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油田地面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

时间:2022-08-21 03:16:50

浅谈油田地面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

[摘 要]加强地面工程建设资金的控制与管理,采用“三加强一及时”的控制管理方法,加强项目规划立项阶段投资控制,加强项目初步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加强项目施工阶段投资控制,在工程项目竣工阶段及时办理交付使用验收报告,编制竣工决算。这些阶段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是一个工程项目整个建设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科学管理环节。通过“三加强一及时”管理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投资,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油田 造价 确定 控制 管理

随着老油田地面建设的长期发展,需新建、维修改造的工程项目不断增加,项目投资费用也越来越高,所以投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近几年来,油田地面建设项目“三超”现象十分严重,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项目40%超投资。这已经不是各性问题而是全局性问题。

超投资原因:

(1)设备、材料的价格涨价问题,政策性问题,(2008年金属及制品上浮40%-60%,阀门上浮20%-30%,混凝土制品及保温材料上浮5%-10%)。随着生产建设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不断出现,设计概算中所采用的设备、材料的报价询价也随之增加了,有些设备、材料没有物资批价,由厂家提供报价单,多数价格虚报,价格不是真实,准确度难以保证(特别是一些特殊阀门和配电柜的价格)。设备、材料价格的不准确,严重制约了项目投资准确性,给投资控制工作带来困难。

(2)规划、设计专业人员业务能力及水平,前期工程量细化,设计流程管理后滞,设计深度,技术与经济的偏差,导致后期施工阶段大量的设计变更,这些问题都是造成项目投资失控主要原因。

(3)概算人员业务能力及水平,概算专业人员对概算指标的内涵理解的不够透彻(特别是对一些单项小型指标),对施工技术、生产工艺、工程管理缺乏了解,并且与设计人员缺少必要的沟通,在项目概算的编制中不可避免发生多计或少计、重复计算及错套指标的现象,这样就会直接影响概算编制准确率。造成项目投资不准确。

(4)概预算指标滞后也是影响项目投资不准确的问题之一。(应及时编制补充指标)。例如:机关食堂扩建工程一些材料费用概算按2007年材料预算价格编制,预算按2008年新发预算价格编制,所以造成预算超概算。影响了正常施工。

可以说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按其发展阶段通常可分为三个时期四个阶段 :建设前期(规划立项阶段)(项目设计阶段),建设期(项目施工阶段),生产运营期(项目竣工投产阶段),那么对项目投资的控制和有效利用分别贯穿于这三个时期,可以概括为“三加强一及时” 可见对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的控制,也是一个随着项目开展程度逐步深入和完善的控制过程,从规划立项阶段,如何加强技术经济的管理,有效合理控制工程项目的投资,主要环节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 施工图预算,这三个环节是投资控制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估算,概算、预算的编制,提高编制质量及准确率,尽可能避免“三超”现象发生,实现技术与经济更有效地结合,是我们目前主要任务。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目的在于使有限的投资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仅就“三加强一及时”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加强项目规划立项阶段投资控制,误差率±10%

在规划项目立项阶段加强项目立项管理,突出优化这个主题,把有限的资金优先投入到主要的生产项目上,解决主要技术性问题确保改造的有效性

1. 规划立项要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适应性

规划人员主要从控制投资的必要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三个方面对建设方案进行对比论证,运用数学模型等多种方法完成对投资方案的经济效益分析工作,其中对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论证工作是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规划人员能否准确地判断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益性,在多方案对比时,能否科学论证方案的优劣是这一时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深入现场调查,确保项目立项实用性

这对我们规划专业人员来说要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专业知识,现场经验,特别是对一些油田改造项目,生产效率降低;原有的生产工艺落后,满足不了油田开发需要,工艺流程已经超出使用寿命,所以针对这些情况有些项目不能适应油田生产,然而哪些项目是迫切需要立项、哪些项目是可立可不立、哪些项目是完全没必要立项,这需要规划人员进行细致严密的调查研究,在反复推敲的基础上确立规划方案。为了有效控制投资,避免重复建设,规划人员实事求是,通过测量、记录、拍照、试验等方法获取数据和信息,然后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适当分类,在全厂范围内对于危急油田安全生产的项目必须尽快立项;对于节能降耗项目需要权衡分析之后确定是否立项;对于满足生产运行需要的项目,规划人员通过分析各种参数的合理性,结合长远规划立项;对于重复改造项目则严格控制。同时重视布局的优化,将近期规划与远景规划相结合,考虑项目对未来发展的适应性,规划人员要严格把好立项关,使建设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从一开始杜绝投资失控,为下一步投资控制奠定了基础。

3. 严格执行各种标准规范,细化工程量

在方案规划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范,为投资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可能,方案既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又不会造成建设标准过高、投资浪费的现象。同时前期规划工程量的细化及准确度对于后续工作的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规划人员在规划方案时,要尽可能得将工程量细化,把工程量打足,并且要尽可能做到准确,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确定工程投资,防止设计及施工过程中超投资。由于规划工作通常是在建设前一年完成,所以要求规划人员要有前瞻性的目光,对于现场可能发生的变化应给予合理的考虑,这样做使投资控制工作更加主动,效果也更加显著。例如:机关食堂扩建工程立项时没有考虑拆除 、维修、 装饰等部分工程内容,只考虑新建部分,造成估算投资偏低,设计及施工过程超投资,造成“三超”现象发生。影响正常施工。

4.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对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来实现对投资的初步控制

所谓寿命周期成本就是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它不仅包括项目的建设成本,还包括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后的运营维护费用,规划人员通过计算项目的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指标对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那么在计算这些指标时,如果不考虑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概念,单纯地考虑项目的建设投资(一次性投资),就会造成判断上的失误。通常来讲,一个项目的建设成本高,建设标准也较高,这样的项目运营维护费用较低;而一个项目的建设成本较低,即标准较低,往往它的维护费用却较高。这样就需要规划人员对项目整个寿命期内的成本进行统筹考虑,将寿命周期总成本作为基本参数考察项目的可行性。这样不但能够真实地反映拟建项目的全部资金的使用过程,而且有效降低了项目投资的风险。

5. 运用价值工程理论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价值工程是一种以提供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的价值工程理论,强调建设项目功能与成本的匹配,或者说功能与费用分析,通常以价值指数V来衡量项目的优劣V=F/C (V―价值指数,F―功能评价值,C―项目成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价值指数V会出现三种情况:大于1,等于1或小于1。在对单方案进行评价时,尽量选取V=1的方案,也就是功能评价值与成本相等的方案。只有V=1时,功能与成本刚好匹配,是比较理想的,在对多方案进行评价时,应用价值工程理论的原则是寻求V最大的方案。比如有多个方案实现的功能比较接近,这时我们就需要计算成本,成本最小的方案价值V最大,为最佳方案;当多个方案成本变化不大,而功能相差较大时,就要看哪个方案能够实现的功能最多,功能评价值最大,这样的方案价值指数V最大,为最佳方案。

6. 全面准确地估算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合理确定投资限额

投资估算的准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和经济评价的结果,而且也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因而投资估算工作是可行性研究乃至整个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任务。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用的投资估算方法是指标估算法。这种方法是把建设项目划分为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费及其他建设费用等项目或单位工程,概括各种具体的估算指标,算出单项工程的投资,再算出二三类费用,总合计为该工程项目总投资。

为了使工程投资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我们所采取的做法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计算设备费价格时,规划人员提不出设备费的准确型号规格时,我们通常按常用普通设备价格计取设备费,如:配电柜、泵、及各种阀门等。在多种价格并存的情况下价格采用顺序:优先执行公司最新招标物资价格-当年材料预算价格-定额中心的物资供应指导价-当年概算价格汇编-网上价格-询价(包括由设计人员提供)-厂家报价(下浮10%-15%)。

(2)在计取设备安装工程费用估算时,要充分考虑系统的配套问题,有些配套工程占60%,所以我们不可忽视。对一些配套建设的工程内容,即使没有说明我们也应给予合理的考虑,避免出现因投资额不够而造成概算超估算,造成投资失控。

(3)对于定额中没有相应的设备(安装费)的子目,采用以设备费为基数按15-30%计取设备安装费,综合费用按35%计取

(4)对于工程项目内容与估算指标有差别时,需要对现有的指标进行价格调整换算主材价格,编制一条适应项目内容估算子目。如:土建工程墙体部分,指标中只有砖砌墙体子目,没有砌块墙体子目,需编制补充指标,对一些定额子目需要换算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消耗量费用的需编制简化指标。(例如:庆新员工健身场地工程)

(5)补充指标编制

补充指标:

单项工程名称 单位 合价(元) 其中

主材费 建筑费 安装费

砌块房(不含配套)承重式 M2 1665.1 1665.1

砌块房(不含配套)陶粒式 M2 1693 1693

彩板保温房(不含配套) M2 1389 1389

普通砖房(不含配套) M2 1500 1500

大罐防腐(不含保温) M2 138.5

大罐防腐(含保温) M2 272

二、加强项目初步设计阶段投资控制,误差率±8%

初步设计阶段,编制初设概算,初设概算是投资计划下达的主要依据,是投资控制的重要环节,是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为75%-95%。设计概算编制涉及的专业多,即涉及各专业设计人员,又涉及概算的各专业人员,涉及概算指标预算定额,和大量的设备材料价格,以及各专业涉及的工程量,概算编制实际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提高设计概算编制质量,有效控制投资,必须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1)首先要加强初步设计阶段管理工作,对工程造价实施主动积极控制,在这个环节中要求设计专业人员必须处理好经济合理性与技术先进性之间关系,力求做到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而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追求技术先进。掌握了解新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对项目方案要认真研究,结合方案要现场核实,加强同规划专业人员的沟通。把控制造价的观念渗透到每一项技术与设计措施中。

(2)在选择设计方案时应把控制投资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兼顾项目建设与使用过程应考虑项目全寿命费用,使成本运行达到最低。

(3)采用优化设计,确保限额目标实现,初步设计应严格按项目投资限额造价进行设计。将项目投资限额让每个设计专业人员都了解,这样进行方案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与经济专业人员密切配合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对采用设备,工艺流程和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选出既达到过程要求,又不超过投资限额方案,作为初步设计方案,如设计方案或某一项费用指标超出任务书的投资限额时,应及时加以调整,不要等到设计概算完成后,才被迫压低造价,减项目,减设备,这样不但影响设计进度,而且造成设计上的不合理,从而给施工图设计超投资埋下隐患。限额设计的全过程实际上就是建设项目投资目标管理的过程,即目标分解与计划、目标实施、目标实施检查、信息反馈的控制循环过程。

(4)现场核实工程量,并与相关部门结合,确保设计的准确性。设计人员接到设计任务书后,需要到现场进行勘察,根据任务书的内容和现场实际情况确认工程量,做到细致、准确,同时对地上及地下的情况要做深入的了解,避免 由于设计不周全造成施工过程中大量项目变更及签证的发生。在核实工程量的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应当广泛听取各部门各单位的意见,与他们进行沟通,把施工中乃至竣工后运行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预测出来,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这样即合理防范了风险,又能使投资控制工作变得更加主动。

(5)同样概算专业人员在编制项目概算时应了解项目工程概况,认真阅读图纸说明书,对一些项目内容设计人员在条件表上无法表示的,概算专业人员一定给予考虑避免概算漏项,影响准确率。例如:一些设备的调试,人工培路肩等工程内容。

三、加强施工阶段投资控制

在施工段编制施工图预算,施工图预算是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无论是总造价,还是单项工程造价,均不得超过设计概算。这样就要求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要考虑到怎样控制项目投资降低运行成本,在施工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

(2)做好设计审核工作,包括技术、造价审核,审核要从每个项目的分部分项做起。把审核设计作为造价的动态控制与一项重要措施。

(3)施工图设计应尽量听取施工单位人员意见,结合规划方案,符合施工要求,应尽量减少施工工程中的设计重复,避免造成造价失控。例如:某些改造工程施工图出来投资就突破限额,由于设计超标造成预算超概算。

(4)在编制施工图预算应把握两个标准:一个是质量标准 一个是造价标准,特别是工程量的计算是最繁重花费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工程量是预算的主要数据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预算的准确性。例如:机关食堂扩建工程预算(土方及钢屋架等)工程量计算就存在一定误差。这样要求预算专业人员在编制施工图预算时熟悉掌握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预算定额、取费标准、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地区材料预算价格。不得直接套用估算指标。

四、及时准确办理交付使用验收报告编制竣工决算

竣工决算是反映建设项目实际造价和投资效果的文件,及时,正确编制竣工决算对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及积累技术经济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阶段中,必须收集、整理竣工决算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各种签证资料等。在竣工决算中必须对控制工程造价采取的措施效果及其动态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在分析时可将决算报表中所提供的实际数据和相关资料与批准的概算预算指标进行对比,找出节支的具体环节、并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进行收集整理才能有效地防止通过虚报多报材料量、工程量、高套定额、重复计算等方式,套取工程款。审查所报工程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工程变更所要求的工程量一致,对于超出设计图纸要求而又无签证的工程量坚决不予认可,掌握本油田下发的各种造价管理文件,定额与费用是否配套、材料调差的种类和范围是否合理等规定,从而使工程造价的运用更趋于确切、合理、符合规定。

笔者认为以上四个阶段是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是初步设计阶段是控制投资最关键的环节,必须用初设概算来控制计划投资,不要用施工图概算来控制计划投资,也不应该用施工图工程量来调整初设工程量。这样是不合理的。由于初设与施工图设计的深度不同阶段不同就造成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工程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同时施工图设计工程量与规划方案工程量差异就更大了。

例如:喇六注水站改造工程,460转油放水站改造工程,就存在施工图设计与方案工程量差异,造成估算投资与概算投资差额很大。可见这样不但影响估算概算编制准确率同时也影响了正常工作进行。

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是贯穿于项目进行的全过程,各阶段各环节都是对整个投资过程使用情况进行的控制,监督和考核,只有在各个阶段树立投资控制的观念,积极主动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做好“三加强一及时”才能合理有效控制项目投资,提高建设资金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丹雪:全过程控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方法探析. 理论建设, 2005

[2] 彭立军:浅谈油田地面工程造价的确控. 集团经济研究, 2007

[3] 孙振文: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7

上一篇:我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下一篇:家庭计划\人口变动和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