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B条款对核电进口设备交货影响分析

时间:2022-07-25 02:50:51

FOB条款对核电进口设备交货影响分析

【摘 要】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按照EPC总承包模式承建国内多个核电项目,目前核电进口设备主要采用CIF贸易方式,由于外商完全控制了发货和远洋运输环节,设备如在发货环节出现问题只有到达目的港或工程现场才能发现。本文论述了如采用FOB贸易方式,交货地点前移,工程公司在装运港就可以发现并解决问题,由于承运商由工程公司招标选定,有利于降低进口设备运费和保险费,工程公司还可以通过承运商提前掌握发运信息,加快通关速度,降低通关成本。

【关键词】 FOB CIF 承运商 发货 换单 海关

1. FOB条款定义

FOB是国际贸易术语,是英文“Free on Board”的缩写,表示“在指定装运港船上交货”。对于工程公司核电进口设备来说,在FOB贸易方式下由外商负责办理出口许可和出口通关手续,工程公司负责租船订舱。外商负责将设备运至工程公司指定装运港船上,当设备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外商即完成交货,后续的运输和保险由工程公司负责。

目前工程公司核电进口设备普遍采用CIF贸易方式,CIF是英文“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的缩写,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 FOB与CIF都是由外商负责办理出口手续并运至指定装运港船上,区别在于由哪方负责租船订舱并承担自装运港至目的港的运费和保险费,FOB由工程公司负责,CIF由外商负责。但无论哪种方式,设备自装运港越过船舷起,其后所发生的损坏及灭失风险都转移到了工程公司,CIF贸易方式外商只是替工程公司支付了运费和保险费。在这里,风险和责任的划分界限和费用的划分界限是分离的。

2. FOB贸易方式分析

2.1交货地点前移,提前识别发货风险

核电进口设备的特点是技术复杂、设备价值高、制造周期长、交货进度紧。基于工程公司对国外出口通关手续和港口运输情况不是很了解,目前进口设备普遍采用CIF贸易方式,工程公司只需在中国港口接货,办理后续进口通关手续、国内运输、国内保险工作即可,设备到达中国港口前的一切风险和责任均由外商承担。

进口设备实际发货过程中,工程公司经常性会遇到外商错发、漏发的情况发生,虽然此种情况所占比例并不高,但如果碰到错发、漏发的是工程现场急需的进口设备,则会对工程进度造成实质影响。在CIF贸易方式下,除非到货口岸海关、商检局要求开箱查验,否则整个海运和内陆运输过程是不开箱的,一旦出现错发漏发,只有到工程现场开箱检验时才会发现。漏发的设备可以要求外商立即补发,错发的设备按规定要先办理出口退运手续,才能再办理新设备的进口手续。不但手续繁琐,费时费力,而且额外产生很多费用,更重要的是耽误了时间。核电工程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度往往是第一位的,一个设备的延误有可能会造成整个工程进度的延误。

核电进口设备是否能按时并准确发货主要取决于外商,外商应加强自身发货各环节管理,此方面是主要因素。工程公司通过各种方式要求外商加强发货管理,要求外商承担由于错发漏发所造成的一切损失,并将通过合同违约条款对其进行处罚。外商也承认这是他们的工作失误,发货管理环节存在问题,并愿意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但是依然无法杜绝错发漏发现象的发生。

工程公司作为买方也应加强进口设备出厂监装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发货环节出现错误。但在目前情况下,受出国签证等因素影响,工程公司派驻国外驻厂监造人员数量有限,进口设备又处于发货高峰期而且分布在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依靠有限的几个驻外人员不可能做到全面出厂监装管理。依靠临时出国团组也不现实,因为临时出国团组主要任务是参加出厂验收,把好进口设备质量关,而且按照相关规定出国团组在国外停留时间一般不能超过7天,来不及进行出厂监装。

如何尽可能减少或规避此种发货风险呢?一种解决方式就是交货地点前移,提前发现风险,即外商从中国目的港交货改为从国外装运港交货,贸易方式FOB。目前工程公司主要从欧洲国家进口核电设备,海运时间通常35天左右,进口通关、国内运输一般需要14天,CIF贸易方式下进口设备只有到达工程现场开箱才能发现设备发货时存在的问题,问题发现滞后将近2个月时间。FOB贸易方式下,外商在国外装运港即向工程公司交货,工程公司可以委托承运商代为办理国外货物交接手续。由于承运商是工程公司选定的,运费由工程公司支付,工程公司可以要求承运商严格按照装箱清单核对外商交付的设备,并将相关发货资料、照片回传工程公司项目负责人进行确认,如有问题可以要求承运商拒绝接货,并要求外商第一时间加以整改,问题在国外装运港就可以加以解决。

2.2提前换单,加快进口通关速度

工程公司目前各核电项目进口设备通关时间,虽然因属地海关不同导致通关管理要求不尽相同,但经过海关、企业各方充分的沟通配合,除个别技术复杂、到货批次多的设备外,基本可以控制在设备到港后14天左右完成所有通关手续。但如遇工程现场急需设备,现场安装要求十万火急,通关环节能加快一天就能为项目抢回一天进度。那么在现有基础上,通关速度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呢?首先分析一下通关的大致流程,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整个通关环节中,到港换单时间和海关审批时间各占一半,海关审批环节可压缩的空间很小,能压缩的就只有换单时间了。所谓换单,就是用外商提供的提单到目的港船代那里换取港区提货单。外商提供的提单本身是不能直接提取货物的,只有到船代那里缴清相关费用换取港区提货单后,凭港区提货单才能提取货物。

影响换单时间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

一是来回邮寄耽误时间:由于工程公司通过外贸办理进口手续,外商必须先将提单提交外贸,外贸在提单上加盖公章后邮寄其在目的港的外代,外代收到提单后去船代缴费换取港区提货单,如果外商不是直接从船公司订的船,而是通过货代订的船,还要涉及二次换单。由于提货文件必须加盖外贸公章,因此时间主要耽误在文件来回邮寄上。

二是船代的换单时间不可控:如果外商文件提交及时,外贸可以充分利用进口设备海上运输时间同步办理邮寄和换单,但并不是凭提单随时都可以办理换单,不同的船代有不同的规定,有的船代规定只能在货物到港前一两天办理换单,即使外代提前很多天收到提单也无法提前办理换单。

三是舱单数据不可控:外代即使在货物到港前提前从船代换取了港区提货单,也无法马上办理通关手续,因为海关还需要等舱单电子数据。舱单电子数据是由船东在货物到港前24小时,由船东向目的港海关发送,海关收到数据后核对外代提交的提货单,审核无误后才正式开始办理通关手续。

在CIF贸易方式下,由于外商负责租船订舱,因此外商是选择直接从船公司订船还是通过货代订船,船东何时开始换单,船东何时传输舱单电子数据,均不受工程公司控制。

如果选择FOB方式,工程公司可以在与承运商签订运输合同时,直接在运输合同条款中对租船订舱方式、船代换单时间、舱单电子数据传输时间加以规定。工程公司控制了换单时间和舱单电子数据传输时间,在此基础上就可以与目的港海关协商采用提前报关模式。提前报关的基本模式是“提前申报,货到放行”,即企业在进口货物到港前提前向目的港海关发送舱单电子数据,提前申报,海关提前审单、提前对舱单和报关单的电子数据进行监控和风险分析,货物到港并经海关确认后,在放行环节验核通关单,对非布控查验的货物直接办理放行手续。目前,包括上海海关在内的国内部分口岸海关已经开始实行提前报关模式,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缩短了企业通关时间,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

2.3招标选择承运商,降低设备采购成本

CIF贸易方式下,由外商负责远洋运输。外商进口设备报价由设备成本价、运输费、保险费三部分组成,运输费、保险费通常是在设备成本价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预估,这种预估比例通常会比较高。而在实际承运时,外商会通过长期协议或者运输量得到承运商给予的更优惠的报价,而这种优惠并不会转给工程公司。也就是说,外商会通过运费、保险费额外赚取一定的利润。

如果选择FOB贸易方式,外商只需报设备成本价,远洋运输、保险由工程公司负责。由于工程公司运输、保险是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服务商,而且是整个项目或多个项目捆绑招标,由于标的金额大,市场前景广阔,国内各大运输公司、保险公司都会参与竞争。在激烈竞争下,工程公司通常会得到比外商更优惠的运输保险报价。例如保险费,正常情况下远洋运输的保险费率在千分之几,而工程公司招标获得的保险费率可以优惠到万分之几。单个进口设备降低金额并不大,整个项目核算下来降低的进口设备采购成本还是相当可观的。

2.4提前掌握发货信息,便于到货计划管理

CIF贸易方式下,工程公司不负责承运,不参与进口设备的海运操作,因此无法在到港前直接掌握设备到港时间、箱单资料等信息。为了能够做好设备到港后的通关商检工作,外商必须及早提供设备发运和到港时间,及时提供设备信息。由于核电进口设备享受国家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正式报关前需要提前向海关申请办理减免税手续,办理时间通常在14天左右,后续办理通关手续还需14天左右。对于海运进口设备,由于远洋运输时间较长,可以利用海上运输时间同步办理免税手续,这样设备到港时免税手续已经完成,正常办理通关14天左右即可放行。但是对于空运设备,运输时间太短,如设备到港后再办理免税手续,会严重影响正常通关时间,并产生高额滞报费、仓储费。因此,工程公司要求外商海运进口设备必须在起运后3日内提供发货信息和资料,空运进口设备必须在发运前提供资料以便办理免税,经工程公司批准后方可起运。但是各项目屡屡出现外商未经工程公司同意擅自起运空运设备,或者海运设备起运后提供发货信息和资料滞后,影响办理免税和通关手续,产生不必要的费用。

选用FOB交货方式,工程公司负责承运,可以有效控制发运时间,设备起运后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设备发运信息,并向外商主动索要发货单据,及早办理设备免税手续。由于运输时间相对固定,工程公司可以编制出相对准确的进口设备到货计划,并提供给相关单位和部门,提早做好设备到货准备工作。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核电进口设备采用FOB贸易方式在提前识别发货风险,降低进口设备运费和保险费,加快通关速度方面相比CIF贸易方式确实存在一定优势,但由于交货地点前移,工程公司自身的管理责任和风险也随之增加。工程公司在目前CIF贸易方式操作较为成熟,缺乏FOB贸易方式操作经验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对部分交货进度紧张、外商发货管理环节薄弱的设备试点采用FOB贸易方式,积累一定经验,逐步推广至全部进口设备。

参考文献:

[1] 潘晓丹,石勇.大型石油工程项目引进物资CIF、FOB贸易术语的选择.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09,(4).

[2] 郝小龙.浅析FOB、CIF贸易术语在工程项目中的选用.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1,(4).

[3] 苏莉.浅析进出口贸易中FOB、CIF贸易术语的选用-基于风险规避的分析.企业家天地,2008,(5).

[4] 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上一篇:关于工程承包合同风险管理的探讨 下一篇:关于小米手机的价值链和核心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