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个性的培养

时间:2022-08-21 03:51:20

关注幼儿个性的培养

摘 要:本课题从关注现实需要、拓宽德育环境、根据身心特点、注重示范影响、配合家庭教育五个方面为切入口,探索幼儿品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关键词:生活育德; 道德行为; 情感教育; 生活德育; 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114-001

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幼儿的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幼儿期的孩子可塑性强,容易受具体形象感染,养成各种习惯,决定了幼儿德育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一、关注现实需要,创设美好未来

我们的德育教育要坚持确立“生活德育”观念,即德育内容从生活中来,德育渗透幼儿的整个生活,并在生活中实践体验、评价反思。我们要以把幼儿培养成生活小主人、探索小能手、环保小卫士、文明小市民为儿童目标。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

二、拓宽德育环境,感受体验快乐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环境对幼儿的道德行为影响。拓宽德育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1.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在活动中让同伴之间相互监督,不乱扔各种物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近年来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导致孩子生活习惯很弱,那我们就要鼓励能力强的幼儿,以榜样形式让大家学习。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人的生活习惯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改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4.文明礼貌养成教育

礼仪程度代表着民族的文明水平。所以要重视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我们通过故事、诗歌、歌曲等一些谈话活动,培养教育幼儿尊敬师长,敬老爱幼的优良品质。

5.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身子女,在家里家长对他们都非常的宠爱,使他们养成了霸道任性,适应能力、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差,依恋家长。因此对幼儿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

6.良好品行个性的养成教育

我们还通过故事谈话让幼儿了解一些贫困山区孩子生活学习情况,让他们懂得献一份爱心,萌发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交往能力。

在双休日要求家长带幼儿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幼儿懂得社会规则,良好个性也逐渐养成。

7.生活化课程的品德养成教育

我们还开展了“我的家乡多么美”、“远离危险”、“我爱妈妈”等主题活动。大班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托、小班做宣传、讲故事,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幼儿体验到做榜样的快乐!养成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8.爱国主义的养成教育

每周一,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精神抖擞的升旗手和老师一起把五星红旗升上幼儿园高高的旗杆,小朋友静静地行注目礼,看着国旗在天空中迎风飘扬。随后教师在国旗下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小朋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根据身心特点,促进孩子发展

1.以常识教育为基础,促进孩子发展

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采用积极肯定、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的表现,教师运用丰富多样的赏识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称赞一声“你真棒”或抚摩一下孩子的头,或给一个微笑,伸出大拇指。孩子就在不断的赏识中,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合作研究为指导,指导家庭德育

提高家长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加强道德教育、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观念。充分利用“家园平台”“幼儿园网站”,向家长宣传科学育知识。在家长会上请家长相互交流育儿心得,一切以为了孩子为出发点。

3.以幼儿同伴为资源,促进良好品行形成

皮亚杰指出:“同伴关系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同伴之间的交往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自我概念。”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通向健康的桥梁;同伴是幼儿学习、模仿的主要源泉。我们以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为研究主线,探究出“师幼互动、环境陶冶、友好合作”策略等,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4.以社会人员为发展,提高教育的积极性

春游,我们参观了蔡永祥部队,部队的叔叔为他们讲述了英雄事迹,还训练走步,折叠整齐的被子……孩子们还向叔叔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眼观察,亲耳聆听,激发了孩子对的崇敬与爱戴。效果远远大于课堂上老师的讲解。

四、教师要重视示范性教育影响

我们还对幼儿进行“生活德育”的教育,成果已经显现在幼儿园的大环境中。孩子们礼貌的问候,游戏前的商量,分工、合作,遇到问题时主动尝试解决,师生关系充满亲情、友情。

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古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孩子。

五、幼儿园的德育工作要有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较好的家园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师与家长要多沟通,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从而使德育工作有实效。

总之,德育教育应从小抓起,只要我们采用生动有趣的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教育,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快乐、活泼可爱、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责任心的新世纪儿童。

参考文献:

[1](美)阿瑟J.S.里.课堂观察、参与和反思

[2]张宏霞.高学历家庭幼儿的个分析与教育对策,幼儿博览

[3]李玉贞.培养幼儿品德行为习惯,早期教育

[4]许传利著.教育,细节的深度反思

[5]幼儿园教育纲要

上一篇:带着孩子一起走进绘本 下一篇:浅谈在小五金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