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

时间:2022-08-20 09:21:00

浅谈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

摘要: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著名大学的培养方案和成功经验,根据我校的情况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与教学息息相关的新型的创新体系,使其与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相呼应,并对预期的效果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创新能力;课程体系;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31-02

一、前言

一个民族要想蓬勃发展、不断的壮大,必须要坚持创新,与时俱进的改革,所以对现在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求新求异,做创新性人才。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大学生群体已成为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那么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将这一批庞大的群体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众所周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是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矿业工程学科方向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大学生,作为未来煤炭行业中厂矿企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时代的发展对他们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他们来说,既是表现自我的机会,也需要他们面对挑战不退缩,接受挑战,勇往直前,在挑战中发挥自我的最大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当前各级、各类高校,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特殊使命,那么高校就应把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心与教育的发展方向放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上。现在各国之间不只是在经济、科技、综合国力等方面的竞争,还有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只要人才不断,一直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在世界中处于大国的风范。另一方面,现在的教育只是针对书本知识,而思想创新方面却很少得到重视,以至于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成为了各校的首要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然而,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占高等教育研究相当大的比例。那么怎样才能根据我国各校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的相关案例与经验建立一套适合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将是学校教务部门最为关心的问题。

二、探索内容

1.构建合理可行的专业课程体系。大学生具备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优良的素质品质,这是创新能力的源头,因而要具备创新能力单靠单一的专业基础知识是绝对行不通的。因此,对于我们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来说,需要在理解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地融入新知识,使其不断融合、创新,建立一套可行的、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十分重要。要建立这套教学体系就需要把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减少,重要的多深入了解,课程不再是繁杂的,而是简练、有内涵的,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在知识的传授方面实行多样化,不单单是课堂授课,可以通过开展学科前沿讲座的专题形式,使他们有机会接触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掌握本学科未来的变化规律。通过开展学术沙龙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实现他们从知识型向技能型的转化。学院目前已与多家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把企业作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大学生的教学实践基地,建立了多个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实践机会和场所,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以培养、锻炼乃至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课题进行中期考核和结题答辩,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责任心。鼓励大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将兴趣相同、爱好科研的学生集中到一起来,吸收更多的大学生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2.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但有知识层面的不断扩大,还需要对其能力进行培养。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概念化过程,而不是一种投机,创新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改变,推陈出新,它需要具备各种能力作为保障,这些要靠不断地思考与学习来获得,大学里的很多时间都是学生自己进行学习与讨论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时间上的分配。

3.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创新意识可以在短期内得以加强,然而,其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创新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很多原始创新成果都源于基础研究,只有真正扎实地做好基础研究工作,才能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做好准备。那么对于当代各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必须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构建健全合理的知识体系。

4.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大学阶段,我们在对学生施教的过程中,不能把他们简单地视为“教育对象”,他们理所当然是受教育的主体。开展教育工作时,应改变以往单纯的教育和管理模式,把他们向咨询、服务方面引导;改变高校以往直线式的管理体制,把他们向复杂的网络化方向引导。通过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构建适合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校园氛围,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勇于开拓的精神。针对学生各不相同的心理,发展其各自的特长。通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归属感。

5.考核方法的改变。当前,高校课程类型分为考试、考查课,考试形式分为开卷、闭卷,上述形式已沿用了很长时间,为了促使当代大学生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对高校当前的考核方法可以实行一些尝试性的改变:考试题目、考试题型既考查知识又考查能力;既考查理论又考查实践;既要考查学生的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又要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可以采取书面答卷与研究论文、外观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

三、预期效果

1.在“软件”教学环境和“硬件”环境上。“软件”部分有:①加强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创新能力改革。②设立矿物加工工程大学生研究计划项目。③开设矿物加工工程大学生研讨班课程。④在新建的矿物加工工程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专门开设实践创新类课程。⑤建立相应的创新基地保证实践课程的开展。⑥组织课程创新竞赛,让学生充分发挥,互相展示交流。“硬件”部分为“软件”部分作了强有力的教学保障。除常规的课堂和教学实验室外,通过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机制,使本系的科研实验室和教学研究室等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放,从而为创新能力培养的“软件”环境提供了硬件支撑和条件保障。

2.在国内率先全面系统地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研讨班。在借鉴国内重点高校研究生研讨班经验的基础上,课题组将设计矿物工程系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大学生研讨班课程建设规范,对研讨班的课程性质、授课教师、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学院将在政策和制度上鼓励科研一线教师和研究员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研讨班课程。

参考文献:

[1]孔蓉.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思考与实践[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2(3):116-118.

[2]胡弼成,周琼花.大学课程体系演变的动力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11):78-84.

[3]乔海曙,李远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8,(1):20-23.

[4]许红峰,黄汉升,陈俊钦,梅雪雄,陶玉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实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6):43-46.

[5]张庆华.浅谈高校的素质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4):192-193.

[6]孙正洪.素质教育与高校体制改革[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6(1):21-24.

基金项目:安徽理工大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郑钢丰(1972-),男,安徽淮南人,博士,副教授。

上一篇:船舶类高校轮机工程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下一篇:高校计算机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力支持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