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态消费”到社会解构

时间:2022-08-20 02:24:55

从“病态消费”到社会解构

摘 要: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消费“生病”了,而且“病情”正在恶化。据马尔库塞的观点,病因在于虚假需要和消费异化。从实地调研和消费的现状看,市场背景下到处都不乏虚假需要和病态消费。从消费者、生产者、商品销售者、市场控制者到消费本身都在不同程度上显露出 “病态”,这些病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而且腐化人的心灵,导致社会解构,文化消解。

关键词:马尔库塞;病态消费;社会解构;文化消解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8—57 —03

目前的生活是消费至上的病态生存样态。消费者不再仅仅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消费,而是在消费信息“无知之幕”的遮被下被别有用心的消费操纵者编织的弥天大网给“网住了”而不自觉或者身不由己。消费好似一艘没有闸门的巨轮满载着迷迷忽忽、半梦半醒的消费者在茫茫大海上漂浮摇曳,没有停靠的港湾,也没有方向和目的,更没有终点站。

一、虚假需求和病态消费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尔库塞就觉察:“目前,人们似乎是为商品而生活。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真装置、错层式家庭住宅以及厨房设备成了人们生活的灵魂。” 对此,他进而指出:“人们从他们的商品中认识了自己。人们在自己的汽车上,在高保真立体组合音响上,在豪华的跃层住宅上,在厨房用具上找到了自己的灵魂。其结果不是调整而是模仿——个体对他的社会的直接认同,并且通过它,对整个社会的认同,这种认同包含着进一步的异化。后者已经变成了完全地客观的;异化了的主体被它的异化了的实际存在所耗费和吞噬。只存在一个维度,无论在哪里,无论以什么形式,都是如此。”

在此基础上,马尔库塞认为:资本主义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力量,日益翻新的商品生产能力,尤其是持久的消费新需求的刺激——虚假需求以及操纵的社会形式使人们失去了批判的向度,而过着一种“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而又民主的不自由”生活。按照这种组织方式和社会秩序,消费社会似乎越来越能满足个人的需要。然而这种需要并非人的真实需要,而是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或许会使人感到十分高兴,但如果这样的幸福会妨碍他自己和旁人认识整个社会的病态并把握医治弊病的时机这一才能的发展的话,它就不是必须维护和保障的。” 可见,在马尔库塞看来,虚假需要是因,病态消费是果。这种消费把浪费变为需要、把破坏变为建设的能力。

时下离马尔库塞所勾勒的社会已经半个世纪有余,那么他所透视的图景是否存在呢?课题组抽样调查某些大、中城市(如长沙、武汉、九江等等)的消费现状,结果发现:“病态”消费加剧了,消费者沦落为消费囚徒。多少消费者已然从以往自主“观光者”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不仅消费者、生产者、商品销售者、市场控制者“有病”,而且消费本身“有病”。

二、病态消费的病症和病因

病症一:消费者的病态

如今的消费者在“享受”瞬间快乐的同时,更多的感受是无奈、孤寂和不安。几乎每个消费者都为消费物所“占有”,不是人消费物,而是物消费人。美国作家T·维布伦形象地勾画了消费者的病态:“他像一个水珠一样被他的冲动挂在他所渴望的快乐之上方,但却无法触及那块快乐之地。他既没有前提又没有结论。他是一堆孤立的、呆板的材料,全仗外界汹涌的力量起动。他把自己孤立在广大的空间中,绕着自己的精神之轴均衡地转动,直至诸力量压向他,他就随着诸冲力的合力的方向前进。当这个压迫性的外力用尽,他又安静下来,像以前一样成为一个自满的欲望水珠。他绝不是一个主动者,他不是处在生活程序中而只是外在于他的诸力量的驱动下做序列性的移动而已”。 当前,歇斯底里的疯狂消费热表明:病态消费者不但不觉得上当受骗,相反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不仅认为自己时尚前卫,而且以为不这样做的人“有病”。正所谓“疯子的病态在于他自以为正常,而不疯的人不正常” 。马尔库塞曾说:病态消费是一种过度消费。一定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肠胃不适”乃至百病丛生。为此,他说:“一个人少一点浪费,少一点挥霍,少一点物质上的享受,少一点那种乏味无聊的、吸人骨髓的、无止境的劳动,难道就不能活下去了吗?”

病症二:生产者的病态

当下的生产者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和“优势”歪曲了生产的动机。生产主要不是为了满足人的正常需求,而是追逐高额利润。什么赢利便生产什么;什么方法赚钱就用什么方法;什么原料成本少便采用什么原料。结果是:只要能诱惑消费者,无所不用其极。商品市场到处充盈着假冒伪劣和坑、蒙、拐、骗。人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环境污染,自然破坏。在带给他人消费不安,生活不便的同时,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生产者除了赚到一把把钞票之外,难道就没有丝毫的惶恐和忐忑吗?实际上,开始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可能还有一丁点,但是随着一次又一次“得手”(在市场缺乏有效管理,甚至生产者、管理者和经销者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尤其在“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尚方宝剑”呵护之下肆无忌惮),最后一点可怜的良心泯灭了。譬如地沟油、三聚氢氨、转基因等等不一而足。

正如马尔库塞所言:“过度消费源于过度生产。这种生产基于资本高度密集,资源高度密集,因此它不仅加剧人的异化即分裂了人的存在,而且是暴力生产。”是为了“盘剥”自然,向自然索取。是一种在抛开一切妨碍人满足需求、发展功能的特殊利益前提下的对(物质的和精神的)资源的建设、发展和利用,换句话说,这是一项真正人的事业、整个人类的事业。无独有偶,詹姆逊也指出:“商品仿佛正在变成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在新的跨国的‘消费文化意识形态’中,商品在改变着传统的心理习惯和实践,把它面前的一切统统扫进了公认为相似于美国生活方式的东西。”

病症三:销售者的病态

销售者通过名目繁多、“日新月异”的欺骗手段引诱消费者上钩。诸如“满100元返券50元,节日大酬宾,大甩卖、大放血,清仓处理,大降价,打折,买一送一,厂家直销”等等。不但要将过度生产的商品卖出去,更要让消费者被“宰”得舒服,谋取到暴利。当今消费者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物价涨得太离谱了。是不是物质产品太贫乏而导致“物以稀为贵”呢?非也!事实上,其中的罪魁是垄断。除了恶意“操控者”之外,奸商扮演着“主角”之一。早在2010年5月26日,温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指出要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炒作农产品价格等违法行为。经过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切实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炒作行为,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派出了十几个调研组到各地调研。当时,农产品的价格有所回落,但是如今“涛声依旧”。原因何在?以往我们对于商人的认知不够:以为批发商只是做生意赚点钱很正常,不会想到他们是如此势利成性和缺德。那么,他们是怎样谋取暴利的呢?就拿农产品蔬菜来看,农产品批发商是如何成了炒家的呢?

上一篇:谷歌广告的秘密 下一篇:关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模式与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