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树移植的技术措施探讨

时间:2022-08-20 12:45:29

关于大树移植的技术措施探讨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移植大树之前的准备工作,接着分析移植大树的技术关键,最后探讨大树移植后的养护管理措施。

关键词:大树移植;技术;措施;养护管理

1 移植大树之前的准备工作

1.1 树体的选择

应选择青壮年期生长正常、树体适中、无严重病虫害及机械损伤的大树,同时应考虑大树原生地与移植地环境条件尽量相似,同时便于移植施工。

1.2 移植时间的确定

一般情况而言,在春秋两季落叶树种都是可以移植的,而大树移植效果最好的就是在早春时期,那时树木的芽正要萌动但是并没有膨胀开。至于一些诸如柏树等四季常青的大树,移植的时间最好就选在春季,那时移植的存活率高,且在秋季的早期移植的效果也很好。

1.3 土壤的选择

如果需要在碎瓦片、石砾等成堆的土地上抑或是粘土、硬土的地方进行大树移植,那么一定要更换移植的客土,仔细清除栽植穴里面对大树的成活不利的土壤、杂物等,多在栽植穴里面添加一些肥沃的、富含养分的土壤,然后再开始移栽。

1.4 材料及工具的准备

在移植大树的过程中,要用到的材料及工具除了需准备一些园林机械之外,还需准备吊绳、麻布包、夹板、撑杆、草绳、钢管架、遮阳网等等。

2 移植大树的技术关键

2.1 标记、修剪并掘树

在挖掘大树之前,首先对选定的大树在树干胸径处做出明显的标记,以识别生长朝向,要建立登记卡,以便进行移植分类和确定工序;其次将其内膛枝以及带有病虫害的枯枝全部清除,并按照规定的高度裁剪下垂枝;再次开始掘树,掘树的方法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将大树的树干作为中心,将胸径的8~10倍作为半径画一个圆圈出来,将大树的超出圆圈部分的侧根切掉,当挖掘过程中看不到树根时,就可以开始往中心挖掘成土球。第二种方法是掘取的时候不带土球,在大树被掘出之后,清除其根系上的泥土,将树根完全露出来,方便搬运。

2.2 搬运大树

搬运大树时仅凭人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用到起重机,但是不管搬运大树选择什么方式,都要注意保护大树的土球以及树干,确保它们在搬运过程中完好无损。

2.3 栽植大树

栽植大树的第一步是挖掘出形状为圆锅样的种植穴,且直径要大于大树土球直径的20~30cm,穴深为20~40cm,并在穴的底部放好肥土、通气管,客土的厚度为20cm左右。第二步是去除包裹在大树外部的杂物,将大树垂直放入挖好的树穴并进行固定,然后用肥土填树穴。对于落叶大树来说,填土进行到一半时需要浇水,并用小棒穿孔,促使细土在流水的作用之下灌注到土球的下面;待空隙塞满之后继续填土,进行到稍稍高出地面时就将松土踏实;然后在种植穴的四周挖出一个环状的浅沟,在沟里面浇满水。对于四季常青的大树来说,填土时应当用棍棒捣土,使土球下面被塞实,不留空隙,不用浇水;然后继续填。

3 大树移植后的养护管理

3.1 浇水

大树移栽后立即灌1次透水,保证树根与土壤紧密结合,浇第1次水时应配合根腐灵和生根液一起使用,预防根部腐烂,促进根系发育;浇第2次水就选在2~3天以后;浇第3次水就要在一周之后进行;之后的浇水间隔期可以适当延长。

3.2 为大树立支柱和涂白树干

由于树大体重,浇水后土壤松软、固结力差,大树易于偏斜,因此,定植后应重新用支柱进行支撑。一般采用十字支撑法或三角支撑法,支点高度一般在树高的1/3~1/2范围内,但支撑部位不能伤害树皮,应垫软垫后再进行固定支柱并绑紧,需要注意的是,应当将支柱的基部埋入土中30~50cm。大树移植好之后,需要使用硫悬浮剂抑或是硫合剂涂白树干。

3.4 科学留芽

当移植后的大树萌发了很多的新芽时,就要进行科学的取舍,将枝条基部的一部分枝条剥去,尽量保留树体高位的新芽,因为芽位越高越容易输送养分,大树也容易成活。

3.5 病虫害防治

移栽定植后的大树因起苗、修剪、吊装、运输等造成各种伤口,加之新生萌发的树叶幼嫩,大树在移植初期苗木树体对病虫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容易感染病虫害。移植后的树木一旦发现虫害可采用捕杀、诱杀、化学施药法等进行处理,发现病害一般采用人工清除、化学施药进行防治。

3.6 树体输液

为保证大树的成活率,可采用树体输液的方法来补充营养。具体方法在距地面1.3m的树干处打1个深约5~7cm深的输液孔,打孔时孔向朝下、转头与树干呈30°夹角。然后用专门的输液器将配好的营养液输入大树,营养液流速按照1L/10L的速度进行。输入后观察输液孔3~5分钟,无积液现象方可离开,在输液完毕后关闭输液器开关,拔出针头,用胶布封住孔口。营养液主要以水分为主,配入一些微量元素和K、P等大量元素。

参考文献

1 蒋萍.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技术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

2 裴明祥.浅谈园林工程中大树的移植与养护[J].甘肃科技,2010(11)

上一篇:园林建设工程大树移栽施工技术分析 下一篇:黔东南地区马尾松的栽培管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