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职业技能标准上的高职院校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初探

时间:2022-08-21 01:38:30

构建基于职业技能标准上的高职院校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初探

【摘 要】学生职业技能标准的制订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对高职院校培养优秀合格人才同样是关键,本文着重讨论了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了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职业技能标准前提下,实施“三双”人才培养目标与“五步骤”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职业;技能标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一、前言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个人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几率越来越小,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主体,培养学生具备关键职业岗位能力是其最重要的任务。

与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效果相比较,目前,我国高职业院校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是还停留在以文化课为主的层面上,国家省市也通过不同的方式、手段、渠道力推通过教学改革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但是有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就破在眉梢了。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纳入高职院校教学体系时间不并不长,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能做到科学、规范、有效就很少了,大部分学院为了应付国家教育部组织的五年一次的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评估而开始考虑将实践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考虑了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操中却不能较好的实施,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调研不够深入,企业行业参与实践教学不够,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特色不鲜明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以前的中职转变而来,其主要职责和功能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前期深入企业行业调研程度不够,总体目标模糊,许多高职院校,为应付编写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与个别中小企业联系的方式,任务式的与企业个别人进行交谈,调研不正式,不深入,形成的市场调研结果不具备代表性,不全面,撰写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出现了相互抄袭的现象,目标不明确,有云云亦云的现象,专业特色不强。

(二)没有制订专业职业技能标准

职业技能标准是高职院校行使教育的主要标准,然而制订标准专业职业技能标准此项如此核心的工作目前在许多高职院校中仍旧是一片空白,即使部分省市主管教育部门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每年一次的省级学生职业技能抽查,但仍然没有带动所有高职院校所有专业技能标准的制订工作,且速度缓慢,效果不佳。

(三)专业和课程标准开发环节非常薄弱

由于我国国家政策与体制不一样,与西方国家相比,企业行业参与高职院校管理与建设非常有限,企业行业对专业与课程开发的参与程度也非常低,真正右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和课程开发少之又少,因此制订出与市场紧扣的专业与课程标准这一环节的工作就显得十分薄弱了。

(四)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院校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几乎没有企业经历,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并不多,教师很难对行业的发展有准确的把握,不能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虽然国家也力推行业企业专家入校,但是由于人事制度还很不完善,从企业引进人才困难重重,二在校教师进入企业行业进行锻炼也同样举步维艰。

(五)没有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直接关系到一所高职院校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没有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依旧是理论型的,缺少实操能力的培养,学生就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一系列的问题就随之产生了。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新思路

(一)设定“三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高职院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人才的培养,因而高职院校的定位首先应考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明确人才培养类型的定位。高等职业院校应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以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应该为以学生“三双”人才培养为目标,强调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以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为要人才培养模式

“三双”人才培养主要是指:双技能+双证书+双素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为获得此三双而接受教育,三技能主要是指职业技能和语言技能,双证书是指职业技能证书和毕业证书,双素养是指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三双”人才培养目标是制订实践教学的先决条件,能够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二)构建“五步骤”实践教学体系

五步骤实践教学体系主要表现为如下五个步骤:首先表现为职业认知或称为现场认知:学生进入大学,第一堂课为职业认知课,主要任务为通过教师组织学生前往相关专业企业行业进行参观,了解企业行业宗旨,运行、企业文化、岗位、岗位所需具备的基本知识等,从而形成基本认识,确定三年高职院校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第二步: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训练,掌握专业各项技能与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进行单项训练,累积各技能知识与方法;第三步:综合技能训练(或称为情景模拟训练),此步骤主要任务为在仿真条件下,学生进行集中性的综合实训,以此来对接职业岗位,通过此项训练发现问题,找出与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能力的差距等为成为准职业人而做好铺垫;第四步:顶岗实习训练,此步骤主要任务为:在企业,学生集中性进行工作实习,在指定教师的带领下,承担工作岗位的真实任务,以此锻炼成为一个准职业人;第五步:就业,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的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职业素养与技能,顺利就业。

(三)制订职业专业技能标准,将标准融入常规教学,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体系中

各高职院校应加强创新意识,根据行业企业用人需要、行业用人需求,引进职业资格标准,筛选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深化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的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培养学生,技能标准的制订可以按照学院制订,企业核定的方式产生,或者企业制订标准,学院根据在校学生情况将标准融入常规教学,产生质量报告等检测环节,将技能检测环节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体系中,以此真正检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真正水平。

(四)建立数字化信息资源库,提升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效果

数字化信息库的建设,在实践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常用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主要是通过大学城空间的相互交流,使得更高校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沟通。

(五)配备合理教学队伍

职业教育本身就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关职业经历,担任技术教育的教师还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教师熟悉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能帮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进行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国家也应鼓励职业院校从企业引进行业专家,行业领军人物,能工巧匠来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在政策方面应给予大力支持。

(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集中训练提供良好平台

实训是检测实践教学前期效果的良好途径,高职院校应成立由企业行业专家、实践教学的负责人、高职院校各专业带头人和就业处工作人员组成的专项组,做好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使得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集中实训环节能够得到有效开展,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与实操环境。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发展仍处于摸索起步阶段,出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要培养出市场对接的专业优秀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在既要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又要抓好技能与人文教育,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维忠.中德两国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影响的比较性研究[A].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2009年论文集[C].2010.

[2]罗文广,蓝红莉,马兆敏,等.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有效性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2) .

[3]马德滨.论地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

[4]孙克辉.专业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02).

[5]刘津明,韩明.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03).

[6]闻亮.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2).

上一篇:浅谈大众化时代纪录片内容的切入点把握 下一篇:论我国环境行政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