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复习方式“战”遗忘

时间:2022-08-21 04:22:14

多种复习方式“战”遗忘

【摘 要】遗忘是人类客观存在的特性,我们不能去改变他,但是只要合理的利用遗忘规律,就能在我们的学习中事半功倍。对于我们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和遗忘作斗争,加强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巩固,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概括等一系列教学途径和手段,激发他们积极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教给他们整理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提高整理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遗忘;复习方法

尽管我们的大脑有着有极大的容量,但遗忘也常常困扰着我们。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大量实验,描绘出人类学习的遗忘曲线,命名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根据这条曲线我们可以发现,完全记住的东西在20分钟之后,有42%已经忘掉;1小时之后有56%被忘掉;9小时之后遗忘率则达64%,后面的遗忘率上升的趋势较平缓。也就说,你千辛万苦记住的东西不去重温,置之不理,那么不到半天就会被忘掉差不多一半。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即在记忆之后,遗忘马上就开始。遗忘在距离记忆之后的短时间里较多且快,在以后的长时间里,遗忘逐渐变少变慢。遗忘是人类客观存在的特性,我们不能去改变他,但是只要合理的利用遗忘规律,就能在我们的学习中事半功倍。对于我们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和遗忘作斗争,加强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巩固,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复习是知识巩固的过程,是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技能的过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见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怎样更好地帮助学生复习,“战胜”遗忘规律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及时复习

对于前一两天所学的知识,教师一定要在今天的课堂上花几分钟时间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印象。根据遗忘规律,最开始的时候是遗忘最快的,因此要及时地进行复习,如果在学习完很长时间后才去复习,那么你就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来对已遗忘的材料进行重新学习,这样学习的效果当然就低。及时的巩固能帮助学生强化这些知识点,还可以重温之前有没弄懂的地方,再次学习,从而弥补不足。学习整个单元后,教师需要花一定时间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利用单元测试找出学生没有弄懂的地方,适时纠正错误,别让错误的记忆进行下去,再进行下一单元的学习。复习就如长跑最后的冲刺阶段,它是区别于平时学习的新型的学习阶段。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机械、重复、单调的现象。在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前,要让他们明确整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理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采取故事法,如讲华罗庚的故事,介绍他的“厚薄互换”读书法;或采用比喻法,如把所学的知识比喻为一颗颗珍珠,而整理复习就犹如把这些珍珠串在一起,穿成一条美丽的项链等;让学生明确复习整理的重要性。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有强烈的学习需要,那么其整理复习的效果也就比较好。

二、变换花样复习

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复习方式过于单调的情况,从而造成学生在复习时产生消极情绪,并且极易感到疲劳。多样的复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到新奇,激发强烈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更能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在复习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实践证明多感官的记忆是最强的。

在我们的复习中可以采取很多好玩的方式,既复习了知识,又获得了快乐。例如:采用游戏的方式,在娱乐中轻松复习;也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比赛之前自主复习,毕竟孩子天性都是好胜的;还可以采取视听结合的方式就能提高记忆效果,把需要的知识加以组合,变成活动的或有规律排列的对象,也会显著提高复习效果。艾宾浩斯对遗忘的研究表明:对于感兴趣的事情,我们自然就会记得清,记得牢,不易忘记。而多感官的参与,更有利于记忆。

网上看到一个借助儿歌来复习的例子,相信看了对大家会有启示。熟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长度单位的教学在教材中师按照螺旋式上升的方式编排的。有一位数学教师是这样做的:师生一起动手,把1-3年级教材中关于长度单位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按照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的顺序一起编儿歌,配上手势动作。他们伸出左手,手心向内,五指叉开。从大拇指起,用5个手指一次代表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五个长度单位。此举能帮助学生牢记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儿歌:“米”的一家

米的一家真热闹,千米妈妈孩子多。

四个兄弟排大小,笔画越少它越大,

笔画越多它越小,不信你就仔细瞧。

米儿米儿是老大,分米分米充老二;

厘米厘米当老三;毫米毫米做老四。

米比分米大多少,不多不少正十倍;

分米厘米来比较,分毫不少刚十倍;

厘米毫米比比高,也是十倍记心中。

相邻两个是十倍,隔开一个是百倍,

隔开两个是千倍,动动手指要记牢。

这种用儿歌来帮助记忆的方式很有效。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形象的儿歌熟记了五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如果以后再遇到单位间的换算,我相信几乎都不会错的。

三、联系旧知复习

在复习时,不要单纯地背诵或者强记,这样效果并不好。我们在复习之前应该先回忆相关的知识,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复习现在的内容,这样记忆更牢固,能够长时间的保持而不会忘记。即便回想不出来,再看书复习时,印象也会更深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由于每个课题都有着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在整理时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进行知识点罗列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回忆再现或看书等手段,全面地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准确地搞清楚每一知识点的具体意义,这是进行知识系统化整理的重要基础。当学生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以后,首先重要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加以整理,实施再创造,而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也就是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这是学生反思学习成果、深化认识的重要环节,要给予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空间。

整理时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各纵向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二是把各横向的知识点有效地分化开来,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竖”成线、“横”成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其科学的知识网络,这些形成的“线”和“块”就是学生创新的成果。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归纳与概括”等。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整理的结果: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

古人曰:温故而知新,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好这些复习方法,定能“战胜”遗忘,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及时复习是最好的记忆方法》,第二教育网,2009.8.21

上一篇:浅议教师的自在成长 下一篇: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系统化核心课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