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式微写作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08-21 09:08:40

小组合作式微写作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本文探究了微写作教学模式问题,重点从训练次数和训练内容两方面进行探究。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有利于解决训练次数多与少的问题,并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自由写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提高写作兴趣;随文写作,有效地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便于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点评生活,扩大了积累的范围,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多种形式的巧妙结合,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微写作;小组合作;自由写作;随文写作;点评生活

微写作以其简短的篇幅和灵活的形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然而,天天按照老师的要求写,学生也会感到厌烦。为此,微写作训练的次数和内容,是微写作训练中应着重考虑的问题。为了解决训练次数多与少的矛盾,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也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所谓小组合作,即把班级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6人或7人,以小组为单位,在每天语文课前展示微作文,由同学和老师点评,推出佳作,指出努力方向。这样,每个同学每2周训练一次作文,欣赏10次,相当于每2周学习10次作文写作方法,运用1次,这样,在学与练的过程中不断受益,提高写作能力。

训练次数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重头戏是训练内容的选取,既要顾及学生的兴趣,还要兼顾作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落实。在我们的写作实践中,总Y出了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自由写作,率性而写

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形式自由写作,这是每学期开学之初的“热身”活动。学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听从内心的召唤,追随着意识的流动,心之所想,手之所写,让文字和心灵一起跳动,让语言和情感融为一体,畅畅快快,一吐而尽。这种写作形式的好处在于,不仅让学生的兴趣得以展现,才情得以发挥,情感得到释放,而且让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心声,更好地因材施教。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早恋的真实看法,一个学生写到,“我知道,感情的事不是说放下就放下的,心不是水龙头,说关上就可以关上的。……”还有的学生倾诉自己和家长的矛盾,“为什么非让我学医呢?你们是医生,我就必须也是医生吗?为什么我不能选择我喜欢的计算机专业呢?啥叫不务正业?既然是不务正业,那么那些计算机行业的专家和精英,都是不务正业吗?”这些吐露真情实感的文字,确实让我们震撼,这里有他们的委屈和无奈,也有感动和欢喜。看到这样的文字,你能说他们不会写作文吗?

二、走近课文,随文而写

张志公先生说:“说到最根本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得从阅读教学入手。”的确,读与写是难以分开的,作文作文,就是在文中学,学中做。因此,微写作训练必须要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中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慧眼,发现引导学生练笔的因子,找到读写训练的契合点,提炼出合理的写作训练内容。

(一)妙语欣赏

教材上的课文,多是名家的名作,其中有很多精妙语言值得细细品味,很多名言佳句给人无限启迪。如果抓住这些妙语佳句,谈现实感悟,或赏析语言技巧,都是不错的训练方式。通过欣赏名句,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名句的魅力,也让学生体会到名句之所以成为名句的原因,从而得到写作的启发,应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二)人物评价

引导学生评价课本上的历史人物、文学作家,亮明对这些人物的态度,写出自己的思考。学生对人物的评价虽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色彩,或许不是很客观,但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思想和观点。

(三)技巧模仿

课本上的文章,在写作技巧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在引导学生欣赏之余,如能加以模仿练习,定能增强对这一技巧的认识。这样也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如在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一文时,引导学生练习写人时抓住典型的语言动作的技巧;学习《荆轲刺秦王》时,引导学生练习场面描写的技巧;学习《劝学》时模仿其比喻论证的技巧……学生的创作也许没有名家的精彩,但一次次的练习,也可以让学生熟能生巧。

(四)续写改写

有些课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对于这类文章,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续写,如学习《氓》时,引导学生续写女子和氓一刀两断后的故事,以此感受当时社会的特点,认识女子悲剧的社会性;学习《桥边的老人》时,引导学生想象老人的过去和未来;学习《苏武传》时,引导学生补充苏武归国后的生活。续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而不能凭空想象。

而对于改写,经常训练的是文体、语体之间的转换,如把诗歌改写成散文、把文言文改成白话文,还包括书面语与口语、整句与散句的相互转换等。前者侧重于对文章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后者侧重于语言的训练;前者有一定的难度,后者较为简单。这是因为前者的训练在某种程度上综合了以上的训练内容,既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既要紧扣课文的情调,又要有自我的创造,否则就不是一个恰当的改写。如一个学生用调侃的网络语言改写荆轲易水诀别的场面,就削弱了荆轲诀别时的悲壮,违背了原创的情感,是不合适的改写。

三、关心生活,积累点评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提高认识,提升能力。除了学生自由写的生活感悟、生活记录外,在这里,我们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典型事件和点评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时事,以此引导学生积累典型论据,关注生活中的大事、热点事件,改变过去“一心苦读圣贤书”的状况。一般由学生寻找材料,分析材料,全班学生点评优劣。实践证明,学生的视野非常开阔,选取的材料非常广泛,既有高考状元颓废成为流浪汉,还有酒店员工违背规定“偷”了一张手纸;既有房车车主拒付45元高速过路费,又有老年人的电脑课堂;既有天津爆炸案,又有谢霆锋的“十二道锋味”;既有器官移植,又有班级设53个班干岗位……由此可见,当今学生的兴趣多么广泛,他们绝不是老师家长眼中的一无所知,学生的知识面或许比我们还要广呢!

除了搜集材料,每一小组的6个成员还就材料发表见解。他们或肯定,或否定,每一个人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在观点的碰撞与交流中丰富了认识,提升了思维,锤炼了语言。如某小组就“2015年全国高考状元敕封典礼举行”事件,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对状元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未尝不可;有的学生认为,这种敕封是一场供人围观的笑话,是对状元的亵渎;有的学生由此想到了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不能盲目取其形式,而应理性思考后再取舍……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学生乐于这样的练习,因为话题是他们自主选择的、感兴趣的,观点是自己想要表达的。

通过小组合作,将生活与学习、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分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一般5-8人较合适;分组时要注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小组内可以互帮互助;同时,小组要有固定的组长和成员;最后,小组选取的训练内容要多样化,以保证多种能力的提高。

注:本文是省课题《利用微写作提高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解读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