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小学生的“暗语”文化

时间:2022-08-20 12:01:49

透视小学生的“暗语”文化

摘要:“暗语”作为小学生群体内部的一种交际语言形式,其在小学生群体中的产生和发展,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群体内部个体之间的相互认同、学生与师长的文化冲突、社会其它文化形态的影响有着紧密的联系。探究小学生“暗语文化产生、发展的原因,寻求对待它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以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良好教育方式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暗语;文化;小学生;教育

在与小学生的交往中,笔者发现在一定的小学生群体,特别是高年级小学生群体中,流行着一种群体之外的人无法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语言。通过与一些小学生群体的深入交流,笔者对小学生的这种“暗语”文化有了一定了解,并对其内容、产生的原因及怎样对待这种文化现象从教育学角度进行了分析。

一、小学生“暗语”文化的定义和内容

“暗语”是指彼此约定的秘密语言。有研究者将其定义为“交际双方为了某一具体的交际目的而事先约定的对外保密的语言形式”。这里所说的“小学生的‘暗语’文化”指的是在某些特定小学生群体中流行的,而该群体以外的人难以理解其意义的,以一些字母、数字、文字及其组合等代替某些人物、事物、语句等的文化现象。小学生“暗语”文化的内容按其指代的对象可分为三类:

1.指代人物的“暗语”。主要表现为一些给人取的绰号,往往含有褒贬色彩,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例如用“老古董”指代某位姓董,比较古板,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带有贬义色彩。

2.指代事物的“暗语”。一般不带有感彩,只是以一种更为简单、想象性或幽默性的字母、数字、词语等指代一定的事物。例如,用“向左走”指代“数学老师找你”这一事件(数学老师办公室出教室往左走);用“123”指代“数学作业本”这一物体。

3.指代语句的“暗语”。这种暗语所表达的一般是不文明或者说是不能让老师、家长听到的语句。例如用“ss”指代“找死”(第一个“s”是英文单词“seek”的缩写,第二个“s”是汉语拼音“si”的缩写)。

小学生中流行的暗语往往具有简单性、形象性、幽默性等特点,并能反映出一定小学生群体对某些人、物、事件等的态度和看法。

二、小学生群体中“暗语”文化流行的原因

在小学生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几乎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特定的“暗语”文化,而每个班级中又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在一定小群体中存在的特殊“暗语”文化。这些“暗语”是怎样产生的,又为什么会在学校学生群体中流行起来呢?下面从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暗语文化产生和流行的内在因素。小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追求一种形象、生动而又简单的文化形式。小学生群体创造的“暗语”往往比一般语言更为简单、形象而且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容易被小学生群体内的成员所接受。

2.小学生群体内部个体之间的相互认同是“暗语”文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某种“暗语”通常是由少数个体创造出来的,而后在群体内部传播,当得到群体内大多数个体的认同时,它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暗语”文化在群体内普遍使用。最先创造出某种“暗语”的个体渴望自己的创造在群体内得到认同,便会努力传播自己的创造;而小学生群体往往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希望接受新事物,就会很容易地认同这种“暗语”。这样,“暗语”文化就在小学生群体内个体与个体的相互认同中发展起来。而当他人创造的“暗语”得到大家的认同后,必然会激发其他个体创造的积极性,新的“暗语”就会不断被创造出来。如此循环往复,小学生群体中的“暗语”文化便不断得到丰富和扩展。这种寻求相互认同的过程,是在马斯洛需要动机理论分层中“归属和爱的需要”的激发下进行的。

3.学生与教师、家长的文化冲突是小学生群体中“暗语”文化发展的促进因素。一方面,小学生的语言文化往往与教师、家长的文化观念相冲突,小学生希望以直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别是发泄内心的不满情绪,而这种语言在教师、家长看来是不文明的、应该被禁止的。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就要寻找一种内部语言来代替被教师、家长所禁止的语言。前面提到的“指代语句的‘暗语’”多数是这样产生的。另一方面,小学生所从事的某些活动是与教师、家长的要求相冲突的,小学生群体内部个体之间要讨论这些活动,又怕被教师、家长听到,也会寻找一种“暗语”来指代这种活动。如教师反对小学生玩电脑游戏,当小学生之间讨论某种电脑游戏的时候,就会用“头发”(游戏中的人物都是长头发)来指代。

4.受其他文化形态的影响。手机文化、网络语言文化等都会对小学生的“暗语”文化产生影响,它们极大丰富了其内容。小学生中流行的“暗语”有很大一部分直接来源于网络语言,如用“TT”表示哭泣等;还有一些是网络语言的变型,如用“大M”指某位长得很漂亮,很受欢迎的女老师(网络语言“MM”的变型)。另外,一些小学生群体共同关注的电视节目、书籍等也是群体内“暗语”文化丰富和发展的重要素材。

三、如何对待小学生的“暗语”文化

小学生群体内部存在“暗语”文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群体内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满足他们归属和爱的需要,增强群体内部之间的团结。小学生“暗语”文化的发展,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的发展。但是“暗语”文化中也存在着一些不文明因素,还可能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小学生“暗语”文化的存在,反映出了师生关系、家长和学生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应当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反思。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小学生的“暗语”文化?笔者认为,教师和家长应该把“暗语”文化作为一个切入点,从中寻找教育孩子的适当方法。为此,至少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应当承认并尊重“暗语”文化的存在。小学生群体中“暗语”文化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对待这一事实,教师和家长决不能因为其消极影响而予以强制性的打击,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而应该尊重它的存在并对其进行关注。

其次,了解并参与到小学生的“暗语”文化中去,寻找探究其产生的原因。这就需要多和孩子交流,多了解孩子,对暗语文化持有好奇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同,才能有利于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并对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寻找适当的教育方式起到积极作用。

最后,教师、家长要对小学生的“暗语”文化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其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这不仅需要对“暗语”及其产生原因的了解,更需要对不良“暗语”产生的因素进行改造,从根源上进行预防。

透过小学生的“暗语”文化我们不仅仅是看到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更应该从其产生的原因透视其反映出来的教育问题,以“暗语”文化为切入点来了解学生,以期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良好教育方式的选择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刘宏丽,《秘密语系列词间的关系和各自的界定》[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责编 金 东】

上一篇:关注实验教学,提升创新理念 下一篇: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