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

时间:2022-08-20 01:41:32

就业导向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

摘要:高职高专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构建校企合作机制,旨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就业导向;校企合作;机制

加入WTO后对高职教育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教育方针,结合产学结合模式的发展前景和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走向,提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前景与展望,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服务“走出去”企业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配合“走出去”企业面向当地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境)外办学,为周边国家培养熟悉中华传统文化、当地经济发展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高专的统一改革思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方向遵循一个原则,应用为主,强调实用性强的知识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据此,提出高职高专发展的方向如下。

一、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采用产学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

生产与教学结合,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指的是技术技能教育,教学人员必须进行实践教学,生产线上的教学,可以在学校里进行真实的生产,产出产品,可以推送市场。市场需要什么,学校就生产什么。同样,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根据市场需要,社会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教师必须进行社会实践调研,了解社会需要,进行教书育人。校企联合办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基础。双师型,这是对教师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更高要求,教师不仅仅能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带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实际运用能力。比如,酒店管理教师必须有酒店管理经验。带学生到酒店进行顶岗实习,教师必须了解酒店管理具体流程,某些管理环节的操作步骤以及酒店内部文化和酒店规章制度。教师首先就必须具备酒店管理人员从业资格证。授课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必须有实例教学,例如商务礼仪课,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讲课,可以深入社会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用实实在在的例子活生生的现实做最生动的教材内容,给学生最直观感受。企业家到校园进行宣讲,提高学生实践行为能力,提升课程质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以致用。校企联合办学机制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教学的基础和保证。

二、为了进一步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多举措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平台

(一)高度重视,注重实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召开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会议,对当前就业面临的形势作出分析,并就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就业指导中心及各院系负责人、2015届毕业班所有辅导员、班主任参会安排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各部门要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当成头等大事认真来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党政办利用学院官方网站、学院公众微信、校园橱窗等多种媒体招聘信息,确保每一位学生掌握招聘会具体信息;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迅速召开主题班会,结合就业动员会重要精神,采用播放视频短片、讲授、在班级qq群通知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宣传动员;对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安排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开设多场职业生涯指导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规划和安排,并悉心指导学生简历填写、应聘等注意事项,减少学生因盲目面试而引发的不理想情况出现。

(二)举办多场大型、小型校园招聘会,确保毕业生实习、就业落实到位

负责人签订实习和就业协议,并达成长期合作意向。邀请知名企业参会, 提供工作岗位多个,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2015届多名毕业生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应聘现场,学生秩序井然的等待、良好的形象给用人单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认真的竞聘,大部分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

(三)组织就业调研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还组织多场就业调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子,为了进一步将毕业生工作落实到位,还成立了校企合作调研团,先后赶往广州、深圳、珠海、上海、北京等地开展就业调研。

(四)加强校际交流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校企合作调研团一行前往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和考察了该校英语专业酒店管理学生校企合作人才输送模式。与该院代表分享校企合作成功做法、参观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等方式。调研团成员此行对校企结合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程序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为开设校企合作“定职”专班作铺垫工作。支持地方和行业引导、扶持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试点学校主要负责理论课程教学、学生日常管理等工作,合作企业主要负责选派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组织实习实训;校企联合保障学生权益、保证合理报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学生责任保险和工伤保险。地方应允许符合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采用单独考试招生的办法从企业员工中招收符合本地高考报名条件的学生,使学生兼具企业员工身份;国家亟需专业经教育部同意可进行跨省招生试点。完善技术兵种与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联合招收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组织方式和支持政策,支持技术兵种全程参与人才培养。

(五)深入企业考察

深入企业考察,校企合作调研团出去考察就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等具体事项进行深入探究,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 ,支持企业发挥资源技术优势举办高等职业院校,按照职业教育规律规范管理。鼓励企业将职工教育培训交由高等职业院校承担,鼓励企业与学校共建共管职工培训中心。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规模以上企业设立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职工教育培训、对接高等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支持地方各级政府在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制定支持政策、购买社会服务时,将企业举办的公办性质高等职业院校与其他公办院校同等对待。对企业因接收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将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六)学习借鉴成功经验

学习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调研团一行前往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就与华越教育合作建筑工程技术专班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调研组成员对校企合作的办学经验和建设举措进行了认真地讨论和分析,认为该校的办学理念和建设经验为学院特色示范专业建设、实训实习平台建设等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七)推动校企合作办学

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当地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鼓励校企共建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特色学院;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对于师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发明创造等成果,选择自主创业的,按规定给予启动资金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与企业合作转化的,可按照法律规定在企业作价入股。支持学校与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艺传承创新等活动。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一)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调配师资、改革教法、完善实践、因材施教,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

(二)探索新的学习模式

探索将学生完成的创新实验、、专利获取、自主创业等成果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通过企业的赞助开启定职专班方式,实现企业与学校、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学生学习、实训、实习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确保学生就业无忧。

四、结语

自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就业工作启动以来,除校园大型招聘会以外,先后邀请了广西多家知名企业、北海出口加工区等来校开办专场招聘会。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各大企业的大力帮助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必将再上一个更好的台阶。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

上一篇:基于需求理论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研究 下一篇:西双版纳旅游区域营销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