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地理听课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21 06:15:50

浅谈初中学生地理听课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其效率问题自然显得十分重要。我曾经留心调查教过的学生,成绩优异的学生中80%―90%同学认为他们成绩的突出主要来自听课的效率。他们认为课堂不认真听讲或听课效率不高,课后要花三倍45分钟的效率。因此这些优秀的学生有一条基本的经验即上课专心听讲,充分发挥课上45分钟效益,将课堂要学习的内容及时、有效地加以消化。我们都知道教学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但教师的质量主要是通过学生学的质量得以体现的,事实证明学生的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听课的质量。因此,学生会听课是提高老师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地理学科听课效率呢?

一 、突出教师的指导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地理学科特点,符合新课标、新理念要求。让学生感知可学性、可听性。教师讲课中的思路、线索应清晰明朗,上课时应穿插一些与课题有关的课外知识内容。地理课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很紧密,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知识,如讲关于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冬季、夏季日出、日落的早晚与方向,请学生感受上学与放学时的阳光;关于正午太阳角度大小的季节变化,一让学生联系冬季与夏季正午抬头仰望太阳的位置高低的差异,二让学生联系朝南房间和朝南教室的体会,冬季阳光照进教室的面积大,是因为太阳高度角小,夏季因太阳高度角大,故阳光照进教室面积小。这样学生学习兴趣会很浓,效率会很高。他们课后会留意各种知识和现象,便于上课时结合学习内容听课和理解。

二、设计好一节课的引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引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讲印度这个国家时,在上课开始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熟悉的西游记,唐僧师徒最后到达哪里?”学生基本都知道问题的答案,踊跃回答,学习的兴趣来了,学习的主动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听课也集中了。

三、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很多学生认为要听好一节课最重要的是将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思考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听课效率的提高。

听课是学生课堂学习至关重要的一环。大部分知识的传授尤其是本节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分析过程,是通过教师语言表述来实现的。因此学生必须持积极的听课态度,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以便提高听课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听课思路,要与教师讲课思路一致。如果一个问题没听懂可以及时举手向老师发问,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等弄懂问题再继续往下讲。教师要改变自己讲课的定式,不能做“话霸”,要留足时间让学生提问并要鼓励学生随时插问,改变那种开会式报告式课堂,学生只能被动的听。教师要让课堂变成自由辩论赛,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习。师生之间就是朋友,朋友可以没上没下。这样学生听就不会疲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听课,从而对地理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做课堂笔记,记笔记的目的是便于日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教师指导学生做笔记避免以下现象:一是把教师的板书,说的话一字不漏的记下来,完全充当了记录员的角色;二是上课不听讲,下课抄笔记;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记笔记的方法是,一要与自己的独立思维有机结合;二是在集中听课认真思考的同时,记下书本上没有的、教师补充的自己疑惑的内容;三是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记。这样才能记得好又听得细,想的全,自然会提高自己听课效率。

实践证明学生的听课能力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关键是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地理课听课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下一篇:抢走自己被扣押的车辆应如何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