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资金风险的管理

时间:2022-08-21 07:20:09

浅谈企业资金风险的管理

企业资金的风险可分为:安全风险、时效风险、短缺风险。这三种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都很大,对这三大风险的管理,对企业的经营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对资金安全风险的管理

资金安全风险主要是指资金被挪用、偷窃、贪污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源自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如没有很好地执行内部牵制原则,同一人兼任不相容职务等。

资金安全风险管理重在防范,通过建立健全资金管理的内控机制来堵住各种安全漏洞。一是严把货币资金支出,企业控制非法和不合理的资金支出,关键是看支出程序是否合法、合理。即:一要严格审核支付申请,要建立健全授权审批制度,要看申请是否有理有据。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制度办理资金支付业务。二要严格审核支付程序,要看审批程序、权限是否正确,审批手续是否完备。三要严格审核支付复核,要看复核工作是否到位。要贯彻内部牵制原则,不兼容岗位要相互分离、互相制约和互相监督,空白支票、印章应分别由不同的人员保管,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等。四要严格审核支付办理,要看是否按审批意见和规定程序、途径办理,出纳人员是否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二是严把货币资金的流入,要明确资金的来源渠道,要弄清资金是从哪儿来的,以什么形式来的,来了多少,是否合理。同时,要对已取得的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避免产生账外账及私设小金库等现象。三是严把票据及印章保管,单位应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备查簿登记,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并且备查簿需作会计档案管理。同时,单位必须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严禁由一个人保管单位的大小印鉴。四是严把银行的开户,对银行账户的开立、管理等要有具体规定。单位不准在同一银行的不同营业网点开立账户,或者同时跨行开户、多头开户,甚至将单位公款以个人名义私存银行,以便于搞“小金库”,方便支出。因此,按照有关规定,应及时、定期对银行开户点进行认真清理和检查。五是严把审计监督,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可协助监督控制措施和程序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对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六是严把财务人员的选用,财会人员要具有政治觉悟强、业务水平高、职业道德好的良好素质,还要具备从业资格和任职资格。同时,要建立定期换岗、轮岗制度,防止一个人在财会岗位长时期做同一工作。这样既可使财会人员学到新的业务,新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还可能使一些长期隐蔽的违法犯罪活动因人事变动、新人接手而被揭示出来。

二、对资金短缺风险的管理

资金短缺风险是指企业不能及时、足额地筹集到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从而导致企业无法及时清偿债务导致信用等级恶化、被迫破产重组或被收购等。或者导致企业放弃供应商提供的现金折扣、低价甚至亏本出售存货和项目等。

形成资金短缺风险的因素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构成。内部因素主要有:1、采取的筹资政策,过多地采用短期负债方式筹资以满足长期性流动资产的需要。2、采取的信用政策,赊销过多会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一旦客户不能及时足额偿还货款,那么企业资金链就易断裂。3、过多的投资项目,企业为了追求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进行周期较长的项目投资,由于我国目前公司债市场还不发达,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短期借款,这样容易造成资金短缺风险。4、过多的债务融资,过多的采用债务方式融资,不能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发展战略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企业资金短缺风险形成的外部因素有: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资本市场的状况等等。

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货币资金的短缺风险:一是从经营战略上高度重视资金短缺风险,了解其危害性。二是提高预算特别是现金预算的编制水平,尽可能准确地预计企业所需的外部融资额和融资时间。计划期内需要多少资金?短期的还是长期的?何时需要?需要多少?如果预算管理水平不高,现金管理就可能无的放矢。三是优化资本结构,长钱长用,短钱短用,避免因资金占用与资金供应在期限上搭配不当而造成资金短缺风险。四是加强经营性营运资本的管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等是不带息的资金,企业应该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并与银行的短期借款相协调,以便及时、足额地筹集周期性、季节性流动资产增长所需的资金。五是灵活运用各种融资工具。可以向银行借款,还可以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等,上市公司还有增发、配股等再融资方式。六是保持良好的经营财务状况,企业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经营财务状况,当经营和投资一旦出现较大量的资金需要时,企业就可以以较低的交易成本按时、足额地筹集到所需资金。企业不仅要注重资金使用效率,还要注重资金的流动性和经营的安全性。当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所需的经营资金比较充足时,也应适当控制负债比率,保持融资能力,以满足生产经营过程中临时性、突发性事件引起的资金需要。

三、对资金时效风险的管理

资金时效风险是指资金的使用效率存在的风险,即多余现金获得的收益低于贷款利率。一个企业最低的现金需要量如果小于企业每天的现金余额,那么其中多余的现金若存入银行,不论是活期存款还是定期存款,其利息收益远低于银行贷款,则该企业就存在现金使用效率风险;若该企业将多余现金用来购买股票或基金等交易性金融资产,如果收益仍低于银行贷款,则同样存在资金使用效率风险。

形成资金使用效率风险的主要原因有:1、预算编制不准确,特别是现金预算。企业的现金预算不仅要做到年度,而且还应分解到季度,分解到月或周。2、企业公司内部资金很难做到统一安排、统一使用。企业公司内部有的子公司资金充裕,有的资金紧缺,总公司本可以实现内部调动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由于实行分权管理且缺乏内部资金统一使用的调度机制,资金充裕的子公司为方便使用,不愿将充裕的资金调往总公司,宁可以活期存入银行或闲置。3、不注重资金的时效性。很多企业认为资金充裕了,那么企业的生产经营就有了安全性的保障,不太关注也缺乏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企业可采用以下策略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是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水平。企业应遵循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通过准确的预测编制出较高水平的预算,特别是现金预算,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的资金储备量,还可以了解剩余资金的可利用期限,将剩余的资金进行投资,从而增加企业的收益。二是加强债权债务的清理,增加资金的回收。企业对债权债务进行定期清理,可以合理的运用资金,使资金的周转更畅通。企业可根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质量、品种、规格及价格等方面的竞争能力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在收入与增加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收账费用、坏账成本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三是利用“内部银行”管理方式,盘活企业资金。所谓的“内部银行”就是:集团以总公司的名义设立集团“内部银行”账户,各成员公司向总部委托贷款,每日定时将成员公司账户上的资金上划到“内部银行”。集团企业以“内部银行”中的资金统一向银行申请获得一定的授信额度,规定了各成员公司的日间透支额度。最后,以总公司向成员公司归还委托贷款的方式,将内部银行账户中的资金划拨到成员公司账户用以补足透支金额。四是抓住时机投资证券。企业投资有价证券,要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慎重权衡,选择合适的、有收益的有价证券进行投资,在可承受的风险限度内最大化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五是股利分红,进行股份回购。当企业资金过多,但是还没有找到投资机会时,那就回报股东,最好的回报股东的方式就是实施现金分红或股份回购。

企业资金风险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涉及资金运动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复杂性。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提前识别资金风险,把风险管理提高到企业管理的高度,发挥资金风险管理的职能,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保证企业获得安全、稳定、长期的经济效益。(作者单位:沈阳铁路局丹东站)

上一篇: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浅谈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