲和自豪。

从古代起,中国就有“鲁班”这样的能工巧匠;在入世之后,中国人在建筑工程上的成就更是为世界瞩目。

对外工程承包,“走出去”战略的排头兵。

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事业是伴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入世以来的5年,是该事业空前发展的历史时期。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概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当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规模日益扩大,市场多元化已经形成,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对外承包工程行业规模

今年1-9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88.2亿美元,同比增长35%;新签合同额412.1亿美元,首次通过40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111%。截至2006年9月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1546.1亿美元,签订合同额2271.2亿美元。2006年10月31日,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与尼日利亚签订了83亿美元的尼铁路现代化项目合同,提前4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新签合同额500亿美元的发展目标。

对外承包工程专业领域分布及增长趋势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主要业务领域分布在房屋建筑、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和电力等领域。从“十五”期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分布格局来看,电子通讯行业所占比重一路走高,普通房建、交通运输、制造加工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目前电信工程服务已成为新的增长点,占总营业额的比例从2001的3.6%上升到2005年的11.9%。

对外承包工程各地区市场分布及增长趋势

从地区分布来看,亚洲和非洲是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市场,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总营业额的70.8%。从2001年到2005年5年期间各地区新签合同额的对比情况看(见图3),亚、非地区市场的增长趋势更为明显。可以相信,由于接连在非洲签订超大型项目,特别是中非合作的进一步加强,未来几年非洲市场所占比例将会大幅度升高。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的特点

从业主体逐步扩大,实力不断增强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落实,国内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目前,我国拥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企业已经达到了1600多家,根据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2006年8月的统计,2005年我国有46家企业进入“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在国际承包工程领域,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一支具有多行业组成、能与外国大承包商竞争的队伍,并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可。当前,中国企业已经能够设计、施工世界上最长的桥,最高的楼,最大的水电站,海拔最高的铁路等。

项目档次稳步提高,合作方式趋于多样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日趋大型化,新签上亿美元的大项目不断增多,技术含量提高。2005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上亿美元的项目有49个,是2001年的3倍多。进入2006年以来,大项目捷报频传。2006年1-9月,新签上亿美元的项目55个,10亿美元以上项目5个,中信-中铁建联合体承揽的阿东西高速公路中、西两个标段工程合同金额达59.92亿美元,10月底签订的尼铁项目达到83亿美元。一批重大项目集中体现了我国企业的实力和水平,受到了当地和国际的普遍赞誉。部分企业不断创新承包方式,积极进入高端市场,EPC、BOT等模式的项目增多,业务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重要市场取得突破,多元化格局深入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在市场开拓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多元化市场格局深入发展。2005年,我国企业在长期以来难以进入的印度市场新签合同额17亿美元,成为当年新签合同额最多的国家。2005年我国企业在中东市场上取得了迅速增长,其中,沙特、阿联酋、卡塔尔新签合同额分别为12.58亿美元、7.71亿美元、3.85亿美元,增长率分别为676%、164%、301%。拉美地区取得新突破,2006年仅中信集团就签订了金额高达2.69亿欧元的巴西大西洋钢铁公司焦化项目合同、10.98亿美元的委内瑞拉社会住宅项目等。

以资源开发合作为导向的工程增长迅速

由于人口众多,目前又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我国对资源需求量大,资源相对供应不足,国内经济发展对国外市场和资源的依存度不断增加(见图4),以资源开发合作为导向的工程项目增长迅速是当前我国对外工程承包行业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中石油、中冶集团、中钢集团等企业在海外资源开发合作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其中,中冶集团签署的巴新瑞木镍钴矿项目达到6.5亿美元。

绝大部分资源开发项目需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资源开发合作本身亦带动了工程承包的发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与安哥拉等国开展资源、贷款、经贸一揽子合作,并得到了亚非拉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欢迎。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入世5年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成绩属于历史,当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国际投资与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存在。从世界范围看,建筑业普遍涉及各种复杂的国内规章,包括建筑许可、检查监督、产权登记、专业资格、环境保护等,它们涉及安全、健康和公共利益。所以国际建筑市场是一个不完全开放的市场,开放程度仅为30%左右。大部分国家对建筑业的开放都附加有一些限制的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几类:货币限制、政府补贴、投资限制、国内成分要求、税收歧视及人员资格限制等。还有的以国家安全为由排斥中国企业。如印度政府仍明文规定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提案要接受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的安全审查,近年来曾发生过以国防安全为由将已经中标的中国公司排除在外的情况。如Vizhinjam港口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招标,但中标的中国港湾工程公司未能获得印政府的“安全许可”。在10月份,印度还排斥了中兴公司参与其国家电信建设,其中由于摩托罗拉准备采购华为的部分设备也被淘汰。

二是由于我国尚未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阻碍了中国公司进入他国公共工程市场。2005年初希腊雅典拟建设一个地铁延伸工程,奥地利一知名建筑企业希望与我国某公司联合投标,但由于投标条款要求公司所在国必须是WTO成员并签署《政府采购协定》,而将中国公司排斥在投标资格之外。

三是企业融资能力弱、渠道少。与国际大承包商强大的融资及资本运营能力相比,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资产总规模偏小,资产负债率较高,导致其融资能力有限;融资渠道单一,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以带资承包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主要是依靠出口卖方信贷,国际上通行的项目融资方式尚未开展。

四是生产安全和质量监管问题依然突出。随着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涉及的市场领域越来越多,卷入当地各种纠纷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当前,“零事故率”已经成为国际大型承包商追求的目标,境外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质量控制问题亦是企业和政府必须认真思考的。

未来展望:迎接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的战略性机遇

未来5?5年,是我国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时期。随着促进体系的不断完善,外部环境的优化,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将出现以下新特点:

一是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市场多元化深入发展。今后几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将会在500亿美元规模基础上稳定、缓慢增长,到2010年有望突破600亿美元大关。市场格局将得到进一步优化,除了亚洲、非洲等传统市场得到深入开发外,拉美地区将成为新的增长点,欧美地区市场将会有新的进展。

二是合作模式日趋多样化,政府合作框架下的工程承包业务将迅速扩大。未来几年,以EPC为代表的总承包模式、BOT融资模式将越来越多,实物支付模式亦将会增多。随着国家对经济外交日益重视,对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政府将同更多的国家签订双边合作协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的宏观环境得到改善,对于以往多年难以开拓的市场将会在政府合作框架下得以集群式、成批量开发。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万亿美元,今后中国政府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优惠贷款和对外援助,并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为对外承包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更大机遇。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境外投资的拉动作用将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在大型机电设备、成套设备制造等方面的竞争力增强,势必推动中国公司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开拓。未来几年内,我国对外投资年增长速度约为40%左右,其对工程承包的拉动作用将越来越明显。无论是以资源开发合作为导向的投资,还是以出口贸易为导向的加工制造领域的投资,都将大大推动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发展。

四是产业分工体系深化,竞争日趋激烈。当前,欧美日等国的大型承包商在技术专利、融资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项目上形成垄断。同时,发展中国家承包商不断进入国际市场,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国际承包工程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国际承包工程的产业分工体系进一步深化。在此基础上,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之间、中外承包商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将会得到加强。

五是对人才的需求加大。随着对外承包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普遍缺乏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各种人才,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

上一篇:以社区为依托 构建外来工社会支持网络 下一篇:“咖喱”上的“胡椒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