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家长走进小学课堂

时间:2022-08-21 08:10:38

浅谈让家长走进小学课堂

【摘要】随着社会对教育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社会,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连结更为紧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成长,越来越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本文围绕“让家长走进小学课堂”这一大胆而符合实际的教学理念构想,提出了相关问题和部分设想。

中图分类号:G625

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校教育不再是单一的学校教育,而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共同体。在教学的道路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很多时候,家长的教育观念以及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着对孩子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也是终身老师。当今大多数年轻的父母,他们渐渐从关注孩子成长转变为和孩子一起成长。他们很关心学校的教学动向、孩子的培养方向和学校的发展状况等。而在家校沟通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参与到孩子的校园生活中去。

诚然,也有部分家长,相对不那么关注自己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他们有可能为了生计或者其他事情,而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忽略了对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或者只重视物质上、金钱上去满足子女,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上、精神上的需求。例如有的家长为图个人省事,每天放学后,将孩子送到辅导班托管完成作业,晚上八九点才接回家中,使得孩子的家庭生活时间缩短,与父母的沟通相处更少,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对于小学阶段而言,父母家庭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最大因素,角色缺失,有碍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基于以上的观点与考虑,笔者大胆设想和思考,提出“让家长走进小学课堂”这一教学理念,尝试从学校的层面出发,提供机会、提供平台,让家长能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去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更了解子女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以及心理需求,拉近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家长课堂”是由学校为家长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家长的优势资源,让家长支持、参与学校课程的开发、研究和实施,是拓展学校教育发展的一种新举措。通过家长与学生、教师的互动,促进学生自主选择、亲身体验、独立探究,丰富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以及学生与自我的认知和体验。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家长课堂”这个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走出小课堂,融入大社会,立足学校实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学生社会性教育,让学生在与人、与物、与环境的交往中去实践、去体验,帮助其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特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要真正做到让家长走进小学课堂,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从学校的角度,要考虑怎样让家长们能够由衷地走进学校课堂中,去了解学校的工作,了解孩子们学习与生活。而学校又如何通过让家长走进课堂这一形式,让家长从中明白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拉近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给家长和学生创设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给家长和老师提供一次增进了解、互相学习的机会,从而促进构建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这些都是需要一一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学生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个好和一技之长。譬如当警察的,掌握丰富的法律法规知识,担负保卫国家和人民的本领;当医生的,掌握许多生活卫生、健康常识和救死护伤的技能;当厨师的,认识许多日常生活常识,懂得健康美味地发挥食物的作用;当律师的,懂得渊博的法律知识……

对于构建课堂来说,家长也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学校因应这些资源,创造一个广阔的平台,整合家长的资源优势,让家长在学校继续当孩子的好老师,促进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合力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

1、 开设常规性“家长课堂”

每学期开设常规的“家长课堂”。发挥家长职业优势,让家长走进课堂当“老师”,学校请来不同行业、领域、专业的家长,如:警察、司机、医生、厨师等,走进课堂给学生上课讲解或进行表演,通过家长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给学生带来书本以外的知识。

2、 社会实践家校合作式开展

渗透家长走进社会实践的课堂,让家长陪同孩子实地调查、访谈活动。如有的家长在自来水厂工作,我们可以通过联系家长,组织孩子参观水厂,了解污水是怎样处理的;有的家长在电站工作,我们可以请他协助带学生参观电站,了解电是怎样进入我们家来的,

3、 让家长参与班级主题活动

如:班级开展“端午节”主题活动,可以请来擅长包各种粽子的家长到班级教学生,给学生介绍“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及“端午节的风俗”,就教育来说,我们的家长可能是外行,但是他们的文化素质、职业经验、社会阅历,尤其是对孩子教育的热心是应该得到重视的。

4、 家长沙龙研讨会

提供给学校的家长一个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交流科学育儿经验、展示成功教育成果的平台,使每个家庭都能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帮助更多家长掌握专业的育儿知识,互相解答家长们在日常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为家长和孩子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创设充分交流的机会。

5、 多组织开展亲子活动

从丰富学生课堂生活出发,组织更多课堂亲子活动,如亲子游戏、亲子制作、亲子创意设计等,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让孩子和家长在合作中加强交流、增进感情。

让家长走进小学课堂,是家长、教师、儿童、其他家长互动沟通的桥梁,研究让家长走进小学课堂的实施方案,有助共建家校共育、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家校关系,其研究,在合力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工作中,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践意义,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家校教育问题。

总的而言,“家长课堂”的形式很多,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更好地拉近亲子关系,为孩子更好适应社会,增强自信,走向成功,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让家长走进小学课堂”既是家校合作的桥梁,也是小学教育改革进步的勇敢尝试。

参考文献

[1]王磊. 家长代表参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苏红英. 从不同角度解读家长进课堂[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06:48-49.

[3]杨江生. 家校互动:让家长参与课堂教学评价[J]. 河南教育,2004,07:12.

[4]侯登丽. 家长参与课堂教学的跟踪研究案例[A]. 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论文集[C].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13.

上一篇:浅谈寄宿制学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下一篇:幼儿园古诗教学技巧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