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之文房四宝所体现的传统智慧

时间:2022-04-19 10:41:43

中国画之文房四宝所体现的传统智慧

【内容摘要】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国画名称的出现有近百年时间,伴随这一名称的出现,人们逐渐淡漠了中国画所具有的传统文化之深邃内涵,而更趋于对使用工具材料的认识与区分。因此,我们有必要溯本求源,重新回到诞生中国画的传统文化土壤中,再度体悟中国画的精神内涵。文章以中国画使用的主要工具材料“文房四宝”所体现的象征精神及传统智慧为切入点,与西方文化做一比较,以感受中国画的意蕴与深奥。

【关键词】中国画 文房四宝 传统智慧 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绘画历史悠久,至今有3000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根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追求法自然、师造化的最高境界,凝聚了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精神,可谓博大精深,与西方绘画形成世界两大主要艺术体系。而“中国画”一词的出现只有近百年的时间,本文就中国画使用的工具材料所具有的精神象征性及其所体现的传统智慧进行探讨。

一、中国画使用的工具材料具有精神的象征性

相对而言,西方绘画使用的工具材料是纯粹的物质材料,这与西方文化有直接关系。西方人认为,人类可以征服宇宙,把宇宙、自然与人分开来看,即主客二元体,这种思维方式自然也体现在使用的美术工具材料中。如油画使用的工具材料有油画布、油画笔、油画刀等,听起来很直接、很明确地会让人想到具体的绘画工具材料。中国人则把中国画使用的工具材料称为“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这种称呼富有传统的文化色彩,听起来给人以更多的意蕴与联想,而“文房四宝”确有着极为深刻的含义。

真正理解“文房四宝”的象征意义,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谈起。中国人对宇宙自然情有独钟,因为古代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文明的特点是靠天生存,所以,中国人对宇宙自然有着极为特殊的亲近感。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宇宙是虚实相生的,人与宇宙一体相通,即天人合一。中国人通过观察,直接感受到自然界中日、月、星、辰运转有序,雷电、风雨、阴晴变化无穷,春夏秋冬,夜以继日,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从而深深体会到宇宙的秩序与节律。通过这种洞察力所获得的信息,使人们认为人与宇宙是一体的,可以通过人本身或自然物象与宇宙进行沟通,因而中国人的文化精神是顺应宇宙秩序与韵律,体现万物的美与和谐,进而从精神上把握宇宙的无限与永恒。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象思维”的特点,即取象比类,这种思维方式更具有直观性与整体性。例如中国人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这与传统五行说相关。中国古代五行说按取象比类方式,把东归属木,代表春天,有生发之象;把西归属金,代表秋天,有收敛的性质;南归属火,代表夏天,有布散之象;北归属水,代表冬天,有收藏之象,因此中国人说买“东西”就是买木和金,是可盛受、交换、生发、储存之物。不说买“南北”,水和火是不可盛受、更不可交换的危险之物,可见中国人的“买卖”中都带有文化色彩。当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与特点后,就不难理解中国画使用的工具材料所具有的精神象征性。

中国画(包括中国书法)使用的工具材料主要是“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

毛笔是“文房四宝”中的第一宝。根据已有的考古资料证明,毛笔的历史可上溯至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是战国时代。毛笔的种类很多,其中以羊毫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之精神。好的毛笔要具备尖、圆、齐、健的四个特点,古人称“毛笔四德”。毛笔有两大基本特征――柔性与弹性,这也正是毛笔象征中国文化精神之所在。和其他画种使用的工具材料相比,毛笔最具柔性与弹性。中国是农业文明国家,中国人的性格中有与农业文明相伴而生的柔韧性,毛笔的制作材料与工艺也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所以,毛笔是地道的农业文明产品。

毛笔是柔软的,落在纸上笔尖、笔肚、笔根协调共济,幻化出奇妙无穷、富有生命活力的精神之气,提起笔来能自觉调整到本来的状态。因而,毛笔能恰到好处地把握柔而不屈、刚而不折、刚柔并济的度,这正是中国人柔韧性格的象征。另外,“文房四宝”中唯有毛笔是人能够直接把握的,却又不是人人都能把握好的。毛笔的尊贵是不可以随便让人使用的,驾驭毛笔需要有内外兼修的功力,而不是力气大就能用得好,不像其他笔拿起来直接可以写,只有懂毛笔的人才能妙笔生辉。当代知名画家霍春阳在一次讲座中提到痛失爱笔时,仍可感受到其惋惜之情,他认为那支笔是不可被替代的。在长期的使用中,笔的神、韵和人的心灵已经高度默契,能够达到笔随人意、人知笔情的境界。

中国人在把握毛笔的同时,也把握了世界,即将内心世界、宇宙自然融汇为一种宏观意识,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物我交融”的高度和谐。因此,毛笔的柔性与弹性是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墨是“文房四宝”中的第二宝。我国早在石器时代就使用墨,如彩陶上的墨色纹样、甲骨文中的墨书等。墨常被中国人认为是有学问的代名词,如人们常说文人墨客等,墨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

墨的颜色是黑色,自然界色彩丰富、绚丽,中国画的色彩却以墨的黑色为主调,中国古代的太极图使用的色彩也是黑白两色,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产物。中国人观察宇宙的变化时,发现昼夜交替、冷暖交替,宇宙万物的运转无非是有昼有夜、有生有灭,昼为阳呈白色、夜为阴呈黑色,由此观察到宇宙的本质色彩是黑色与白色。太极图中一阴一阳的色彩,体现了通过对立斗争而形成的整体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具有动态性,代表宇宙万物通过不断变化与协调最终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所以,墨并非简单的黑色,是包罗万象、永恒的宇宙本色。西方人用色是显性的、丰富的、具象的,往往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转变对色彩的认识。中国人用色有所不同,是隐性的、本质的、抽象概括的,中国人用墨用了几千年,用墨之妙能够超越题材、空间和时间。中国人用墨能够经久不衰,在于体悟到宇宙本色,中国人善用宇宙之本色,描绘宇宙之大美,可见墨色的选择和使用,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气度,使中国画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体现。

纸是“文房四宝”中的第三宝。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并传播至日本、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代考古证明,我国西汉时期就有造纸术。宣纸种类很多,宣纸的品性优良,寿命长久,素有“纸寿千年”之称,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一席之地。

宣纸的颜色与墨对应是白色,也是宇宙之本色。白纸黑墨、一动一静、一阴一阳,白纸为阳在下,黑墨为阴在上,从传统文化经典《易经》的思维角度出发,正是阴阳二气相互交感融汇,必然产生万物、万动之象。中国画留有空白背景的表达方式,给人以空灵寂寥之感,中国人感到宇宙深处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这虚空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具有生生不息的创造力。中国画在空白背景上随意布放几个形象,便使形象与空间相互交融,虚实相生。空白背景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可以是天、地、云、水、花、鸟等,与笔墨情趣相生无尽的气韵与妙境。白色的纸能够激发艺术家的情感并内化为精神,与宇宙自然毫无阻碍地融汇合一。另外,宣纸有承墨、蓄墨并渗透入里的性能,墨落于纸上,加之笔法的运用,使画面黑白互应,对比鲜明,呈现笔墨之美,可谓具厚德载物之品德。

砚是“文房四宝”中的第四宝。砚的品种多样,性能也有别,至今闻名于世的有端砚和歙砚两大名贵品种。“四宝”中唯砚品质坚硬并造型雅逸。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时间、空间的观念已转变,砚也逐步被可盛墨水的器物所取代,但仍有画家根据需要研墨作画。砚将逐渐作为珍贵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工艺品被人们欣赏、收藏。

二、“文房四宝”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智慧,伴随中国画经久不衰、魅力永恒

由于西方文化中的主客二元体把人和宇宙分而对待的态度,使得西方绘画的工具材料成为纯粹的物质材料,人与工具材料亦是主客二元体,人只是使用它、不存在精神的象征性。

而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象思维”的直观性、整体性是一种艺术的思维方式,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经典是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易经》《庄子》等都是运用诗、寓言等形式,将哲学思想、宗教观念、文学艺术、数理科学等融为一体的表达方式。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人追求更完美的表达方式,即艺术的表达方式。同样,中国人在选择绘画工具材料时,自然要追求集精神与物质为一体、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质材料,因而“文房四宝”是最理想的体现传统文化与智慧的物质材料。

综上所述,中国画使用的工具材料与其他外来画种使用的工具材料不可等同视之。当今东西方大文化背景下,西方因对物质外在研究方式的有限性而逐渐将视线转向了事物的内在本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悟性”引起了兴趣,开始引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西方绘画亦予以融通。中国画是在中华民族的土壤中诞生,中国人运用“文房四宝”描绘的画卷,在尺幅之间能够气韵生动、雄奇奔放、气度恢宏,超越时空的有限而意入连绵无限的境界,有其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与智慧。因此,“文房四宝”与中国画相伴而行,具有永恒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树人,喻柏林.传统智慧再发现(上卷)[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2]冯存礼.百家讲坛(第一辑):张辛主.“中庸精神与中国书法二”[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辽宁省营口市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美声唱法与现代民族唱法教学方法之比较研究 下一篇:新媒体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及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