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课三种类型准备活动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8-20 08:40:50

学校体育课三种类型准备活动的比较研究

体育课是现今学校课程设置中普遍开展的重要课程之一,现阶段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重视教学主题及教学主要内容的合理安排与有效实施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关注点,而对于有效开展体育课时不可缺少的准备活动环节大多重视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准备活动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前提。为选择较好的体育课准备活动内容,笔者将准备活动进行了初步分类及比较研究。通过使用实验过程控制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对现行的学校体育课准备活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专项类及综合类的体育课准备活动形式热身效果较佳,对体育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及辅助作用。

一、体育课三种类型准备活动的分类及特点

体育课在学校众多普遍开展的课程中是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开展的运动项目多且广泛,同时也是最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课程之一。由于体育运动的特点所致,体育课内容往往具有高强度、高对抗、高技能和大运动量的基本特性。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体育课的准备活动质量成为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前提条件。而通过系统的观察和总结发现,虽然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方法众多,但总体归纳起来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徒手类准备活动

徒手类是准备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一般体育课中最常见的准备活动形式。徒手类主要特点是不借助器材器械的帮助徒手进行基本的操化练习,通过各种操化运动主要对机体各关节和韧带予以活动和伸拉,同时在低强度范围内对心肺功能起到初步的刺激和调节作用,以此达到基本的热身目的。

2.综合类准备活动

综合类准备活动是在徒手类操化运动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协调、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练习,期间也可以使用游戏及少量专项器材器械并结合所进行课堂内容开展有预备性的轻度主项素质练习。综合类准备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多样丰富,趣味性较高,同时具备一定的运动强度,在运用多种运动方式的基础上使练习者达到活动和热身的目的。

3.专项类准备活动

专项类准备活动的形式是主要依靠专项器材器械的帮助有针对性地进行紧密围绕课堂内容的专项练习活动,重点在于将准备活动视为课堂正式内容的一部分,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练习者在专项练习后可达到与基本部分内容的迅速衔接,同时对于机体各方面进行有效的活动和热身。

二、三种类型准备活动的练习密度与学生的生理负荷结果与分析

图1三种类型准备活动基本数据统计表

数据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学生

1.徒手类负荷分析

从实验结果发现,练习密度66.22%,与综合类练习较接近,而且练习的时间相对最少;活动后学生脉搏人平均增加了41次/分,标准差S=3.01,是三类活动中最少的一项,说明每人脉搏增加数较专项类及综合类更接近均值。因此徒手类准备活动从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的角度看,效果较低,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整体练习完成后练习者热身效果欠佳。

2.综合类负荷分析

从实验结果发现,练习密度为68.51%,从学生生理负荷来看,都表现出一般水平,主要原因如下:(1)本实验设计力图将徒手、游戏、专项三种形式融为一体,并注意形式多样。(2)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活动间断次数较多,使学生活动前后变化小。最后安排综合类游戏人数较多,加上参加活动积极性不同,使学生之间的脉搏增加的差异较明显(S=3.43)。实验说明综合类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强度练习使练习者较快达到热身效果。

3.专项类负荷分析

从实验结果发现,练习密度达到72.31%,处在最高值。活动后学生脉搏人平均增长数接近58次,标准差最大;在问卷调查中,80.7%的学生自我感觉活动后机体关节韧带全身活动开了,效果明显好于徒手类及综合类。专项类准备活动从练习者的生理负荷和活动密度的角度分析,整体效果是最好的。主要原因如下:(1)紧密结合专项练习,加之又有专项器械辅助,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练习活动的兴趣。(2)活动形式简单,练习方法变化适中,加上练习速度较快,因此休息时间少,有效地提高了练习密度。使得专项类练习效果突出。

4.三种类型准备活动负荷综合分析

三种类型准备活动的练习密度大小排序为:专项类、综合类、徒手类。学生心率增加值统计学分析表明:专项类练习的运动强度为最大,其次为综合类,再次为徒手类。三种类型准备活动效果分析三种类型准备活动练习密度大小的排序及心率统计分析充分表明:练习手段、方法的简单化,并未能起到提高练习效果的功效,练习手段、方法必须有较强的目的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才会有较佳的作用。

三、三种类型准备活动学生心理变化比较分析

图2学生心理状态变化分析表

数据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学生

1.徒手类心理分析

经过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参加准备活动的态度是认真的。但问卷反映出徒手类练习学生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度居三类之尾,并且在练习兴趣方面也同样属于三类练习中最低的。而活动中情绪一项中表现为一般,同样的居三类活动之末,通过调查反映出由于徒手类练习一般采用静态操化练习形式,练习形式较简单且缺乏变化,学生大多对简单操化有一定的掌握和基础,因此这几点明显差异也就明显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说明学生对徒手类准备活动长久来产生了一定的厌烦情绪。

2.综合类心理分析

在实验中,由于综合类准备活动在内容中注意结合徒手操、游戏、灵活协调性练习等三方面活动的特点,同时增加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学生经过活动后整体机能反映情况良好,但可能是因为综合类准备活动练习形式多样在一定程度削弱了注意力的集中性。在综合类的兴趣上,问卷发现男女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列三类第二;而女生却将其与专项类并列为三类第一,这说明了男女生之间在选择不同类型准备活动的兴趣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练习情绪方面则是三类中最高的,特别是在练习中加入游戏成分后使得综合类更具趣味性,能充分调动练习者的参与积极性。

3.专项类心理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在专项类准备活动中,由于加入大量器械并且结合课程基本内容的专项练习成分,使得学生可以迅速的领会课程重点并且快速进入练习状态。注意力方面反映非常集中,而在练习兴趣方面由于直接借助专项器材器械的帮助使得准备活动充满挑战性,面对适度的挑战使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及参与欲望,这一点通过问卷结果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而在练习情绪中反映出专项类练习是学生体现出较高的情绪状态。主要因为在增加有球练习后练习者快速进入练习状态,但缺乏游戏成分降低了一定练习兴趣,这也说明游戏本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对抗性的特点,学生参与游戏成分高的专项类准备活动更具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游戏活动更受练习者偏爱。

四、三种类型准备活动实施中的生理效果分析

开展积极的课前准备活动的主要动因体现在其对学生生理方面能够施加良性的重要影响,而不同类型的准备活动体现出的生理影响效果既具备共性的方面同时也具备特性的方面。

从共性方面来看,首先,准备活动首先都起到迅速提高肌体温度作用,在有效提高体温的同时,使酶的活性增强,它增强了肌肉的代谢能力,使机体更快适应高强度的专项练习需要,缩短了肌肉收缩与放松的时间。其次,准备活动对于避免突然大强度的练习引起的心脏缺血,肌肉拉伤,心肺循环系统应激不良及其它不必要的运动损伤等有较强的预防及保护作用,同时通过积极参与准备活动还可有效降低练习者在课程主要练习中的受伤概率。再次,准备活动对内脏器官参与机体运动和练习的动员有积极的影响。通过有效的准备活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机能应激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这对克服肌体生理惰性,机体运动能力的有效提升有积极的效益。最后,通过准备活动中枢神经系统也会表现出兴奋性的变化,使神经传递信息的速度加快,这对消除神经系统的惰性,提高神经肌肉反射活动的效能有积极作用。

在体现出准备活动共性生理效果的同时,三类准备活动又具备其各自不同的生理运动特性。徒手类准备活动主要生理运动特性体现在可高效提高大肌肉群的代谢能力,同时对主动关节及附属韧带的预热和消除其粘滞性的作用上效果最为明显,且实施时间最短。综合类准备活动主要生理特性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由于其游戏性特点所致,会使得大幅提高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速度及交流速度,从而促进运动激素快速分泌,使机体达到较高的运动兴奋度,使神经肌肉活力得到最快速的提高。相对而言专项类准备活动的生理特性是能够动员机体小微关节肌肉的运动机能迅速预热提高,提高末端神经的兴奋度和运动参与度。由于其大量的专项练习所致则必然会带动相关小关节,小肌肉群大量参与运动,从而起到较强的微观运动预热的生理效果。

五、体育课三种类型准备活动的选择实施建议

1.运动负荷因素选择

在准备活动类型选择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不同类型准备活动。三种准备活动负荷量由小至大排序应为徒手类、综合类和专项类,练习方式由易到难排序相同。因此在实际选择中应根据所进行课程主要内容的运动强度予以合理选择安排。运动负荷实施是为促使肌体在不同课程内容中可以有效地找到与其运动负荷相适应的准备活动类型。因此当体育课主要内容强度低则可选择徒手类准备活动,主项内容运动负荷大则考虑综合及专项类准备活动,使学生快速适应课程的运动负荷。

2.练习内容因素选择

因无法建立详细的三类准备活动模式,因此在三类准备活动安排中应本着难易适度的原则和与学生本体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初学者或低年级开始时应多选择动作要简单易学的徒手类,而后期或高年级学生则必须选择与教学内容有直接关系,练习内容有一定难度,有游戏成分,对抗成分的综合类,对于高中或大学开展的专项教学课程则应大量采用具有专项练习性质的专项类。提高专项教学效果,促进专项技能的掌握。

3.时间环境因素选择

准备活动一般掌握在15~20分钟为宜。时间过长会造成练习者能量消耗过大,但不同类型准备还应有一定的区别。徒手类由于动作简单,练习内容枯燥,则在实施过程中适当缩短时间,避免机体疲劳。综合类和专项类由于练习内容丰富不易产生疲劳,因此可适当延长练习的时间,特别对于专项类应具备一定的时间保证才能产生较好的专项技能效果。另外在准备活动练习期间还应紧密结合环境因素的影响,活动场所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及场地质量等因素也都应得到相应的控制。例如,当练习环境中的温度、湿度较高时,可以酌情减少运动负荷和练习时间,应多采用徒手类准备活动。而相反在冬季温度较低时则应考虑运用运动强度较高且内容丰富的综合类及专项类。因此合理运用不同类型的准备活动也应考虑内环境与外环境相互协调的关系。

4.性别学龄因素选择

准备活动实施过程中还存易被忽视的相关因素。首先应考虑学生性别差异因素,男生较喜欢对抗性,竞赛性为主的活动形式这样则应考虑综合类及专项类活动;女生则更倾向于游戏性,表演性的活动形式,则应考虑徒手类及综合类活动。如不予区别对待将极大影响活动效果。其次在安排准备活动过程中也需考虑学生年龄层次因素,幼教阶段、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及大学阶段因受教者年龄层次跨度巨大,因此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有较大差异,安排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内容可满足适应学生心理需求,从而提高准备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和热身效果。

准备活动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的,有针对性的全面考虑诸多影响因素才是做好准备活动的必要前提。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事微权重,只有全面考虑,细心实施才能使准备活动真正成为体育课程教学的良好开端及教辅内容。

参考文献

[1] 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

[2] 毛振明,郭键,体育新课改教学门诊,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4).

[3] 黄忆春,从生态学视角看课堂教学活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

[4] 冯晓红,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和对策,科教文摘,2007(3).(责任编辑 任洪钺)

上一篇:近十年我国义务教育研究热点问题探究* 下一篇:生成性德育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