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FOB贸易下卖方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5-19 01:19:09

浅析FOB贸易下卖方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FOB也称为装运港船上交货。它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贸易术语之一。在该术语下,买方负责租船订舱、负责与承运人订立海上货物的运输合同,卖方负责货交承运人。自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航运市场以来,在国际贸易中,以FOB的贸易条件成交的贸易量不断地增长,且占国际贸易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但在FOB贸易下,卖方面临着在海上运输、运输保险及银行结汇等各方面不同的风险。既然FOB依然被广泛使用,那么风险的存在就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如果保护卖方的利益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就FOB术语下卖方发货人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及如何保护其利益进行分析。

关键词:FOB卖方 托运人 货物控制权 无单放货

一、卖方的保险盲区及防范措施

(一)保险盲区

根据《国际贸易术语2010年解释通则》,在FOB的贸易术语下,卖方要在合同约定的日期或期限内,将货物运到合同规定的装运港口,并交到买方指派船只的船上,完成交货义务。在FOB中,买方负责货物托运的手续并办理货物保险。买卖双方的风险分界点为“货至装运港船上”。即谁对货物承担风险,谁就对其具有保险利益。虽然由买方投保,但其所投保的货运险只是从货物运至装运港船上之后损毁、灭失的风险。也就是说货物运至装运港船上前,如果发生了损毁灭失,则该损失由卖方承担,买方只承担货运至装运港船上后产生的风险。即使买方购买的是“仓至仓”货物运输险,一旦货物在装运港船上前发生了毁损灭失,保险公司仍旧可以拒绝索赔,因为对买方来说,风险点是从货物运至船上后开始的,在此之前买方是不具有保险利益的。而卖方虽然对该运输段具有保险利益,但因为其不是所投货运险的当事方,因此也不能凭此保险获赔。

(二)防范措施

为了规避此类风险,保护卖方的利益,减少其损失。卖方应在订立货物买卖合同后,自行投保陆运险,投保区间为卖方仓库至装运港装船期间的这一保险盲区。从而使卖方自己的获赔区间与买方的有效衔接。一旦货物在装船前发生了损毁、灭失,保险公司也会对卖方进行赔付,从而使卖方有效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二、卖方在海上运输时面临的货物控制权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货物控制权行使困难

FOB条件下,买方负责联系货运公司租船订舱,与货运公司(或其)签订海上的货物运输合同。这份合同的两个主体,一方是国外的买方,另一方则是承运人。而卖方和承运人没有直接的合同关系。这样在运输途中,如果买方出现了破产或可能是其丧失支付能力的情形时,卖方想要行使对货物的控制权就变得很困难。关于“货物控制权”,《鹿特丹规则》第1条12款规定:“货物控制权是指托运人或依据法律规定,有资格享受运输合同权利的人,在承运人的责任期间内依据合同的规定,在不妨碍承运人的正常营运和同一航次其他货主利益的前提下,就合同项下的货物运输或交付事项向承运人发出指示的权利。”在FOB贸易条件下,由买方租船订舱,和承运人签订合同,所以根据《鹿特丹规则》第1条第8款的规定“托运人,指与承运人订立运输合同的人”,享有货物控制权的是买方。因为对于承运人来说,和他有运输合同关系的是买方而非卖方。这就意味着,卖方在向承运人交付货物后,可能无法依据海上的货运合同控制托运的货物。

(二)防范措施

《鹿特丹规则》不仅规定了“托运人”的定义,也在第1条第9款中规定了何为“单证托运人”。它指的是“托运人以外的,同意在运输单证或电子运输记录中被指定为‘托运人’的人。”在《鹿特丹规则》第33条和第55条中还规定了单证托运人享有托运人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鉴于以上关于货物控制权风险的分析,卖方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可以在和买方签订贸易合同时,规定相应条款,如卖方可以通过约定的方式,在提单上经过买方同意将自己的姓名填到提单托运人一栏里,满足《鹿特丹规则》中“单证托运人”的概念,这样,卖方就可以在海上货物运输过程中行使对货物的控制权。

三、货物抵达目的港后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无单放货的风险

无单放货,即无正本提单放货。是指国际贸易中,承运人将货物交给未持有正本提单的收货人。FOB贸易条件下,由买方租船订舱,支付运费。如果买方与承运人恶意串通,进行欺诈,出口企业则会面临重大的经济损失。

在FOB下,买方租船订舱,寻找承运人并与其签订海上运输合同。卖方只是负责交货给承运人,与承运人并无其他的接触。在实际的国际贸易中,买方为国外的进口商,负责联系境外的货运安排运输货物的相关事宜。而该货运,有可能为无船承运人。无船承运人,在国际海上货物的运输中,并不经营运输船舶,但是其依法具有经营的资格,无船承运人以承运人的名义接货,签发自己的提单或其他运输单据,再以托运人的身份向其他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托运货物,取得提单。

如果卖方将货物交给了无船承运人,其获得的提单被称为House Bill of Lading,该提单只视为方便卖方结汇的交货证明,而非具有物权效力的凭证。无船承运人在收到货物后,再以托运人的身份向实际从事海上货运的船公司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并取得由船公司签发的提单,该提单为船公司在目的港交货的凭证,具有物权效力。此时,若无船承运人与买方串通勾结,在买方未付货款的情况下,无船承运人将具有物权效力的提单交给买方,则买方就可以在货物到达目的港后,持提单提货并随即转售,之后买方与无船承运人携款潜逃,使卖方遭受损失。因为卖方手中的House B/L(House Bill of Lading)不具有物权凭证的效力,定会因为单证不符遭到银行的拒绝付款,最终钱货两空。

(二)风险规避

(1)对买方及买方指定的货代公司进行资信调查。FOB卖方在订立国际贸易买卖合同时,要尽可能地选择资信度高、诚信度好的企业作为合作方。买方租船订舱时,双方应在合同中约定,买方不能指定无船承运人,且只能指定在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既经营国际运输船舶,又依法具有经营资格的船公司作为承运人,以避免钱货俱损的风险。

(2)卖方把货交到买方指定的承运人时,应要求承运人签发以自己为托运人的提单。卖方拥有了提单就意味着具有正本提单项下的货物。

(3)当出现无单放货损害时,卖方可以诉诸于法律。根据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的规定,承运人因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造成正本提单持有人损失的,正本提单持有人可以要求承运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当卖方遭到无单放货时,应该积极地采取措施,在第一时间收集证据,且在有效期内要求承运人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

四、信用证的风险问题及防范措施

在FOB术语下,如果买卖双方选择信用证的支付方式,则买方需按照合同在规定时间及要求下,开出信用证。但是在实际的贸易中,经常出现一些情况使卖方的利益遭到损失。

(一)买方故意以某种理由未开立信用证

如买方认为卖方没有及时备好合同项下的货物,以此而未开信用证。事实上,一旦贸易合同规定了使用信用证的支付方式,那么买方就应该尽最大努力向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因此这是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下,买方必须履行的付款义务。如果买方故意不开证,卖方有权宣布合同无效,因为买方已经违约。

(二)买方在贸易合同中规定某些软条款,使卖方面临无法结汇的风险

如信用证规定,“制定凭某船公司的提单结汇”、“必须由开证申请人或其指定人验货并签署质量检验合格证书”、“有关航运公司、船名、装船日期由买方另行通知受益人”等软条款,会造成国内卖方因单证不符,遭到银行的退单拒付款。针对此类风险,在国际贸易中, 卖方应该提高警惕,在签订贸易合同时尽可能地作出有利于自己的约定,如在海运提单上,应规定卖方为托运人,并采用指示提单。此外,卖方还应加强对信用证的审核,规避买方设置的软条款,且对于信用证要求的单据,一定要做到单证统一,严把质量关,避免因单据不符造成的结汇困难。

自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航运市场以来,在国际贸易中,以FOB的贸易条件成交的贸易量不断地增长,且占国际贸易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大宗干货或石油等特殊货物多以FOB的条件成交。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FOB价格成交量,已经占到出口合同总量的85%以上,且该比例仍保持上升的趋势。但在FOB贸易下,卖方面临着在海上运输、运输保险及银行结汇等各方面不同的风险。既然FOB依然被广泛使用,那么风险的存在就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如果保护卖方的利益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为确保FOB条件下,对卖方的利益保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立法,亦或是理论和实务操作,都应该进一步地完善。当在立法不完善、公约等不全面的情况下,卖方应在签订外贸合同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积极谈判争取自己的权利,避免利益受到损害。

参考文献:

[1]吴联选. FOB贸易术语下欺诈的风险及防范[J].贸易,2009,(1):52-53

[2]李旭.海上运输中FOB卖方权益分析[J].公民与法,2012,3:32-35

[3]吕方园,郭萍,姜琳.货物运输视角下FOB卖方风险及规避措施[J].对外经贸义务,2013,10:63-65

[4]史景丽.论FOB贸易下卖方风险防[N].范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18(3):18-21,26

上一篇:关于完善国库内控制度执行力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论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