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理念的新教学模式

时间:2022-08-20 05:35:57

创新教学理念的新教学模式

【摘要】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进行评价等方面。改革不仅要尊重教育科学规律,还要尊重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规律。改革不仅仅调整课程内容,而是一次全方位、多元化、深层次的课程重建。

【关键词】教学理念;新教学模式;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1-0108-01

一、课改理念

课改的本质是对课程系统中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有计划的,全面的、深层次的革新、改造,使其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直接或间接地重新建构与改造社会。

1.新课程改革的五大基本理念

《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提出:“展望 21 世纪将是一个资讯爆炸、科技发达、社会快速变迁、国际关系日益密切的新时代。因此,跨世纪的九年一贯新课程应该培养具备人本情怀、统整能力、民主素养、乡土与国际意识,以及能进行终身学习之健全国民。”这就是所谓的五大基本理念:一是人本情怀方面,指了解自己,尊重与欣赏他人及不同文化等;二是统整能力方面,指理性与感性、知与行、人文与科技的调和与统一;三是民主素养方面,包括自我表达、独立思考、与人沟通、社会服务、负责守法等;四是乡土与国际意识方面,包括乡土情、爱国心、世界观等;五是终身学习方面,包括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资讯与语言的运用等。

2.教师是推动课改走向深入的中坚力量

课改实施的关键在第一线的教师。教师的个人教学理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主观因素在课改中的作用很大。教师需要用新课程的理念,给自己重新定位,积极投身改革,积极进行反思、探索课改新路,不断把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善于与同伴合作,吸取同伴的优势,让自己在课改中成长。

3.探索课改新路

课程改革必须同时改革其赖以实施的组织,否则只会流于表面,以失败告终。学校的内涵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是为每一位成员提供继续学习和成长的组织。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每一个人都应该成学习者,拥有持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每一位成员都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实现自我超越,发展批判思维和反省能力。在这个学习组织中,每一个人可以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平等地与人交流,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与同伴对话、沟通,让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探究和大胆创新

教室是建构知识的基地。社会是教学的大课堂。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选择,倾听每一个生命的声音,关注每一个生命成长的独特,形成平等对话的舞台,重建新的教学规范和秩序。关心弱势和学生群体,走进他们的世界,营造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空间和组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去争论、修正、共享各科知识以及求知的方法。

1.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观

教师的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已有的经验着手,教师备课就应该备出为学生创设一个怎样的学习氛围和情境,备学生的学法,而不是备自己怎么做。

2.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观

教师要改变以往命令式的、生硬的教育方法,要用商量、激励性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如你同意吗?你还有什么补充等等。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往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关爱有加,而对学习有困难、思想品质不那么端正的学生只有批评与责怪。因此上课只提问好生,给好生很多机会,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觉得压抑,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其实这样的学生,他并不是天生笨蛋,只不过是这方面的潜能没得到很好的开发,只要教师给他机会,鼓励他,他是可以转化好的。

3.具有现实意义的教材观

教材只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学的一个载体。新课程是体验课程。一切教学都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应该是教材的奴仆,照本宣科,编写什么内容就教什么,教科书上怎么说我就怎么教,无视学生想不想学,愿不愿学,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对于教材,教师应该重新审视一下,其知识点有没有应用价值,学生愿不愿意学,切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如果不适合本班的学生,就可以把此教材进行整合与取舍。可从学生生活中提取教学实例,使学生愿学、乐学。

4.具有发展性的评价观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该以学业成绩给学生下结论,应该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品质、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待人接物等进行全面的评价。给予客观、激励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只重结果,轻过程,这样不仅不能起到促进的作用,反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评价应该是多元双向的,是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评价作为一项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中,只有强调评价双方的沟通、协商,评价才能促进人的发展,评价的互动就是要改变以往评价的单方面性,也就是只有教师给学生的评价,而没有学生给老师的评价,现在应该强调,教师可以给学生评价,学生也有权评价老师,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以此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汇报小组意见时,教师鼓励其他同学给予评价,这样便于借鉴别人的方法、经验来促进自己的发展,还应该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充分肯定自己,增强自信心,找出不足之处来鞭策自己、完善自我发展。

第三,要有机地利用现有的评价手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不断探索与完善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但这需要一个过程。这样对考卷进行具有人文精神的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结语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自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参考文献:

[1]杨妍梅.东亚部分国家和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之比较[J].教育科学研究,2000,(01):73-80.

[2]谢霞.论家校互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学周刊,2012,(12):96-97.

[3]曹孝琪.让学生在科学课中自主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2,(15):61-62.

上一篇:GBF高强薄壁管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的施工技术及管... 下一篇:民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