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2-08-20 10:37:11

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应用高频彩超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诊断及狭窄程度的判断。方法 应用高频彩超对我院500例45岁以上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其中一项或以上的住院患者进行常规颈动脉扫查,记录斑块的部位、范围、数量及回声特点等,估测斑块处的管腔内经有无狭窄及其程度。 结果500例颈动脉扫查中发现斑块416例,其中软斑86例,硬斑220例,混合斑块101例,血栓形成9例。

结论高频彩超诊断颈动脉硬化其斑块形成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准确地显示颈动脉硬化斑块及狭窄程度,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防治预测的首选方法之一。

【关键词】高频彩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481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越来越广,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动脉硬化的诊断提供无创诊断和评估血管壁病变的有效方法。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估测斑块的大小、位置、斑块的稳定性,确定颈动脉硬化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为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为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500例45岁以上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其中一项或以上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87例,女性141例,年龄45-90岁,平均年龄67.5岁。500例受检查中高血压183例,高血脂病人132例;糖尿病109例;血糖、血脂、血压均增高者62例,脑梗塞11例,心肌梗塞3例。

1.2方法采用ALOKA-α7及小二郎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5-10MHZ。患者仰卧位,颈后垫枕,头后仰,充分暴露颈前部,并偏向检查侧对侧,一般先用二维超声,然后加彩色血流显像,最后观察多普勒频谱,先从颈根部开始探查,依次向上检查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及椎动脉。观察动脉壁、内――中膜的回声、厚度以及有无动脉粥样斑状形成,测量斑块大小,血管狭窄程度,以及斑块内部回声,有无斑块内出血和溃疡形成。

2结果

2.1 正常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的超声表现,颈动脉壁厚1-2mm,由内膜、中膜及外膜三层组成。内膜呈线状、回声较弱、光滑,中层为暗区带,是三层中较宽的一层,外膜呈明亮的光带[1]。彩色多普勒:正常颈动脉血流为层流,并充盈整个管腔,仅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外动脉起始部可见轻度紊乱的血流信号。颈内动脉循环阻力小,颈外动脉循环阻力大,颈总动脉具有上述两者的特征。

2.2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超声表现:内膜毛糙、增厚或内膜非均匀性增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大于1.0mm时(动脉分叉处可大于1.2mm)即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2],斑块形态多不规则,可以是局陷性或弥漫性分布。根据回声强度可以分为:(1)形态规则、较均匀的低回声软斑;(2)等回声的斑块;(3)强回声或伴声影的钙化斑块;(4)形态不规则,回声强弱不均匀的溃疡性混合斑。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可使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栓形成。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其重要病理基础,吸烟、高血压、高血脂、肥胖、高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首要危险因素[3],颈动脉斑块部位首先于双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起始段较少见。这此部位的血统受血管角度的影响形成湍流的非层流状态,从而易使内膜受损,有利于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粥样病度。(1)低回声斑块(软斑)可能是斑块内的坏列组织、血管壁内出血或是血栓;(2)致密回声斑块,表现为中等回声,是多种病变的混合;(3)钙化性斑块,回声较强,后方伴声影;(4)混合斑块,内回声强弱不均,表面不规则,提示溃疡形成。高频彩超对斑块进行早期筛查非常重要,能清晰显示血管内膜中层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详细情况,并能进行准确测量,定位及血液动力学评价。动脉超声检查优点还在于无创伤、可重复、检查费用低廉,并能评价药物治疗后的疗效及估计管腔狭窄程度:(1)轻度狭窄;管腔狭窄程度30%-50%,无明显血液动力学改变;(2)管腔明显狭窄:50%-90%,有明显血液动力变化;(3)血管完全闭塞:未见彩色血流通过。狭窄轻度者可无症状;狭窄明显者可出现智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形态学特点与临床之间也有密切关系;一般低回声斑块为不稳定斑与会,脂质多、纤维帽薄、脆弱、易破裂出血、形成血栓,随之脱落而引起脑梗死;硬斑为稳定性斑块,斑块脂质少,纤维帽完整较厚,表面钙化,不宜破裂,较少引发心脑血管意外[4]。

综上所述,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应作为首选的检查手段,为临床预防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三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7月.

[2]邹艳秋,戈晓华.颈动脉超声多普勒实用手册[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29

[3]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材料编写委员会,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M]第二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28

[4]徐智章,张爱宏,外周血管超声彩色血流成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3 108.

上一篇: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体会 下一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