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环境意识

时间:2022-08-20 11:13:32

大学生环境意识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已经做了不少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公众环境意识调查。但是,这些调查没有形成、应用统一的测量指标体系,最后的调查结果只能形成较强或较弱等模糊的结论,而且不能进行横向甚至纵向比较。因此,笔者借鉴公众科学素养测量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尝试设计一套标准化的环境意识测量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的调查进行应用检验,同时描述当代大学生环境意识特征,发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环境意识概念界定

目前,环境意识概念已经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但人们对环境意识的内涵还没有达成共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本文将环境意识简单地定义为:对环境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所具有的认知、理解和行动能力。它包含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环境观。环境意识首先是一种认知和态度,是在对环境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基础上形成的环境伦理观和道德观,是环境意识的核心;环境知识。环境意识是对环境及其有关问题的基本经验和理解;环境行动。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倾向。综合来看,环境意识既是一种结果,更是一种能力:具备环境意识的人应该具有正确的环境观、掌握基本环境知识、养成环境保护的行为习惯,更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

二、环境意识调查设计

(一)测量指标体系的设计

目前有关环境意识的调查问卷在内容上比较相近,甚至有不少题目都是一样的。本文借鉴现有的问卷内容,结合对环境意识概念及其维度的界定,遵循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尝试着设计一套测量指标体系。

本套指标体系总体上包括环境观、环境知识和环境行动三个测量维度,以标准化得分方式来表示一个人环境意识水平高低,满分为100分。其中由于环境观是环境意识概念中最重要的一个维度,所以在总体上按照4:3:3的比例在这三个维度上分配分值,即环境观占40分,环境知识和环境行动各占30分。在每一维度上进一步分别设计若干测试题,以对测试题的回答情况计算得分来表示环境意识水平。

环境观。有关环境基本认识、态度及评价:您认为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您认为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是什么?您认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怎样的?您认为我国环境总体状况如何?您认为环境保护是一件很紧迫的工作吗?

环境知识。包括环境术语和基础知识。环境术语选取的方法是通过百度检索常见的环境术语,选取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0个:可持续发展,沙尘暴,沙漠化,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赤潮,光污染,厄尔尼诺现象和生物入侵,环境知识测试题为:“‘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含磷洗衣粉对河水、湖水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和“造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环境行动。具体测试题是:“如果学校(社区)开设专门的环境知识课程,您的态度是?”“您是否关注媒体上的环境信息?”“在公园的空地上就餐后,发现周围有人留下了一些垃圾己经离开,您会怎么做?”“如果您家附近新建了一家造纸厂,您觉得其污染了环境,您的首选做法是什么?”“如果学校(社区)组建‘环保志愿者队伍’,您是否愿意参加?”

(二)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于2006年6月进行,研究仅以大连理工大学所有在校本科生为总体,从中抽取20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采用的抽样方法是运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200个宿舍房间,再运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房间抽取1人作为最后的调查对象。如抽中的大学生因故不能填答问卷,则以同寝室邻床大学生代替。如抽中房间所有4人都不能填答问卷,则以邻近房间代替,回收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95.5%。

三、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

按照指标及其得分标准计算,可以得到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基本数据。反映环境意识水平的总的平均得分是73.6,最低只有25分,最高则是满分100。由于没有可以比较的参照群体,不能评价大学生的这个环境意识水平到底怎样。但根据数据本身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中等水平的数字。

其中,环境观、环境知识和环境行动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0.4、25.0和18.3分,换算成百分制分别是76.0、83.0和61.0分。从中可以看出,环境知识平均得分最高,其次是环境观平均得分,环境行动平均得分最低,并且只有环境行动平均得分低于总的平均得分 数据表明,大学生对基本环境知识掌握较好,并对环境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但在保护环境行动方面表现相对欠缺、滞后。

(二)不同特征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

以自然和社会属性为区分标准,比较分析不同特征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情况得到数据,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女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要高于男大学生(2)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环境意识水平上差距不大,大一总的平均得分为72.3,略低于大二、大三。(3)文科专业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以及在各个方面的平均得分都要高于理科专业大学生,(4)农村出身的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要好于县级城市和大城市出身的大学生。(5)从总体上看,家庭收入越高的大学生环境意识各方面表现都要逊于家庭收入低的大学生

经方差分析,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性质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积矩相关分析显示,家庭收入水平与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及环境行动平均得分存在负相关关系就是说,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及其在环境行动方面的表现越差。但是皮尔逊相关系数都很小,说明相关程度比较低。总体上可以认为,不同特征的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相差无几。

(三)大学生环境意识其他方面情况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周围同学的环境意识水平评价较低,有63.8%认为较弱、很弱,大学生的环境知识主要来自于电视、公益广告和学校教育,比例分别是31.7%、25.8%和20.8%。其中学校教育仅排在第三位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本题的回答上,有71人占37.2%的调查对象没有回答,可能的解释是大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所拥有的环境知识的来源,或者来源分散而不集中。

在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确定上,认为应该是个人、政府和企业的分别占32%、30.8%和26.7%。这一结果或许与问题表述不甚明确有关虽说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但对环境保护负总责的应该是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各自活动范围内承担相应的环境保护责任。可以说大学生对环境保护责任主体的认定并不明确。

在“根据您的观察,近5年您家

周围地区的生存环境(如空气、水等)的变化是怎样”的回答中,有48.4%的大学生认为“环境由好变坏”在这些大学生中,家庭所在地是农村以及县级城市的大学生占76.1%进一步分析显示,家庭所在地与该题的回答存在显著性相关 这揭示的现实是,大城市环境保护措施开始发挥功效,环境在逐渐转好而县级城市尤其是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效果不佳,环境仍在恶化之中

四、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得出基本结论为: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整体上不高,对基本环境知识掌握较好,并对环境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但在保护环境行动方面表现相对滞后: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性质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家庭收入水平与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存在一定程度负相关关系,这个结果有待进~步验证和分析:大学生的环境知识主要来自于电视、公益广告和学校教育;县级城市尤其是农村地区环境仍在恶化之中。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结合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端正大学生环境观 环境观是环境意识的核心,对于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 所以应将环境观教育纳入高校德育范畴,通过开设选修课甚至必修课对所有的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环境观教育,同时将环境观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辅导员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中,这样有助于推进高校环境观教育的纵深发展和大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

结合大学生课程建设,丰富大学生环境知识 应该在大学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增加环境科学知识的教学内容 大学环境教育课程主要应加强两部分课程内容:一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公共选修课,如“环境保护”、“环境与发展”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重点讲述环境污染的现状、危害及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知识 二是根据全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专业选修课,如“清洁生产工艺”、“三废处理”、“可更新资源管理”、“旅游景区环境评估”、“环境监测”等,结合各专业的具体特点深入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全面提高大学生环境知识水平

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强化大学生环境保护行动 应该将大学生环境观、环境知识的课内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积极组织大学生从自身一点一滴做起参与各种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开展环境状况调研和环境保护宣传,倡导科学,健康节俭的生活方式,亲近自然、感悟自然等活动,在各种社会实践行动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能力,促进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的巩固和提升。

(摘自《当代青年研究》2007年第2期)

上一篇:对“联想”企业并购事件的联想 下一篇:基于信号传递博弈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