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因素分析与事故诊断技术研究

时间:2022-08-21 11:24:31

建筑安全因素分析与事故诊断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各个因素,然后探讨了事故诊断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价值,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安全因素;事故诊断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construction safety various factor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accident diagnostic technology, which has practicability and valu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architecture; Safety factor; Accident diagnosis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安全因素分析

1.1.客观因素

即指建筑行业特有的、客观的、不易改变的对施工安全有明显影响的因素:

(1)建筑产品是个性化的,因此决定了施工安全问题也是个性化的。建筑产品是固定的、附着在土地上的,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块土地;建筑结构、规模、功能和施工工艺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人员、材料、机械设备,设施、防护用品、施工技术等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建筑现场环境也千差万别,决定了建筑的施工安全问题是个性化的。

(2)动态的施工作业使安全问题也呈现动态。建筑施工是流水作业,更是动态作业,即工作场所和工作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一道工序可以使得施工现场变化得完全不同。在施工过程中,现场可能会从地下的几十米到地上的几百米;同时,周边环境、作业条件、施工技术等也都在不断变化,致使施工安全问题是动态化的。相应地,安全措施就要适应这种动态化。而落实安全措施必需通过一定的管理程序和作必要的工作准备,这常常造成安全措施滞后于施工进展。有时甚至施工作业完成了,安全防范还没有完成。安全防范常常得不偿失,造成人员对安全措施缺乏动力。

(3)恶劣的工作环境增加了安全风险。建筑施工大多是露天作业,以重体力劳动和手工作业为主。施工作业的高强度,现场的噪音、热量、有害气体和尘土等,以及露天作业环境不固定,高温和严寒,使得施工人员体力和注意力下降。大风、雨雪天气还会导致工作条件恶劣,夜间照明不够,都会增加安全风险。

(4)建筑物由低层向高层发展,现场由广阔的场地向狭窄的场地变化,使得施工难度增大,危险因素变化大,出现很多不安全性。大跨度、高空间的复杂结构的施工,也增加了施工难度,容易造成事故隐患。

(5)建筑施工的立体交叉性使保障施工安全的难度加大。不同于在普通制造业中,生产流线是二维的,以平面布置为主;建筑施工是三维的,以立体交叉布置为主,既有平面布置,又有不同高度上的布置。与高度相关的风险因素,如人员坠落和坠物,使协调的难度大大增加,相应地增加了安全风险。

1.2.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指存在于社会环境中明显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

(1)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使建立安全意识的难度较大。一个工程完成以后,施工队伍就要去建新的工程。这些新的工程,可能在同一个地区,也可能在另一地区,那么施工队伍就要相应地在不同的地区间流动;同时,施工队伍和人员也因建筑的不同特点在不断地分化组合。

(2)施工过程中存在多个参与方,如规划、市政、建设、堪察、设计、监理及施工等单位,其关系的复杂性、多方参与性决定了施工安全的管理难度较高。施工安全管理是全方面的、整体的、相互制约的,每个参与方都对施工安全有一定的影响。施工安全的主体是施工企业,但施工企业在整个项目流程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对其他参与方的影响力小,而且众多参与方之间的关系复杂,决定了施工企业对施工安全的管理难度较高。

(3)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造成施工人员缺乏安全常识。建筑施工是低技术含量、非标准化作业,又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决定了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

(4)建设工期被不合理的压缩使安全风险增大。业主常常为了业绩和投资收益,要求项目提前竣工或暗示施工企业压缩工期,而施工企业因处于产业链底层,迫于市场压力不得不压缩工期、日夜赶工。施工人员超负荷工作、疲劳作业;同时,安全措施的落实得不到时间上的保障,施工人员不得不冒险施工,这些必然增大了施工中的安全风险。

2.3.企业管理因素

即指在经营管理、教育培训、思想文化建设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对施工安全产生明显影响的因素:

(1)企业的管理人员与基层人员之间的间隔使企业推行安全措施的难度较大。现今建筑业中,项目部普遍独立运营,施工安全的责任大多由项目部承担。但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正式队伍,项目部除管理人员和少数特工种是正式工外,基层人员都是临时招聘的农民工,再加上层层转包,使管理人员对基层人员不熟悉,不能有效地管理。

(2)利益驱动减少了对安全措施的投入。工程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处于产业链底端,没有定价权,成本压力大,效益成为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为了追求效益,企业会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在监察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就会减少对安全措施的投入,甚至冒着发生伤亡的和职业病危害的危险强行施工。一旦企业因此获得了利润,就会更加忽视施工安全,消极应付检察监督。这种现象在效益较差的施工企业中就更加明显。

(3)在施工企业中,安全部门的权限不足使安全措施不能及时落实。施工企业通常建立了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安全部门的管理权限往往不足。现场安全员发现隐患不能直接安排人员整改,要先报告,甚至逐级报告,能否落实还得看施工队或项目经理对安全的重视程度,遇到施工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进度往往占了上风。

(4)施工人员中普遍存在的临时观念增加了安全风险。安全措施因施工的动态作业而不断变化,而且一般不能持续较长时间,这导致施工人员对安全措施普遍存在临时观念:不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偷工减料,重生产轻安全。这些临时观念无疑增加了安全风险。

(5)大量的未遂事故造成施工人员的侥幸心理。未遂事故是指仅仅因为侥幸而没有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对事故而言,大量出现的是未遂事故,而严重事故所占的比例很小。未遂事故和伤害事故具有相同的致因和机理,因此未遂事故暴露了施工当中的安全隐患。可以通过对大量出现的未遂事故的研究分析,及时提出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但由于大量的未遂事故没有造成实际上的伤害后果,往往被人们忽视,反而产生侥幸心理。

二、建筑事故诊断技术

2.1建筑事故诊断基本原理

(1)工人缺乏安全基本知识,不能够判断出己经存在的不安全条件这种情况在我国建筑行业最为普遍,我国是一个建筑业大国,从业人数近4000万人,建筑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处于过渡竞争状态。建筑业中很多企业利润微薄,甚至长期亏损,建筑安全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建筑业员工80%以上由农民工组成,文化程度平均不到初中毕业,没有受过良好的安全教育和技能的训练,安全知识普遍缺乏。如果是这种原因造成安全事故,应追查企业的安全教育制度是否完善,安全投入是否得到保证。

(2)工人明知存在不安全的条件而决定继续进行工作。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可能有三种:一是有些工人自身喜好冒险蛮干,存在侥幸心理和省能心理等非理智行为;二是受群体的影响,干事不计后果;三是受社会、管理层的压力不得不在不安全的条件下继续工作。在我国,绝大多数情况都是第三种原因造成的。许多没有资质的农民工被迫从事特种行业的工作,例如据作者调查绝大多数建筑工地架子工没有资质的情况非常普遍,但为了来之不易的工作,被迫登高爬低。如果是前两种原因造成安全事故,应追查企业的安全教育的落实问题,若是第三种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因追查领导者责任。

(3)忽视了工作环境的内在危险而产生了不安全的行为。在我国建筑工地上,忽视工作环境的内在危险产生不安全行为的情况也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警惕性降低所致。其原因既有平时的安全训练问题也有管理压力造成的心理、生理机能降低引起,例如由于过分疲劳产生的反应能力降低等。

建筑安全事故原因的诊断技术是通过一系列提问和工人可能的回答来辨别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然后调查这个根本原因是如何形成的及如何被消除。首先要明确“不安全条件”、“工人对不安全条件的反应”和“工人的不安全的行为”的确切含义。

①不安全条件。不安全条件是指工作场所或地点自身布置的不安全,或工具、设备、材料的使用违反了现行的安全标准。例如不安全的条件包括敞开的基坑,缺陷的梯子,不适当的脚手架结构,突出的钢筋末端,突出的钉子和缠绕的电线,未支撑的沟槽,缺陷的设备,工具或设备的超载,没有防护的爆破材料,没有接地的电动工具等等。

②工人对不安全条件的反应。为了区分两种类型的不安全条件和谁应为他们负责,强调需要考虑工人如何对一个不安全条件反应或如何被影响。不论当一个不安全条件是在工人开始工作之前就存在还是之后形成,工人对它的辨别反应只有两种可能,即或者失败或者成功。

③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一个工人忽视工作初始条件可能执行不安全行为。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例如包括在不安全的环境下工作,忽视安全标准程序,如不带安全帽或防护镜,酒后工作,没有得到充足的睡眠等。因此在事故原因追踪研究中强调调查工人为什么会有不安全行为。

2.2建筑事故诊断技术的具体步骤

在利用组织既有的事故调查工具对事故进行初步调查后,调查者可使用事故原因诊断技术对事故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前面提到的三项主要原因中的一项或几项,这一点十分重要。通过一系列研究调查帮助管理者弄清这些原因是如何形成的。这些原因主要是工人的培训问题,工人的态度问题和管理程序问题,这些问题不应该和事故的根本原因混淆,而是指出劳动者和管理者找到阻止事故再次发生的办法。使用事故原因诊断技术由下列步骤组成:

第一步,对于发生事故的工人,判断是否存在不安全条件。假如工人存在不安全条件,应该判断不安全条件是如何存在和发展的。从4个方面寻找原因:管理的原因;工人或同事的不安全行为;非人为事件;建筑现场固有的不安全条件。

①不安全条件是由于管理原因的结果。调查者应该确定为什么不安全条件没有通过管理被辨认出或去除掉,谁应为此项工作负责。这说明管理程序出了问题。

②不安全条件是工人或同事的不安全行为的结果。调查者应确定是否不安全行为是由社会家庭、同事、或管理压力引起。假如社会家庭或同事压力导致不安全行为,这说明工人态度问题;假如管理压力导致不安全行为,这说明管理程序问题。

调查者应确定是否工人知道执行工作的改正程序。假如不知道,说明工人的培训问题;假如知道,说明工人的态度问题。

调查者还应确定工人在执行工作中是经常还是偶尔有不安全行为。假如工人经常有不安全行为,这说明管理程序出了问题,因为管理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检查和阻止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假如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只是第一次,则可能是工人的培训不够或工人的态度导致了不安全的行为。

③不安全条件是非人为事件或在施工现场预先存在的结果。调查者应确定对于管理人员或工人辨别这种事件或环境是否是可能。假如调查者有理由相信辨别这种事件或环境有可能,这说明员工训练和管理程序出了问题。假如对管理人员和工人来说这种辨别是不可能的,那么这种事故将不可避免。

第二步,假如工人置身于不安全条件中,判断工人是否辨别出不安全条件。

①假如工人没有辨别出不安全条件,应确定失败背后的原因。调查者应确定工人对不安全条件做出错误的判断原因,是因为不了解工作性质,或是没有足够的知识辨别,所有失败辨别不安全条件的原因都表明工人的训练有问题。

调查者应考虑假如工人被通知条件是安全的这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调查者应确定是谁通知工人条件是安全的(同事或是管理人员),并且为什么考虑是安全的。假如同事认为条件是安全的而通知工人,那么这里既有工人的训练问题又有工人的态度问题。假如是管理人员通知的工人,这说明是管理程序的问题。

调查者还应确定工人是否在执行工作中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假如工人没有遵循这些程序,调查者应确定工人是否知道这些程序。假如不知道,说明是工人训练问题;假如知道,说明是工人的态度问题。调查者还应确定工人是否经常/或偶尔在工作中使用同样的不正确程序。假如工人经常犯同样的错误,说明管理程序有问题,因为管理者采取措施替代检查这种不正确程序。假如工人在工作中仅仅是第一次使用不正确程序,说明工人的训练问题或态度问题是没有遵循正确程序的主要原因。

②假如工人辨别出了不安全条件,但决定继续执行活动,调查者应确定不正确决定背后的原因。调查者应确定是否工人因为社会、同事或管理的压力而考虑冒险是必要的。假如社会或同事的压力导致冒险决定,说明工人的态度问题;假如管理压力导致冒险决定,表明管理程序问题。

调查者应确定是否工人失败都归因于辨别环境,如果是这样,说明是工人的培训问题。

第三步假如事故中的工人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调查者应确定工人的行为是否安全。

①假如工人并没有不安全行为,调查者应通过上面的步骤考虑事故开始时的周边不安全环境。

②假如工人的行为不安全,调查者应调查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

结语

建筑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分割、孤立地看待单个因素都是不全面的。必须全面考虑建筑安全各方面的因素,利用事故诊断技术,确保建筑施工安全,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柴黎明. 浅谈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6)

[2]曹平. 建筑安全现状及对策之我见 [J]. 建筑安全,2012,(3)

上一篇:浅析建筑项目中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下一篇: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