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创造效率

时间:2022-08-20 06:47:52

视觉创造效率

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通过视觉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给学生以视觉的感受与冲击,学生则会快速准确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如何给学生以充分的视觉感受和体验呢?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做法。

一、以线示曲,化难为易

一首歌曲如果旋律相似,只是在个别小节出现不同,学生就很难分辨,他们总是会把不同的旋律唱成相同的,而且屡唱屡错,造成恶性循环。日常教学中,可以试着用画旋律线的方法在同学们刚开始学唱歌曲时就把不同的旋律区分开来,使其在视觉的帮助下准确地分辨并正确地演唱这些旋律。如: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其中3、4小节和3、8小节的旋律里有一个音符是不一样的,可是孩子们却很容易把这两小节的旋律唱成一样的。因此,在开始教唱歌曲时就可以请同学们在这两小节的谱上画上旋律线,通过旋律线的走向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和准确地表达这个乐句,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线段不仅可以表现旋律的走向,还可以表达时值的长短。歌曲《共产儿童团歌》中出现了大量的附点节奏,而学生对旋律的时值没有概念,所以唱这首歌曲时总是把附点八分节奏唱成八分节奏,学唱前可以请同学们在旋律的下方画上长短不一的时值线,然后请同学们看着线段的长短来掌握歌曲的节奏,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线段的表达方式不仅使复杂的旋律化难为易,也使多变的节奏化繁为简,这是学生快速正确地掌握歌曲旋律和节奏的又一良好方式。

二、色彩斑斓,情感再现

音乐作品是作曲家情感与智慧的结晶,如何让学生领悟作品的情感并正确地表达这种情感是教师教学任务中的又一重要环节。但是音乐作品的抽象性和不具体性又给学生捕捉作品的情感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从瑰丽的色彩中去寻找情感的元素,用斑斓的色块来表达歌曲或乐曲的情感。如《土拨鼠》可以选择蓝色的椭圆形色块,表达作者忧伤的情绪和对生活充满无限期待的思想感情。《郊游》可以选择黄色的菱形色块,表现作者愉快的心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热爱。《保卫黄河》可以选择红色的正方形色块,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强决心。色块表现方式对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点线之间,声声悦耳

作品的情感基调有了,但是情感的传达却是要通过人类美好的声音去完成的。如何让学生理解深奥、抽象的声音,把握自己的声音并准确地运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作品的情感是我们音乐教学的又一难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点和线来启发学生掌握声音的状态,从而以高质量的演唱来完成歌曲的二度创作。如歌曲《郊游》,同学们可以用点状(……)的声音状态来演唱,表达出声音的跳跃感和弹性,体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歌曲《绿叶》可以用波浪(~~~~~~)的声音状态来表现,使孩子们的声音变得圆润、婉转和流畅,体现歌曲细腻涌动的情感。《保卫黄河》可以用加粗的竖线(||||||)来表现声音浑厚、有力的状态和坚定有力、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强决心。

四、音画结合,以景激情

绘画是学生喜爱的一种创作形式,学生很容易沉浸在绘画的意境当中。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大胆地进行教学尝试。如学习《雪花飘》这首歌时,为了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雪世界,可以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挂上许多剪好了的晶莹剔透的小雪花,黑板上贴上小雪花,在书中这首歌曲的空白处画上许多小雪花,也可以采用投影的方式去营造雪花的画面、设置雪天的情境。然后请同学们边看飞舞的雪花边唱这首歌,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随着歌声会缓缓而涌。音画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感触和领悟,有了更多的体验和理解。每上一节课,孩子们都可以看到一条条简洁直观的旋律线、一张张富有情感的色彩图、一道道生动个性的声状线、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正是有了这些,我们的音乐课才会变得更加生动、高效、丰富、有个性。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浅谈儿童学钢琴的基础条件及对身心的有利发展 下一篇:浅析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态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