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患者生活质量与心身健康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08-20 05:21:35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患者生活质量与心身健康的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功能训练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疗效。方法 按入院顺序将68例脊髓损伤患者平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单用常规训练护理方法进行膀胱功能重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膀胱功能训练护理方法进行膀胱功能重建。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膀胱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尿管留置时间、拔管后自主排尿量和泌尿系感染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膀胱功能训练护理明显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脊髓损伤;膀胱功能训练;生活质量

众所周知,脊髓损伤(SCI)常致痉挛性膀胱而使膀胱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可引起严重的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甚至慢性肾功能衰竭[1]。因此,重建脊髓损伤后患者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截瘫患者的生活与身心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笔者对SCI后痉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行膀胱功能重建训练护理,使患者获得满意的生活质量与心身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共收治各类脊柱损伤伴SCI患者68例,纳入标准:①患者膀胱容量和顺应性能持续4 h不开管;②尿液镜检白细胞≤10个/HP;③ 无发热;④无持续菌尿出现。其中男60例,女8例;年龄38~70岁,平均59.5岁;SCI时间14~30年,平均时间为22.6年。损伤部位均为胸腰段,均并发痉挛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容量缩小,排尿频繁。将上述68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都采用有效的耐力训练护理方法。从入院第一天在完成各项必要检查、评估患者一般情况许可的情况下,即指导患者作四肢关节的全方面主动运动,每个动作不少于20次,第二天开始在第一天的基础上增加运动,作股四头肌的最大等长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 s,最少做20次。用上肢作支点,在床上作收腹抬臀引上动作,时间15~30 min,每日训练3次。之后用双手重叠于耻骨之上,4指用力压迫膀胱,逼尿液排出。尿量不少于用导管放出的80%左右,自主排尿后残余量50~100 ml为成功标准,计算排尿成功率(成功排尿例数/总例数×100% )。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将一手掌触摸胀大的膀胱,由外向内缓慢向下环行按摩3~5 min待膀胱缩成球状时,在膀胱上方慢慢向耻骨下方挤压膀胱,用力均匀,由轻到重,按压次数直到膀胱内尿液全部排出,以后每4 h按摩一次。并在定时按摩排尿前2 h 嘱患者多饮水,增加膀胱充盈,每次按摩操作过程始终在患者视线内,诱导患者建立排尿意识,充分发挥SCI后的剩余功能,恢复主动排尿。按摩过程中指导患者自我按摩,并注意体会膀胱收缩感,直到由患者完全自我按摩排尿。白天2 h实施一次,夜间3~4 h实施一次,同时鼓励患者多次饮水,每天饮水量为体质量的1/30~1/25,约3 000~4 000 ml,分5~6次饮用,一周更换尿管一次,3周拔出尿管。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能自行排尿,残余尿少于80 ml,终止导尿。有效:能自行排尿,残余尿少于100 ml。无效:尿潴留无明显改善,需经过导尿才能解决排尿问题。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膀胱功能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34例患者显效29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85.3%;对照组34例患者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58.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2.2 临床指标观察 两组各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治疗组的尿管留置时间、拔管后自主排尿量和泌尿系感染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众所周知,贮尿和排尿是膀胱2个最基本的功能,其影响因素为膀胱内压及膀胱流出道阻力,而这一活动过程是由神经中枢即脊髓反射中枢、脊上反射中枢及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体神经3组神经共同参与完成。其中副交感神经对排尿活动起主导作用。当脊髓受损时负责排尿活动基础反射弧的脊上神经控制中断,失去了对排尿的抑制作用,膀胱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致膀胱尿道呈无组织状况,膀胱和尿道协调功能障碍而引起不能正常贮存尿液及排尿[2]。

有效的耐力训练加快血液循环,促进外周循环中白细胞增多,全面提高了肌体的防御能力,同时减少钙在骨质中游离入血液,预防泌尿系结石,从而预防泌尿系统感染[3]。但有研究认为,其实际应用效果还并不理想。因此膀胱的功能训练护理是不容忽视的一环。本文的疗法主要用于膀胱功能重建能有效缩短留置尿管时间,预防泌尿系感染及促进膀胱功能尽早恢复。其主要优点有:①降低了长期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②膀胱周期性扩张能刺激膀胱功能的恢复;③促进逼尿肌反射的恢复;④减轻自主神经反射障碍。但是为了预防膀胱功能训练护理实施中出现尿道损伤、无菌操作不严格引起的继发感染、输尿管返流所致的肾积水,在实施间歇导尿和挤压膀胱操作时应注意:①根据患者的残余尿量,制订间歇导尿的时间计划,并定时导尿,每次导出尿液量不应超过500ml,防止膀胱过胀致破裂和导尿量过多致虚脱。做好记录,以便观察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②挤压法要正确。间歇导尿前手掌置于膀胱底部,由膀胱底部向后挤压,所施力量先轻后重,并做到持续加压,深度约为3~4 cm;③保持排尿通畅、减少残尿是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关键,导尿力求将尿液排尽,不留残余尿。

同时在膀胱功能护理训练中,患者的心理护理不容忽视[4]。因为SCI患者多因突发事件所致,因此多存在悲观、焦虑心理,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而不愿配合治疗,特别是对膀胱功能训练,多数人有抵触心理,加之康复过程较长,也容易使患者对锻炼失去信心,产生被动依赖心理,不积极配合功能锻炼,尤其不能持之以恒。因此,护理人员要以满腔热情给予心理支持及康复知识指导,说明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自我锻炼的决心,使其在康复训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总之,重建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够明显提高了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但还存在一定不足,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希望广大学者能够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取得更多进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诗波,侯春林,雷波,等.长时间电刺激后骶神经根的结构观察及临床意义.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27(2):268-269.

[2] 顾旭东,傅建明,姚云海.电针八髂穴为主治疗脊髓损伤排尿障碍64例疗效察.针灸临床杂志,2005,21(4):47-48.

[3] 廖雁琳.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1(1):48.

[4] 阳世伟,孙其凤,李金霞,等.生物反馈训练法用于52例脊髓损伤患者自主排尿训练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81-83.

上一篇:健康教育指导对早产儿的影响 下一篇: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