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FOB条件下“仓至仓”条款的分析

时间:2022-08-21 01:50:30

对FOB条件下“仓至仓”条款的分析

【摘 要】“仓至仓”条款是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所采用的责任起讫条款, 而这一条款在实务操作中也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其中问题之一就是与保险利益原则的冲突而导致其“仓至仓”条款实际上变成“船至仓”或“仓至船”条款,并不能真正实现这一条款的本来目的,即货物保险对被保险人的保障。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该条款在fob条件下的应用进行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FOB;仓至仓条款;保险利益

一、仓至仓条款的定义

“仓至仓”条款是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所采用的责任起讫条款,“仓至仓”条款(Warehouse to Warehouse Clause)是海洋货运保险单背面条款内的保险专用术语。i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1/1/8(PICC Ocean Marine Cargo Clauses,简称PICC条款)规定:“本保险负‘仓至仓’责任,自被保险货物远离保险单所载明的起运地仓库或储存处所开始运输时生效,包括正常运输过程中的海上、陆上、内河和驳船运输在内,直至该项货物到达保险单所载明目的地收货人的最后仓库或储存处为止。在其他货物保险条款里也有类似的规定。

二、仓至仓条款在实务中遇到的问题

而这一条款在实务操作中也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其中问题之一就是与保险利益原则的冲突而导致其“仓至仓”条款实际上变成“船至仓”或“仓至船”条款,并不能真正实现这一条款的本来目的,即货物保险对被保险人的保障。

而关于保险利益原则的界定,《海商法》中并没有相应的规定,就保险法中规定的也比较抽象。我国《保险法》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2009年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12条规定:“......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应该具有保险利益......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ii保险利益是指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如果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则不得向保险人请求保险赔偿。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依据不同的贸易术语,对保险利益在买卖合同中如何界定,我国目前通说是货物越过船舷之前,买方不承担风险,对货物不具有保险利益;反之,货物越过船舷之后,卖方不承担风险,对货物不具有保险利益,即以风险承担来界定买卖双方之间的保险利益。这在实务中与“仓至仓”条款产生了冲突,实际上变成了“船至仓”或“仓至船”条款,即使在仓至仓的责任期间内发生了保险事故,保险人也可以风险尚未转移或者已经转移,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为由,而主张免除其承诺的赔偿责任,导致买卖双方均无法获得赔偿的不合理现象,“仓至仓”条款的存在也没有什么意义了。结合FOB这一贸易术语,具体分析如下:

在FOB贸易术语下,买方投保“仓至仓”条款的一切险,理论上只要在此期间发生承保风险引起的货损,买方均可以向保险人请求保险赔偿,但实际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如果货物在越过船舷前发生承包范围内的风险损失,对买方而言,自货物越过船舷时才承担风险,故发生保险事故时,买方不具有保险利益,因而也就不能获得保险赔偿;但对卖方而言,其承担货物越过船舷之前的风险,因而对货物具有保险利益,但卖方不是保单的合法持有人,无权向保险人提出索赔,这样导致的情况就是买卖双方均无法获得保险赔偿,虽然买方承担货物越过船舷前的风险,但如果买方已经支付了货款,理论上这笔货款是可以向买方追回,但也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买方投保也就失去了原来分散风险的意义。此种情况下,保险人的责任期间实际缩短为“船至仓”,对越过船舷前的期间的承保范围内的损失不承担责任,这就产生了矛盾。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卖方仓库到货物越过船舷之前的这段时间,买卖双方均无权向保险人主张保险赔偿;越过船舷之后到买方仓库的这段期间,买方发生货损可以向保险人主张权利,但卖方无此权利;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当买方接收的货物不符合合同的约定时,买方有权拒收,此时理论上保险利益重新由卖方获得,因为所有权仍然在卖方手中。

三、FOB条件下如何防范风险

在FOB条件下,对“仓至仓”条款无法保障的期间主要是由卖方承担风险。卖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防范风险:

1,加保“仓至船”陆运险。这也是实务中卖方会经常采用的方式,相比较而言陆运期间,保险费率一般也较低,卖方也能够承担,同时也能够起到较好的保障作用,对卖方承担风险的期间提供充分的保护。

2,加保装船前卖方利益险。卖方利益险是海上货物运输保险业务中的一种特殊险别,依照此种险别,在买方拒收时,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卖方的利益承担责任,赔偿保险单载明承保险别的条款责任范围内的货物损失。在FOB条件下,货物越过船舷之后,由卖方承担风险,此时买方对货物具有保险利益,而卖方此时对货物不具有保险利益,但在买方拒收的情形下,货物损失的风险依然复归卖方。在卖方利益险下,作为被保险人的卖方对货物在买方拒收这一条件成就时,对货物就具有切实的利害关系,享有可保利益。因此,为避免货物在装船之前的保险盲区,可在向保险公司办理该批货物的保险业务时,注明加保“装船前卖方利益险”。卖方利益险到目前为止仍然是FOB条件下买方拒收时卖方最有效的保险保障。

3,采用CIF贸易术语。为了避免此种FOB条件下产生的问题,不如直接采用CIF术语,一般认为对于出口企业来说,CIF比FOB更为有利。此术语条件下,是由卖方负责投保,运输等事项,卖方可以更好的控制。一般认为CIF术语条件下才是真正的“仓至仓”条款。“仓至仓”才真正全程适用,而不会产生所谓的盲区,导致以上问题的产生。iii

4,除以上途径外,目前有学者建议,对当前主要以风险承担来确定买卖双方保险利益的原则进行重新界定,以实际损失来界定当事人双方的保险利益。这种方法更为简单,以当事人是否遭受实际损失来界定,这也符合保险法中的损失补偿原则的要求。

注释:

i 徐卉.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3.

ii 徐卉.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3.

iii 徐卉.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3.

【参考文献】

[1]司玉琢.海商法[M].法律出版社,2003.

[2]佘少峰.英美涉外海事法律适用典型案例评析[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3]汪鹏南.海上保险合同法详论[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6.

上一篇:《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下一篇:检察机关创新案件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