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普及教育

时间:2022-08-21 12:32:17

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普及教育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深深植根于广大群众社会生活中,反映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情感、理想愿望,由人民群众集体创造、集体传承的舞蹈。为了保护和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我们有必要对我们的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全民普及教育。

【关键词】中国民间舞蹈 普及教育 传统文化

我们的国家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东方文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正是众多文化之中的一枝奇葩。

有人认为。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国家里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传统舞蹈。有人认为,所谓民族民间舞蹈是指那些非职业性的舞蹈。还有些舞蹈专家认为,纯粹的、真正的和传统的种族、民族的民间舞蹈,均为土著舞蹈。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则认为,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群众自己的娱乐活动,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就是农民舞蹈,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队伍广大的农民艺术。综上所述,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深深植根于广大群众社会生活中,反映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情感、理想愿望,由人民群众集体创造、集体传承的舞蹈。

为了保护和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我们有必要对我们的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全民普及教育。而由于民族民间舞蹈普及教育的资料与教材比较少,这对普及教育就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觉得我们以中国民族民间舞为专业的舞蹈教育者,有义务在这一领域作出自己的贡献,为我国民族民间舞事业的繁荣昌盛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普及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形成,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

在今天的中国,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

1.观众的危机

由于科技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文化结构的解体重组。而文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审美观点的转变,特别是当以高科技为后盾的影视业冲击而来时,舞台表演性的民族民间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剧场前的门庭冷落,舞蹈专场的全场赠票均说明了这点。那么如何把观众从电视机和银幕前请回到剧场来昵?这应该是包括舞蹈在内的所有舞台艺术思考的重大问题。

2.创作的危机

由于社会的进步,城市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这对民族民间舞的直接影响就是民族民间舞蹈所谓的“民间”正在逐渐丧失,由于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即便在大多数农村,跳舞已不再是主要娱乐形式。人们不再跳舞,也就不会再去推陈出新,去编创舞蹈,更谈不上传承舞蹈。那么我们的民族民间舞原始氛围的丧失必然使我们今后的舞蹈创造变成一潭死水,甚至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本,正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其它舞蹈给中国民族民间舞带来的危机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开放,国外各种舞蹈传入中国,并在中国舞蹈文化领域占据了主流地位,如风靡一时的迪斯科、霹雳舞、兔子舞、芭拉芭拉舞、街舞等,数不胜数,我们很多国民也为了追赶时髦,追求流行,疯狂地跟随着各种国外舞种的热潮,而对我们自己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却显得毫无兴趣,无人问津。

如何把观众从电视和大银幕前拉回剧场来,如何给民族民间舞蹈注入新鲜的血液,如何使我们的广大民众喜欢上我们自己的舞蹈,这可能是我们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因此,为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保护我国民族文化遗产,拯救日渐衰落的我国舞蹈艺术,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进行普及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普及教育的方法

1.中国民族民间舞普及教育的对象

民间舞蹈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表现生活,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群众文化长期发展的深厚积淀。

民族民间舞蹈的“民”字顾名思义是和“人民”二字紧密相关。其产生的根源在民间,是民间的文化产物,是属于人民的舞蹈。遍及神州大地的每个地方都存在着具有浓郁、淳朴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民间舞蹈作为原始舞蹈不断传出的产物,应该同样在舞蹈和艺术舞蹈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应该是社会舞蹈的组成部分。

其一,可以让民间舞重新回到“民间”――汲取新的生命力量,让人们重新开始重视民间舞。民间舞本身就是由广大的劳动人民发明、发展和传承的,只有让民间舞重返“民间”这个母体中去才可能在它的发展上找到它的生命之源。

其二,让民间舞拥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个群众可以理解为两部分:一是培养审美群体,即广大的能够欣赏舞蹈的观众。经过美育的大部分人虽然不可能从事民族民间舞专业工作,但他们至少在不同种度上了解民族民间舞,懂得欣赏,知道民间舞美在何处,而当这些人走到社会各阶层去的时候,就会为民族民间舞纺织起一张巨大的审美网,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审美倾向和潮流。二是在审美群体的基础上我们还渴望得到一个评论群体。看得懂才会有所评论,而只有获得一定的评论才会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因此,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普及教育的对象是社会各界非专业的人群。

2.中国民族民间舞普及教育的实施方法

(1)让民族民间舞蹈走进中小学和校外教育机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而美育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最好方法之一。

教育要从小抓起,孩子是最有希望的。舞蹈美育的重心应放在普通中小学及校外教育机构上。目前由于中国整个教育体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且传统思想对艺术培养的忽视与认知不足等,都给在中小学开设系统的舞蹈课程造成了困难,但这些困难并非不可逾越。在这一点上,我们欣喜地看到校外教育已经提前迈开了步子。承受着人们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和对现代教育的探索,大部分家长正逐步改变自己的固有想法,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业有成之余能学习一点艺术,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增强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

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我以为在中小学和校外教育机构推广民族民间舞有着与专业舞蹈院校完全不同的目的。专业舞蹈院校的民族民间舞教学,主要是培养民族民间舞蹈表演、编创、教育、研究的专家,而普及舞蹈教育主要目的是一种审美兴趣的培养。

中小学和校外教育的民族民间舞教育将为我们培养大面积的观众。从这个目的出发,教学在难度上应以简单易懂为方向,训练时间力争缩短。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民间舞知识,以符合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训练的量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相对于专业的训练来说,舞蹈教学量相对应较小,多利用课余时间,还要避免因运动量过大而引起过度疲劳和厌学情绪,应该注重教师示范、动作技术与知识讲解与师生的互动、教师的亲切教态,快乐教学鼓励教学相互补,这样一张一弛,把学习调整到一个最佳标准和状态。

另外,民族民间舞蹈课的教材不能照搬专业舞蹈院校,要将专业院校教材来番改造与修订,做到因材施教。在确立这种教材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以美育为最高原则。形式并不重要,学生动作到不到位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美,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体验舞蹈美,领悟到各民族舞蹈的精髓进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应该是这类教材的最高目标。

第二,身体素质训练原则。目前中国大多数中小学的体育课都只是一种体能锻炼,在这种情况下,一套系统的舞蹈教学恰好填补了体育的单一不足。由于民间舞对参与者的身体条件要求较宽,一些体育不能达标的所谓体能较弱的孩子也能接受民间舞的训练并能增强其体质,对学生正确体态养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使学生身体协调,还促使情韵与肢体配合,促进身心共同发展,气韵相通,以神带形,神形并茂。

普通中小学学生的民间舞教材,应该能够在两种气质上深刻地影响学生:

一是民族气质。让学生在学习某种具体民间舞蹈的同时,接受那一民族的文化熏陶,例如,学习蒙族舞,让学生着重体会那种豪迈的气质;学习朝鲜舞,体会那种含蓄内收的神韵;学习维族舞,体会那种乐观幽默的氛围……当学生真正能体验到该舞种的民族风格时,他们也就更容易学习。

二是学生自身气质。让学生学习表演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在表演中加强自身的信心,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形成自然的美的体态,并与美的心态相结合。让自己的气质更高雅,更富活力与魅力。在相对枯燥呆板的日常学习环境中,民间舞蹈课营造出一个轻松、高雅、自由的空间,让孩子们有一个正当抒发、宣泄情感的场所和方式。

(2)让民间舞走进社会各界

我们的艺术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民族民间舞蹈来源于群众,因此,我们也要让我们的民族民间舞回到群众中去,为我们广大群众服务。让民族民间舞走进社会各界,对各界人士进行民族民间舞普及教育,这对于我们广大舞蹈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需要继续坚持下去的工作。

①孩子在我们的普及教育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孩子是我们祖国的未来,使学生健康积极的发展,是我们祖国繁荣昌盛的基本保障。为了使学生健康积极的全面发展,我们不光从科学文化上充实学生,同时经过对舞蹈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一种审美修养,潜移默化的产生美的教育,把他们从电脑、游戏重新吸引过来。陶冶情操,培养他们高尚的品质和敏锐感知力,从而净化学生心灵,提高个人修养与素质。

②各企事业单位的民族民间舞普及教育

目前,各企事业单位都在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很多单位都在请教师来单位教授职工练习舞蹈,以提高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更有将其作为一种企业文化加以推广,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凝聚力。他们还经常在单位里、系统之间、单位之间、甚至在全国范围内举行歌舞晚会、舞蹈比赛。专业舞蹈界对此也很重视,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例如“群星奖”就是为群众舞蹈爱好者提供的展示自我的平台之一。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普及教育工作就有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对于各企事业单位的舞蹈爱好者而言,我个人认为他的训练也应该不同于专业院校。从心理层面剖析,这一人群虽然很喜爱舞蹈艺术,但大部分人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大多表现的比较腼腆、胆怯,没有自信,不敢面对观众。换句话来说就是如何引导他们大胆的走上舞台,大胆地展现舞姿是对这部分人进行民族民间舞普及的关键。

对于企事业单位及舞蹈爱好者的民族民间舞普及,原则上也不应该同于专业舞蹈教学。学习民间舞对于他们来说,是为了陶冶情操,提高审美修养,同时为了缓解工作压力,增强同事间的交往。因此,对于他们的教学手段应该以注重培养欣赏,提高艺术修养为主。

③中老年人对民族民间舞蹈的需要

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们为了我们的祖国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当他们从自己以前的工作岗位上走下来以后,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健康的安度晚年,这是我们当儿女的最关心的问题。

很多老人退休以后,就为做什么而心烦。大多数都闲着无事可做,整天坐在电视机旁消磨时间。其实,这是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长此以往,各种疾病就会乘虚而入。再加上退休以后的失落感,很多老人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这也很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的保障。

广大的中老年人非常需要有利于健康的文化生活。学习民间舞蹈将会使老年人们得到充分的身体锻炼,也可以使老人们有更多的机会跟其他老人交流联系,这非常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现在很多地方办起了“老年人舞蹈班”,公园里、广场上,经常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老年人在一起跳舞,这就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

对于老年人的民间舞普及教育,可以说是最特殊的。由于年龄问题,对于他们的教育动作幅度不能太大,活动量不能太多。由于他们学习民间舞的目的是娱乐和交流,因此不能单一的对他们进行单调的训练,而要更多的提倡她们,帮组她们从中体会舞蹈艺术的魅力,重新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愉快地在舞蹈中去展现自己丰富自己。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普及推广是切实可行的。它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艺术修养及道德伦理所做出的贡献,应得到充分肯定。与此同时,民族民间舞蹈本身也应回到它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并为解决当前民族民间舞蹈传承所面临的危机带来转机,从而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普及推广,让我们的民族文化继续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不负东方泱泱大国的美誉。最后,祝愿我们的民族民间舞蹈成长为群众艺术中的一只绚丽优雅的奇葩。

上一篇:浅谈班主任如何才能管理好班级 下一篇:浅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目标理解\落实上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