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际交往四大金律,你做到多少?

时间:2022-08-20 08:55:52

职场人际交往四大金律,你做到多少?

在哲学家托马斯?曼眼中:人不只是像一个个体那样经历着他个人的生活,而且也自觉或不自觉地经历着他的时代以及同时代人的生活。”

托马斯?曼所说的,是人与时代的关系。

把这句话放到职场中,同样贴切。

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不仅对我们的职业生涯健康发展意义深远,而且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因此,如何帮助人们建设健康的职场人际关系,提高职场适应力和胜任力,拥有职业幸福感,对组织和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心理学研究来看,健康的职场人际关系的建立,离不开以下四条法则。

多赢法则

“聪明人一定是用多赢模式解决问题,可惜不少人却选择了双输模式。”让我们看看职场中的不同心态。

敌对性心态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容易激动,经常与人争论,把职场中的人际关系看成是竞争性的,敌对性的,。J为自己不能良好发展是由别人的存在而造成的,总觉得别人挡了自己的道,故常做瑜亮之叹。

受害者心态

还有一些人,在职场中总有一种受害者心态,即常常觉得他的事业发展主要受制于人,不是由自己左右的觉得别人都是在伤害她,影响他,“总有刁民想害朕”。他可能没有意识到,作为一个成年人是有权力、也有能力对个人事务做出选择的,比如选择接受一个任务、拒绝一个机会等,任何一个人,都是很难阻碍一个积极、阳光、努力、上进、懂得选择的人进行职业发展的。当我们遇到困境时,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解决一些问题,也可以选择寻找一些更健康的环境和发展机会,而不是整天抱怨,无所作为。

双输模式

在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时,有些人的消极情感唤醒后导致理智下降,会下意识地采用双输模式――我不好,你也别想好,一下子把大家都拉到谷底,害了别人,也搭上自己。这样的“鱼死网破”,在职场中时有发生,也许只有理智恢复后才深感懊悔,可惜有时已回天无力。

多赢模式

智慧的人善于从更全面的视角来看问题,其实每个人在职场中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完全由别人影响和左右,聪明的人不会把责任都推给别人、总是期待着别人给出什么回应,而是懂得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主动调整,积极想办法。因为他知道成年人要真正懂得自行负责,而不是迁怒推诿。

聪明的人,一定是用多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通过有效的沟通,形成相关人员的共识,整合大家的力量,得到大家的协助,促成问题的解决。就像一块铁,经过激磁,使内在分子重新排列整齐,不再互相干扰抵消,使大家都能得到友善的对待和长远的发展。

案例1.

远洋船员小蔡

遇到难题,直接跑去找三副,认为前辈就应该帮助后辈成长,结果三副头也不抬:“看书去!年轻人,什么都去靠别人。没看见我正忙着吗?”受挫后心存抱怨,工作懈怠,感觉人们都不太友好。

远洋船员小关

遇到同样的难题,不是抱怨官大一级压死人,而是先自己尽力去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当他看到三副忙得满头大汗,就赶紧跑过去做帮手。事忙完,小关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出于对小关的喜爱,三副还把多年积累的心得向小关和盘托出。

合理期待法则

“期待是一把双刃剑,合理期待能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对自己和他人的苛求让人痛苦和无助。”

求全责备

有些人,他们心里有着很多的应该和不应该,对别人有诸多期待和要求。比如一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可能自己还没有胜任工作,却要求上司一定要样样高明,年长者理所当然要教我帮我。习惯于把自己的期待和标准强加于环境和组织中,一旦希望落空,就感觉很受伤。

也有一些位高年长者,不懂得包容和理解,严于律己,也严于律人,容不得别人有一点差池。对年轻人更是评价苛刻,整天看到的不是这个差,就是那个错,一开口就是“一茬不如一茬”,横竖一个看不上。

包办代替

这是一些职场“白骨精”常踏的“雷区”。可能正是因为自己太优秀,太能干,看到“笨手笨脚”的下属就气不打一处来,觉得与其掰开揉碎去教,还不如自己直接三下五除二就手给做了。因为对别人心存不满,做事时就不免满腹怨气,一身戾气。长此以往,下属不仅自信心受挫,也会产生抵触情绪,“我再努力也没有你做得好,那就都你去做吧”。当“一个人的战斗”成为常态,上司自己也会陷入绝望。

合理期待

心理学研究证明,合理期待意味着我们对他人的期待更加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同时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回应。

作为上司,应该知道一个人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个过程,特别是年轻人,要给他成长的机会,有时甚至要容许他因经验和能力的原因出错。要尽力从下属身上看到优点和可取之处,发掘他们的潜力,指导他们帮助自己去实现目标。

同时,还应该注意,凡是下属能完成的工作,坚决不替代,鼓励和支持他去独自完成。因为一个团队,一个组织,未来都是要交给年轻人的,只有年轻人有完成任务的自信,才会激发他承担责任的意愿;只有年轻人能够完成自己的职责,我们才不用天天去“四处扑火”;只有年轻人成长得好,这个组织才更有希望,我们将来才更有保障。

一个人本事再大,也有局限,也不可能把一个团队的事情都处理得面面俱到。正像俗话所说:“一个人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所以,作为上司,应该积极地去传承、去培养,让年轻人都成长起来,要在团队的成长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大家才都是受益者。

案例2.

某媒体通联部主任靳某。每年全国通联会之后都要病一场,轻则全身过敏,重则哮喘发作,卧床不起。因为每次大会从选择会议地点,到起草报告,印发通知,甚至确定会间茶点,都得她亲力亲为。整个部门明明有十几个人,却只见靳某一个人常常加班到深夜。最过分的是,有次航班延误,靳某要凌晨左右才能赶到会场。第二天一早就要开会,打前站的两个小伙子抬过来200多个桌签,竟然胡乱一摆就拉倒,因为“反正靳来了还要重摆,不瞎耽误工夫了”。

平等真诚法则

“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不用情绪处理问题。”

人格平等

职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怎么去交流。人格平等是有效交流的前提。有质量的交流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平等交往为基础的。职务可以有不同,经验可以有多寡,大家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你要相信,只有作为一个独立自主、有人格尊严的人,你才能积极地参与到工作中去,在与不管是上级还是下属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人际关系的积极体验。

真真诚

人天生都有看穿虚假的本领,并且都会把伪装、防御的人视为不值得信赖因此,。只有真实而真诚地对待他人,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他人的信任。内心真实的需要,平和地说出来,大家都能接受,人际互动会更直接,更真实。遇到问题不把责任都推给别人,而是积极平和地去面对,能够接受批评和失败,也能承认一些需要面对或改进的问题,接受真实的自己,不完美的自己,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者。

去情绪化

情绪化是对周围环境的一种过激反应。在职场中,动不动就闹情绪,不仅会增加人际冲突,造成与同事之间的合作困难,还会使整个团队的注意力转移,影响团队整体绩效的发挥。因此,在任何一个团队,“独行侠”、“独角兽”都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同。情绪化是职场大忌,运用理智进行情绪管理、遇到问题冷静自制是每个职场中人的必修课。

案例3.

北京某律所实习生小可

小可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姑娘,工作积极主动,进步也很快。刚到律所两三个月,各项工作就已经慢慢上手,在一拨新人里面相当拔尖。但在新入职员工转正时,所长却把小可的名字勾去了,因为“她太情绪化,这样的员工杀敌八百,必自损一千”。

贡献价值法则

“职场中,没有人能什么都不做而赢得尊重。”

人前尊重

职场上的尊重不是单一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前尊重,一种是人前+人后尊重。在职场上,会存在一些实力跟职位不对等的人,这些人因为较高的职位、强大的背景或者其他原因,在职场上获得别人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别人当你面的时候尊重,背后则不然。

人前+人后尊重

这种尊重是别人发自肺腑地尊重你,对你的尊重表里如一。身在职场,要获得别人人前+人后的尊重,“对组织和他人的贡献”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必须通过长久的积累,通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真正成长为对组织有贡献、有价值的人,同时也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影响身边的人成长,这样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案例4.

某研究院主任高某。每次院里民主测评基本都是第一。一帮同事在那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觉得是因为高主任遇事总是推功揽过、德望过人,最重要的还是能力过硬,对团队有价值。在同事遇到难题时,能帮人分忧;在项目陷入僵局时,能率队突围;在大家困惑迷失时,能找到方向,成为人们信任的领导。

总之,要想成为职场上的人际达人,首先要尊重自己、接纳自己的局限,并努力成长和完善自我,掌握与他人交往的界限和尺度,不越界;同时,对他人真诚相待、能够共情他人,对他人的局限给予包容、善于换位思考,能够平等互惠地与他人交往;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发挥积极影响力,赢得组织和同事信任,才能成为职场的常青树。

上一篇:浅析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下一篇: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影响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