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中开展排舞的可行性研究

时间:2022-08-20 02:54:29

职业学校中开展排舞的可行性研究

摘 要: 排舞具有健身性、娱乐性与趣味性,它孕育在现代社会文化的土壤中,揭示了人类健康、交际、娱乐相结合的主题,是一项将体育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运动,对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积极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从各方面分析排舞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有益影响及排舞在学校体育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研究,为排舞在职业学校中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排舞 职业学校 可行性

一、排舞运动概况

(一)排舞运动的起源。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它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西部乡村舞曲,也叫牛仔舞。它兼具拉丁舞的热情奔放和国标舞的优雅舞姿,集舞蹈、体育、艺术于一体,具有广泛的健身性、娱乐性和大众性。此外,排舞的舞步吸取了国际标准舞舞蹈的元素,既可以独舞彰显个人魅力,又可以万人齐跳体现团队合作意识,是一项将体育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运动。

(二)排舞运动的特性。

1.排舞的舞步具有统一性

每支舞曲都有独一无二的舞步,由16、32、48、64步不同循环节奏组成。练习者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特定循环节奏变化;方向变化可分为前后循环变化、前后左右循环变化与顺(逆)时针90度循环变化,这就需要学习者进行动作记忆,把学过的动作在脑中反映出来,其包括体验、运用、分享、总结四个基本过程。

2.排舞的音乐风格多样

排舞音乐结合特定的舞境,经过创编者精心挑选,由流行音乐、摇滚音乐、抒情音乐等组成。大多数都是脍炙人口的流行舞曲。

3.排舞有广泛的参与性

排舞简单易学、无需基础、不限场地、老少皆宜,既可以单独跳,又可以找舞伴跳,可以数十人跳,也可以成百上千的人齐跳,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学习排舞和加入排舞群体成为一种趋势。

(三)排舞运动的功能。

跳排舞不仅能健身,而且能提高练习者的艺术素养,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使练习者得到美的体验和艺术的熏陶,在形态、仪表、礼仪、节奏、乐感、动作协调性等方面得到发展。对增进练习者身心健康,提高练习者综合能力有积极作用。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查阅资料总结出排舞对练习者有以下功能。

1.排舞的健身功能

排舞作为一种国际性的健身舞蹈,受到不同国籍、性别及年龄人群的参与和喜爱,其根本在于它具有体育锻炼价值。从表1和有关资料中可以看出排舞的舞曲一般都在3分钟以上,排舞属于耐力性有氧运动,经常进行排舞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提高人体肌肉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及动作的节奏感,从而提高练习者的生理机体能力。

2.排舞的健心功能

由于排舞本身的特点,因此对于塑造美的形象和培养审美的能力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功能。在学跳排舞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和利用情感的积极因素提高练习者的学习和锻炼积极性,有利于陶冶练习者的情操,增进心理健康。此外,在跳排舞的过程中,练习者能够扩大人际交往的空间,通过与他人的接触有助于人际交流,增进理解和友谊,从而提高社会生存技能。

3.排舞的健脑功能

要掌握每曲排舞的音乐和步伐,对跳舞者最大的困难就是要不断积累记忆。排舞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多个舞曲,每支舞曲都有自己的舞步,在练习过程中首先要记住每个舞步,其次要熟练掌握舞步才能跟着音乐翩翩起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复习已学过的舞曲加深记忆,而且要不断记忆新舞曲的动作和音乐。练习者通过不断记忆刺激大脑神经,从而达到健脑的效果。

二、排舞运动在职业学校中开展的优势

排舞运动除了自身具有的特性和功能外,在职业学校中开展还有很多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对排舞的了解及学习兴趣调查。

能否在学校中开展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首先要了解学生对此运动的兴趣爱好。因为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直接影响学习自觉性与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从问卷调查结果中看出(表2),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排舞兴趣浓厚,学习动机明确,这是激发学生参加排舞运动兴趣的主要原因。

(二)地方排舞文化底蕴浓厚,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笔者所在的市被誉为排舞之乡。多次承办国家及省市级排舞大赛。笔者所在学校的师生排舞爱好者经常受邀请参加市舞蹈协会的年终文艺汇演。在2014年承办的浙江省排舞大展演活动中,笔者所在的职业学校组织了500名师生共同参与了排舞大方正的精彩表演。此次表演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社会给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学生一传十,十传百,都想成为外出表演的人员之一,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充分调动。

(三)排舞动作简单易学,对场地、器械要求低。

“会走路就会跳排舞”这是很多练习者对排舞的评价。锻炼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跳出不同风格。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排舞运动在保证全身锻炼的基础上,对复杂的舞蹈动作进行了简化,这样专业技术就降低了。对于中学生来说,既可以强身健体又能享受排舞带来的快乐。此外,排舞运动不受运动场地和器械的限制,只要有一块空地即可。既可以单独跳又可以多人一起跳,参与形式灵活多样。

(四)将排舞引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女生对体育课兴趣不浓厚的现象较为普遍。通过访谈,了解到对体育课有兴趣的占五分之一,无所谓的态度占五分之三,不感兴趣的占五分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思想上不重视;教学内容和手段单一使学生产生厌倦;生理、心理发生变化,对运动负荷大的项目不感兴趣,怕吃苦,等等。排舞课的开设正好符合学生对体育课求趣、求健、求美及喜欢韵律的特点,提高学生生理、心理素质的同时可以缓解学生体育课兴趣不浓厚的这一现象。

(五)排舞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需要。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实现锻炼身体等方面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学生走向社会从事健身活动的长期需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和舞蹈素养,提升学生的内外在气质,使其终身受益。排舞课的教学使体育课形式丰富多彩,打破了以往那种固定的教学内容模式,能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发展练习者的想象力,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排舞教学不受时间、场地和器械的约束,它的运动范围广泛,可成为终身运动。

三、排舞在职业学校中开展的渠道广泛

根据以上理论和实践的分析,笔者认为排舞适合在职业学校中开展。学校既有专业的体育教师队伍,又有大量对排舞感兴趣的老师和学生,这样为排舞运动在学校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学校可以有效利用体育课堂、大课间活动和社团活动这三驾马车,“三位一体”地进行排舞教学和创新。

(一)在体育课中开展。

排舞虽未被正式列入教学大纲,但可以作为选修模块设置教学内容。职业学校每周都有两节体育课,一节课可以按教学大纲要求上课,一节课就可以专门进行选修排舞教学。为了使学生更加系统有目的地学习排舞,教师可提前选好排舞的曲目,制定好考核标准及评价标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具体可从以下三个层次设置。

1.基础模块教学。将高一第一学期的学习内容规划成基础模块教学。主要教授简单的排舞组合,如:《什么话》、《满场飞》、《牛仔女郎》等以1―2个方向变化,16―32拍的音乐循环为主的排舞。

2.提高模块教学。高一第二学期的学习内容可规划成提高模块教学。主要教授相对复杂的排舞组合。如:《蓝色婚礼》、《激情舞》、《台》等。这类排舞方向变化可以前后、左右、顺(逆)时针90度、180度较叉进行,音乐的循环节奏也相对提高至32―64拍不等。

3.高级模块教学。高二第一和第二学期的学习内容可规划成高级模块教学。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排舞的创编和编排技术,能以班级为单位在原有所学基础上创编新的排舞。

(二)在大课间活动中开展。

大课间是开展排舞活动的有效平台。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大课间开展排舞活动呢?

1.以一个或几个班级为单位分组。由相关负责老师或高二的尖子生进行指导,班主任进行配合。让悟性较高或者掌握动作技术较快的学生带领掌握技术动作较慢的学生,使全体学生在各自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

2.以年级或专业为单位分组。在相关负责老师的指导下,各个班级进行比较,班级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在大课间推广校园排舞,我们也遇到很多实际问题,比如要提前结合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安排负责教师的指导时间及学生练习的场地与音乐,班级之间如何有效调度,等等。

(三)在社团活动中开展。

排舞的有效开展,还应积极利用团委学生会安排的社团活动时间,排舞尖子生可创办排舞社团,与校园街舞、健美操等项目进行互动,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再利用学校的体育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排舞技能大比拼,达到对排舞的宣传与提高,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通过课堂教学、大课间和社团活动这三方面的配合,就能在时间与人数上达到完美结合。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可以进行排舞理论与技术动作的指导;大课间时间人人参与跳排舞,可以让校园排舞得到有效推广;而社团活动及每个节日上的排舞表演及比赛,可以让排舞活动合理有效地得到运用。这三方面相互协调,就可以达到校园排舞的推广目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排舞是一项全身运动的体育项目。能发展肌肉力量与速度,发展各关节和韧带的柔韧性,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和身体的协调性。另外,排舞练习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的,这样给运动带来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陶冶情操的同时锻炼了身体。是一项将体育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运动。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通过综合分析与实践证明排舞适合在职业学校中开展。

(二)建议。

为了更好地开展排舞运动,首先建议学校对教师多提供专项进修的机会。因为教师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素质、修养,优美的姿态,健康的身体,那么潜移默化中教师就成了学生的楷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高,从而收到良好效果。此外,学校可以成立排舞社团,再有效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加大对排舞的宣传力度,利用班队活动或晚自修时间播放校内外的排舞比赛视频开阔学生视野。

参考文献:

[1]连仁都.校园排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实践思考.中国学校体育,2013(9):53.

[2]李芬兰.排舞进入青海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分析.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3]连仁都.校园排舞推广及运用研究.体育教学,2011.9.

[4]焦敬伟,郑丹蘅.对新兴休闲运动“排舞”及其推广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7.

上一篇:例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艺术 下一篇: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享受“做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