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雅品话砚屏

时间:2022-08-20 08:41:59

在文人雅士们的厅堂楼舍或书斋案头,有一种屏风颇具装饰性和观赏性,那就是如今人们所说的插屏。插屏的个儿小巧,不像那些园林厅堂内坐地开张的地屏那样气势堂皇,仿佛一幅巨型壁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书斋案头搁置的插屏,像咫尺天涯间的立体诗画,点缀着文人雅士书香天地里神游的诗境。

插屏中有一种称作砚屏的,这是屏风中最袖珍的一种,主要置于书桌的砚台的后面,做为文人砚墨挥毫时既可用以挡尘,又可观赏的一种案头设品。素爱收藏文房雅玩的我至今已觅藏有多件砚屏。砚屏源于古代的屏风。《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的记载,可见屏风之名在战国时期就早已有之。河南信阳战国楚墓出土的漆坐屏,虽属陪葬明器,然而制作技艺和工艺水平之高,令人惊叹。屏座由数条蟠螭屈曲盘绕,做工圆滑自然,加上彩漆的装点,蟠螭栩栩如生。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我们先祖的家居陈设是非常简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起来,而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家具中的屏风制作也应运而生了。屏风的诞生,开始是专门设计于皇帝宝座后面的。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屏风开始普及到民间,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了旧时人家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

屏风的制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前期主要是立式屏风和折叠式屏风等。后来随着达官显贵和文人雅士赏玩的需要,又出现了一种以摆设为主的插屏。插屏大部分是搁置于主人厅堂条案和文人书斋几架案桌上的。小巧玲珑的插屏造型古雅,饶有趣味。古时候,王侯贵族及文人雅士对一些插屏的制作要求也颇为讲究,其材料主要有瓷器、玉器、象牙、云母、水晶、琉璃、大理石等;在镶嵌工艺上,还用了珐琅、翡翠、金银和红珊瑚等贵重物品;在插屏座架的选材上,明清时期主要选用黄花梨木、紫檀木、老红木、楠木、榆木等等,可谓极尽奢华。

由于明清时期的插屏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既有美学价值又有实用价值,故而插屏的设计制作风行一时。从工艺上看,插屏的造型主要是长方形、半圆形、正方形或长形几种。插屏的中心是屏心,可以或抽出。屏心下面就是各种屏架或屏座。屏心的材料较为丰富,象牙、白玉、碧玉、大理石、瓷板画、水晶雕、红珊瑚雕刻等等淋漓尽致。插屏上面所展示的书画艺术也大都精雕细刻,并结合各种镶嵌工艺,使之俏丽又不失古雅,立体感十分鲜明突出。屏架和屏座大部分采用木雕工艺,所制的木材根据赏用者不同的身份及家景条件选配选用,屏架和屏座的工艺雕刻系木雕中常用的深雕浅刻、漏雕拉花等等。特别是清代中后期,插屏屏架常用的漏雕和拉花工艺,吉祥纹饰、花草纹饰和图案形纹饰占了较大的比重,如灵芝纹、竹节纹、回纹、绞藤纹等等,使雕刻的红木类屏架和屏座具有较强的文化气息,也为这些古雅俏丽的屏心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明清时期的文玩屏风中,大理石材质的插屏较为流行。大理石插屏一般采用纹理天然如画的云南大理石作为插屏的屏心,这种不事人工绘制,画面得山水之美的大理石插屏具有天然造化神功之趣,受到文人雅士的钟爱。应该说,砚屏属于插屏中最小的一种。因其用途是置于砚台后面作为挡尘,故有了砚屏的称谓。说到我收藏的几件砚屏,其中一件大理石砚屏得来不易。记得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乐桥边有家“王记古董”店,我淘到一件清末民初时期的红木拉花砚屏。此砚屏小巧雅丽,红木座四边都采用古代的拉花镂雕技艺,犹如园林曲廊间的花格漏窗一般玲珑雅丽,砚屏中间镶嵌的大理石屏面虽其尺寸比手掌大不了多少,但咫尺间有群峰逶迤,四周云雾苍茫,那微白的石屏间黛绿色的山峦图纹犹如一幅烟雨空蒙的山景,更奇的是群峰间还有“界破青山色”的一条山瀑飞流直下,使整幅画面又平添几分大自然的生命活力。

另藏一件明代的双龙戏珠铜砚屏。这件明代中期双龙戏珠古铜砚屏,其器物整个体积不过香烟盒般大小。别看它如此小巧玲珑,但造型奇特,工艺十分精湛。这件古代铜砚屏上阶梯式的平面高低差参,上下各塑一条戏珠的苍龙,龙首均朝着一个方向,浑朴古雅。屏左右凹陷出两个窗口,中间均镶嵌有松树和老人,这不由让人联想起江南庭院围墙上那各种几何图形的花窗,玲珑而巧丽。据专家考证,这是一件古代文人在书画时实用兼把玩的铜砚屏。古时候,文人案头常置有竹雕笔筒、青花瓷水洗、印盒等等文具。考究一点的读书人家还会为砚台配一座挡尘的砚屏。砚屏选材一般用大理石、彩绘瓷板等,但用铜材铸成的砚屏比较罕见。

古时候的砚屏也像其它文具一样,常使用瓷、玉、大理石等多种材料制作,数量最多的当是大理石一类。诸如玉雕、象牙和漆器类的砚屏,应属于达官显贵家族案头的,其作用已超出了一般的文具所限的使用功能,以摆设玩赏为主了。

上一篇:画图难忘故园情 下一篇:跨文化交际下的文化差异探究与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