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耐挫力培养之我见

时间:2022-08-21 02:45:29

初中生耐挫力培养之我见

2013年9月10日是第十一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专家介绍,自杀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首位死因,相关的统计还发现,自杀原因中情感挫折列首位。根据调查,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也就是说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因此,加强初中生耐挫力的培养乃当务之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学校德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耐挫力,即挫折的耐受能力,是指人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也是个体在遭遇挫折时,不仅有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行动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遇到挫折和失败,挫折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正如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的;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则是万丈深渊。那么如何加强初中生耐挫力的培养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结合有关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初中生耐挫力:

一、提高学生对挫折的认识能力

挫折感总是在事后产生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认识来提高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化解能力。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挫折的必然性,由于有不断追求的本性,而人的活动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因为挫折有其必然性,我们就要让学生对遭遇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是他们认识到,挫折与人生相伴,人生不可能“万事如意”,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人能不经历挫折失败。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挫折有两重性。挫折一方面会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给人们带来心理痛苦、情绪困扰、行为偏差、甚至引起种种疾病。但是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所谓“艰难苦困,玉汝于成”。从古今中外伟人和成功人士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挫折造就了许多伟人。

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知己知彼。知己即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特长、性格,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扬长避短量力而行。这里要特别指出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受到过分的关爱,在学习上得到过多的帮助,所以他们往往以为不利的情况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事实并非如此。所以,我经常让学生反省自己的思想,摒弃不合理的观念,正确地面对挫折。知彼即在认识自己的同时,更要认识别人、人士社会、了解世界。譬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存在哪些发展的机遇。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哪些不尽如人意和不完善的地方,社会上还存在哪些丑恶现象和阴暗面。以不断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学生做到知己知彼,就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健康的人格,并能提高对挫折的化解能力。

二、引导并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调整志向水平

一个人体验到的挫折程度与他的志向水平密切相关,所谓志向水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的规定标准。规定的目标愈高说明其志向水平愈高,遇到挫折时,挫折感愈强。学生的挫折多是由自身的条件、能力与客观环境烦人矛盾而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全面准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确定适宜的奋斗目标。如果确定的目标轻而易举就能达到,或者屡遭失败,就要帮助学生分析所确定的目标是否合适。如果目标不合适,就要加以调整,使目标与自己的实际能力及客观条件相符合,尤其当学生受到挫折后,要引导他们多渠道、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要使他们从绝对化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多年来,笔者在转化后进生方面小有成就,就得益于这一做法。教育学生“成绩不理想,心中有理想”,“榜上无名,脚下有路”。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志向水平,使之更加切合实际。

三、掌握挫折咨询的原则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要尽快了解班上的每个学生,而且要全方位全天候的了解、掌握他们的动态,对特殊学生,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家庭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要重点监护。在生活上多关心学生,在情感上多贴近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多接近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才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提高耐挫能力。

四、耐心疏导,教会学生自我调控

学生遇到挫折后,希望向老师进行咨询。因此,教师在掌握挫折心理咨询的基础原则的同时,还应当指导学生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舒缓紧张的心理状态。比如,可引导学生适度发泄,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要设法让他把消极情绪宣泄出来,否则,紧张情绪郁结于心,可能导致精神疾病。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波动,引导他倾诉内心的痛苦,并给予安慰劝导。

另外,教师也要教会学生用乐观、全面的观点看待人生。有这样一句话:悲观主义者看到的世界到处都是墙,而乐观自信者看到的世界到处都是门。我们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挫折,并勇敢地战胜挫折。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自我激励、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进行自我调控,培养锻炼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

五、要把耐受力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教学过程是一个以认知活动为中心,情感、意志等其他心理活动相伴随的过程。研究表明,学校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人格和教风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情绪、情感、意志品质以及个性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应充分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心理教学因素,使心理素质教育与德、智、体、美各育相结合,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稳定乐观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较强的耐挫力。各科老师都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教材中相关因素,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备课、上课,对学生进行耐挫力的培养和训练。如,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奋发向上、积极健康的心理引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及时进行疏导。

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申。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开展一些能提高学生耐受力的实践活动,或组织一些竞赛,锻炼学生的意志,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耐挫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充满竞争、挑战和风险。人们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没有较强的耐挫力,就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耐挫力的培养和教育,使学生在挫折中学习,在挫折中成熟、奋进。从而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从而切实有效地为预防和减少自杀,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提升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几点策略 下一篇:爸爸不能陪你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