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文献综述

时间:2022-08-21 10:58:21

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21-01

摘 要 随着运动员训练水平与运动能力不断提高,对运动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心理素质在紧要关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心理训练的内容也已成为运动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文中运用文献资料法大量查阅了大量关于心理训练的文献。通过整理和归纳目前研究、发展动向,为运动员提供心理训练的有益信息。

关键词 心理训练 运动员 方法

一、前言

随着世界各国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技鹗踔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双方在最后阶段,心理素质的优劣对最后的成绩影响极大。国内外专家学者们越来越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问题。要提高运动成绩必然要关注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关注不同时期的心理训练。

二、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目前研究心理训练方法的文献比较多,针对不同的项目也有不同的训练手段和侧重点。根据田麦久学者的项群理论,将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的分类特点,收集整理不同项群项目的心理训练方法。

(一)体能主导类项目心理训练方法

1.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杜景强在浅谈举重运动员心理训练一文中从两方面来提高心理训练效果,第一点是选材多用微机”和“心理测试专用计算机”等高科技仪器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的、全方面的选材;第二点是在训练中注重启发运动员自身的性格欠缺,通过关注心理变化以及心理辅导,使运动员能够弥补自身的性格欠缺,完善其性格,树立信心,进行模拟心理训练,安排虚拟的实战训练,使运动员可以在比赛中尽量少的收到周围不利因素的影响,赛出好成绩。

2.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李朝阳在短跑运动员心理训练初探一文中采取了一些方法来进行训练,例如:自我暗示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意志品质训练法、集中注意力训练法、视角表象训练法、听觉刺激训练法、综合训练法、调节训练法。

3.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杨柳霞在中长跑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探讨一文中介绍了几种心理训练的方法:环境更新法、自我暗示法、精神转移法、想象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并且根据中长跑的项目特点介绍了不同时期运动员的心理表现及其训练方法。

(二)技能主导类项目心理训练方法

1.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刘宝玉在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情绪的心理训练一文中谈到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是取得最好成绩的前提。武术套路的灵活多变、转折起伏等复杂及高难的技术动作,不仅对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有要求,而且还要对心理能力、心理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表象记忆、情绪训练是武术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点。

2.技能主导类表现精确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李京诚、刘淑慧、李四化、李春雪针对射击运动员比赛中的问题进行心理咨询,采用生物反馈的心理技能训练;编写运动员音乐调节手册,丰富心理调节手段和运动员业余生活,有效实施了赛前和临场的心理支持工作,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

3.技能主导类表现同场对抗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刘玉林在篮球运动心理训练方法初探一文中,针对项目特征,提出心理训练的方法。将心理训练的内容分为感知、表象、注意力稳定、注意力分配及转移、意志和情绪训练等。

4.技能主导类表现隔网对抗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王成钢、蔡森为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采用了目标设置训练法、模拟训练法、表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注意力集中训练、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

5.技能主导类表现格斗对抗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李军在对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中提出了对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主要有表象训练法、模拟训练法、暗示训练法、集中注意力训练法等训练方法,还有针对技术和战术的心理训练方法。

三、结语

文献查阅总结得出:体能体能主导类项目的心理训练方法注重运动员的耐力、心理承受能力,品格意志力的培养,这也与项目特点息息相关;技能主导类项目的心理训练更注重技能心理训练,在熟练掌握技术的基础上注重赛前、赛时的心理调节和自我暗示,保证稳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心理训练对于运动员来讲必不可少,在一场激烈的比赛中,两个势均力敌的运动队胜负的主要因素不是技术和身体素质上的差距,而是心理素质的对抗。心理训练方法也将与时俱进,更加注重项目的特点和个人的需求来设置,使之得到最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景强.浅谈举重运动员心理训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1:104-105.

[2] 王鹏,于占友,陈楠.浅谈高校投掷运动员心理训练[J].科技创业家.2014,05:171.

[3] 李朝阳.短跑运动员心理训练初探[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73-74.

[4] 杨柳霞.中长跑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03:86-87.

[5] 刘宝玉.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情绪的心理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1:58-59+66.

[6] 李京诚,刘淑慧,李四化,李春雪.提高射击运动员比赛心理调控能力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03:262-265+272.

[7] 刘玉林.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初探[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1,04:52-57+99.

[8] 王成钢,蔡森.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40-42.

[9] 李军.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1:49-50.

上一篇:当前田径运动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世界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竞技能力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