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差距在于业余时间

时间:2022-08-21 02:39:45

人生的差距在于业余时间

在很多时候,总是有青年人问我一个问题:你那么多的作品,是什么时候写的呢?开始的时候,你还不是一个作家,你肯定不是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你哪里有那么多的业余时间呢?

每当遇到这个问题,我总是微笑着告诉大家,你去看看我的博客吧,你看看我每天是什么时候更新自己的博客的。你会发现,我几乎每天的更新时间是凌晨的4点左右。而我还要告诉你的是,这个时间,是我已经工作了的时间,是我已经把当天的创作计划完成了的时间。而且,我这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我几十年以来的工作习惯了。

我的家人亲属,我的好朋友,甚至我所有居住过的邻居,他们都了解我的这个习惯,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也在这样告诉别人成为一个作家是很不容易的,他总是凌晨起床。

我的母亲健在的时候,也常常在与人家聊天的时候回答这个问题。她总是这样告诉那些对儿子好奇的人从他上学的时候起无论一年四季什么天气,他都是过了半夜就起床了……

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一生的每一天都能够拿出同样的时间做同一件工作,这个人必定有大成就!

我一直这样做着,把每天24个小时中的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挤出来,用来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我没有料到的是,我用来创作和阅读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多,最后,以至于远远超过了一般而言的正规时间了。

哈佛的老师经常给学生这样的告诫: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的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在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

他们还这样对学生说: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利用时间抓紧学习,而不是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打瞌睡。但是,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说法:“我只是在业余时间打盹而已,业余时间干吗把自己弄得那么紧张?”

可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一位哈佛教授则断言,只要知道一个青年怎样度过他的业余时间,就能准确预言这个青年的前程!

我们知道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初,在数学界有一道著名的难题,就是2的76次方减去1的结果是不是人们所猜想的质数。很多科学家都在努力地攻克这一数学难关,但结果并不如意,一直没有人完成它。

可是到了1903年,在纽约的数学学会上,一位叫科尔的科学家通过令人信服的运算论证,成功地证明了这道难题。他也因此成为当时誉满全球的数学新星。

很多媒体记者采访科尔:“您论证这个课题一共花了多少时间?”科尔回答:“3年内的全部星期天,那是我的业余时间。”

我们还了解同样一个故事。加拿大医学教育家奥斯勒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种血细胞。他为了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规定自己在睡觉之前必须读30分钟的书。不管忙碌到多晚,都坚持这一习惯不改变。这个习惯他整整坚持了半个世纪,共读了1000多本书,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们大家都是普通的人,如果不能笨鸟先飞,你就不可能超越他人,漫长的一生中,如果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有用的地方,你不仅会取得人生的成功,而且必定是一个有着充实幸福人生的人。

素材运用:

很多伟大的人物都信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一生的每一天都能够拿出同样的时间做同一件工作,这个人一定有大成就!因为我们大家都是普通的人,如果不能笨鸟先飞,你就不可能超越他人。事实上,我们认真看看自己的一天有多少业余时间被无情地浪费掉了,这个数字将会让你惊奇。你更会发现那些杰出的人,正是把他们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有用的地方,他们才出类拔萃。

(鲁先圣)

话题拓展:挤出来的时间能成大事

上一篇:郭德纲的“板砖论”等 下一篇:活出爱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