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古玩”是如何造出来的

时间:2022-08-20 09:58:16

“古书画”、“古铜器”、“古瓷器”、劣质仿古漆器漆画……当藏家不惜花费巨额的资金从卖家手里买回一件件所谓的“珍宝”,拿回去慢慢玩味欣赏时,却发觉这些“珍宝”里透出一股刺鼻的气味,这种气味甚至熏得人头晕……

实际上文物不会有这种气味,而是许多赝品在加工制作的过程中,由于加入了强酸、草酸、硫酸、含苯的油漆等腐蚀性较强的有毒化学物品甚至含致癌物质的原料,使得这些赝品流入市场后,极大地影响到人体健康。

“古书画”:

硫酸做旧 气味刺鼻

古书画的仿制在市场上比较猖獗,近年来书画造假的逼真程度甚至让专家也防不胜防。

据一名文物商人透露,目前书画造假者还“开发”出大量耸人听闻的技术,如将字画挂在墙上,墙脚放置一口装满某牌子凉茶的大锅,燃火熏煮,用凉茶蒸发的气体将字画熏黄,令宣纸和颜料松脆变质,加速陈化。有的甚至于用一些化学药剂,使其老化的效果更加逼真。

而一些不法分子在书画造假的过程中,为了制作得与旧画一样逼真,甚至使用硫酸等化学原料,人们在经常接触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伤害到身体。

“古铜器”:

强酸腐蚀 伪锈有毒

锈蚀是古铜器最明显的标志,造假者在仿制古代的青铜器时,为了使铜器生锈,经常会使用到强酸和草酸来对铜器进行腐蚀,使之生锈。腐蚀后,埋到地底下,使之老化。一些钱币还采用一些特别的塑料材质来制作,再用一些化学药品来腐蚀加工。

如果青铜中融入的强酸和草酸较多,人们在观赏时,很容易会感觉到刺鼻和刺眼,看久了甚至会造成头晕等不良反应。如果人们经常用手抚摸铜器,很容易会伤害到手上的皮肤,情况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脱皮、烧伤等状况。

“古玉器”:

贴身“宝贝”流毒不浅

仿制玉多是用氢氟酸、硝酸、硫酸、盐酸等强酸来仿冒玉的古旧沁色,通常是将器物打磨、着色、上油后,用一定比例的混合酸或碱包裹好,放入反应釜内,几天后取出,再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处理,其表面会呈现出白灰皮和玻璃光,玉块上有色的地方会自然沁入色泽。或者把器物放在反应釜中,加温至110摄氏度时放在铬盐溶液中浸泡一两天,使铬盐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化工原料浸蚀到玉料中,达到染色效果,然后在假古玉的表面涂上一层地板漆、水晶漆或环氧树脂等,从而达到做旧造假的目的。

树脂类物质与强酸在一起作用,很可能会产生刺激性,当人佩戴或把玩这些“宝贝”时,浸蚀到其中的毒素自然会渗透出来,轻则对皮肤、呼吸系统等造成伤害,如会患接触性皮炎,出现红肿、刺痛、瘙痒和脱皮等病症,皮肤较为敏感的人最有可能出现症状。

据《中国老年报》

上一篇:社交活动越多记忆力越好等 下一篇:亲亲的仁那,吉吉已擎奥运火炬燃烧在珠峰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