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借业务创新大肆圈钱 实际盈利能力不理想

时间:2022-08-21 04:22:42

券商借业务创新大肆圈钱 实际盈利能力不理想

IPO暂停一年,A股上市公司268家上市公司成功实施了定增,合计募集资金总额为3780.95亿元。在此期间,定向增发预案的上市公司为595家,合计拟募集资金为9518.28亿元。众多公司定增,为各券商带去了丰厚的营收,但与此同时券商自己也没闲着。

根据Wind统计数据,今年以来,有2家券商成功实施了定向增发,募集资金39.89亿元;同时,另有5家了定向增发预案,拟募集资金315.68亿元。

对于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的目的,券商的口径似乎异曲同工,多打着“增加公司资本金、补充公司营运资金,扩大传统业务、开展创新业务、开发新产品,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等的旗号,开展创新业务俨然成为圈钱的借口,但实际上创新业务盈利能力并不理想。

借业务创新大肆圈钱

“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和营运资金,以扩大公司创新业务规模,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这样的表述,几乎出现在每一个券商非公开发行股票的预案中。“扩大创新业务规模”更是频繁出现,成为券商向市场伸手要钱的共同理由。

在5月份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券商创新大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也表示,创新是证券公司永恒的主题,必须持续推进,以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更是为券商提供了良好理由。

在当前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从传统经纪业务向创新业务转型也是不得已之路。太平洋的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投行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的营业利润率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8.49%和39.84%,只有证券经纪业务增加3.46%,当期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71.09%。开发创新产品、开展创新业务,无疑已经成为各券商摆脱经纪业务“靠天吃饭”模式的共同出路。但无论是经纪、自营、投行等传统业务,还是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都对资本金提高了要求。对资金的饥渴,使得众多券商的再融资冲动强烈。

记者发现,最新公布的招商证券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显示,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20亿元,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和营运资金。11月13日,证监会审核并获得通过了西南证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申请,本次非公开发行A股方案早在3月22日已在第七届董事会获得通过。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3.60亿元,将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具体来看,除了支援创新业务规模扩充,以及对直投子公司西证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加大投入等,特别提出将适时增加对未来香港子公司的投入,推进公司业务国际化进程。

2012年年报和2013年半年报数据显示,诸多上市券商的创新业务规模大幅飙升。但是记者发现,虽然创新业务在券商收入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但是创新业务的盈利能力并不高。比较典型的,如中信证券,其年报显示,2012年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暴涨3倍多,但是管理费收入只有1.98亿元,同比下降6.6%。

尽管盈利能力不佳,但券商圈钱创新的热情不减,除了定增,券商还通过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根据Wind统计数据,今年以来各券商通过发行债券,合计募集了2081亿元。年限以0.25年居多,总体呈现出年限和发行规模成正比的关系,例如东北证券发行规模为14亿元,年限为0.19年;年限为10年的发行规模则要大的多,例如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中信证券的10年期债券发行规模则分别为55亿元、90亿元和120亿元。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券商杠杆率的提高是大势所趋,未来券商将会有各种各样的融资手段,从而提高券商的净资产收益率,未来券商通过定增募集资金只会有增无减。记者注意到,国海证券近日宣布变更再融资方案,拟将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方式改为配股方式募集资金,募资由不超过50亿元,变更为不超过35亿元。

投资者用脚投票

尽管创新是证监会和市场对券商的一致预期,但是资本是逐利的,如果创新增大了风险又不能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则一定会遭受投资者的抛弃。

11月16日,光大证券公告称定增未能在证监会批复后的六个月内完成,批复过期失效,增发失败,引发热议。

不过,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近半年来公司风险事故频发导致市场对公司预期大打折扣。此前光大证券拟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合计不超过6亿股,发行价格不低于11.74元/股。在其他券商如火如荼利用定增资金扩张业务时,光大证券的定增失败必然会影响其业务布局。

与此同时,市场也担心券商业务创新会打折扣。事实上,从2012年实施再融资的券商来看,真正投入到自营业务中的资金比例并不高,大多数募集资金被用于补充流动资本。业内人士表示,现在上市券商创新业务赚钱很难,大都以此作为融资的借口,融到钱后通过做大规模来盈利。而投资者似乎已意识到这一点,东吴证券52亿元巨额再融资计划后,即遭到投资者用脚投票。

近日,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券商板块大涨,11月27日,国海证券、太平洋等涨停,但游资借概念拉高的迹象明显。例如涨停的太平洋证券业绩平平,虽然其涨停后股价仍不到6元,但按三季报数据该股市盈率已高达90多倍,每股净资产也仅为1.32元,风险巨大。

上一篇:“煤飞色舞”行情再现 神火股份高溢价成交 下一篇:珠江啤酒获23亿补偿 广州浪奇可提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