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中国近代政治演变、经济结构变动及思想解放

时间:2022-08-20 04:19:10

专题二 中国近代政治演变、经济结构变动及思想解放

【热点链接】

材料一 201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发表讲话。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全面回顾了辛亥革命100年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阐述了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国家完全统一希望。

――中国新闻网,2011年10月9日

材料二 曾被妖魔化为“卖国贼”的大清首辅李鸿章,一直是充满巨大争议的历史人物,今年10月17日是李鸿章逝世110周年的日子,中国书店出版社日前出版了《李鸿章回忆录》。据悉,该书是由美国著名战地记者和历史小说家威廉・弗朗西斯・曼尼克思撰写,曾引起全球轰动,欧美各国无数次印刷传播,但一直没有中译本。出版方说:“希望这本回忆录的引进,能唤起一代人的记忆,重现100年前风雨飘摇的晚清历史,还原一代名臣的心路历程。”

――《深圳晚报》2011年5月8日

【综合解读】

1.近代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及阶段特征

(1)方式:

①军事侵略: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②政治侵略: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③经济侵略: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以甲午中日战争为界,前期以商品输出为主,后期以资本输出为主)。

④文化侵略:传教。

(2)阶段特征:

1840~1894年:侵华的主要是英、法、美等国。目的是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主要手段是发动战争、强占领土、开辟商埠等。

1894~1901年:侵华的国家增多:除了英、法、美外,德、日、意等也加入了侵华行列。侵华的形式发生变化: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由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

1901~1949年: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国和日本,先后出现过日本两次独霸中国和美国独占中国的局面。列强采取以华治华、扶植人的方针,先后扶持了清廷、北洋军阀、政权等。

2.近代三大革命运动的比较

3.中国近代史上的主要经济成分及其演变过程

(1)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进一步解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解体加剧;新中国成立后,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三大改造使自然经济消亡。

(2)洋务经济:19世纪60年代兴起,甲午中日战争后破产。

(3)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甲午中日战争前以商品输出为主,甲午战争后以资本输出为主;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美日乘机扩大对华侵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列强继续扩大资本输出;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加紧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取得在华经济上的独霸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益萎缩和破产,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和发展,三大改造后被改造为社会主义经济。

(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确立统治地位,抗战时期膨胀,解放战争时期进一步膨胀,新中国成立后消亡。

(6)新民主主义经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产生,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发展壮大,新中国成立后占主导地位,三大改造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6.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

(1)阶级、阶层的广泛性:地主、农民、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探索活动。

(2)内容的进步性:除义和团外,其他都具有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进步性。

(3)学习的层次性:从学技术到学经济、政治,从仿效立宪到主张共和。

(4)前后的继承性:先后提出的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是量变,又是质的飞跃。

(5)鲜明的时代性:与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相关,在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期间的救国方案以反侵略为主要内容,如义和团的“扶清灭洋”等。

(6)方案的不可行性:这一时期所有的救国方案或无法付诸实践,或不能成功。

【模拟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4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改编)《李秀成自述》中写道:(定都天京后)“开立军伍,整立营规,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将南京城内男女分别男行女行,百工亦是归行,愿随营者随营,不愿随营者各归民家。……男与女不得交谈,母子不得并言。”这体现了

A.太平天国建立了军事化的社会组织

B.对普通老百姓计口授田

C.太平天国是政教合一的农民政权

D.太平天国注重社会生活现代化

2.(原创)“在欧洲,没什么东西能令我们感到如此奢华。”1860年10月7日法国军队闯入了一座世外桃源,被它的壮丽景象彻底征服。可是,这处“世外桃源”却被他们毁了。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毁“世外桃源”的还有英国士兵

B.当时的皇帝光绪帝逃往西安

C.毁“世外桃源”是因为其鸦片被烧毁

D.这次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3.(改编)南怀瑾说:“历史的记载,不外人与事。从人的方面来讲,大概又分两个方向来立论,拿旧的观念说:一个是经,一个是权。经是大原则,不能变动,权又叫做权变,就是运用的方法。”就中国近代而言,下列属于“权”的是

①民主革命 ②太平天国 ③维新变法 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4.(改编)袁世凯曾经把当年促使清帝逊位的历史性一幕非常形象地称为“拔大树”。“拔大树”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

A.标志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已完成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为政治民主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5.(原创)前不久央视一套播出了电视剧《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故事开始于1934年的山西省汾西县,小伙计出身的当地人陈海子收货款时遇到正在执行潜伏任务的共产党区党委书记雷钧,这次偶遇为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红色的火种,陈海子最终成为共产党员陈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雷钧是长征后到山西汾县潜伏的

B.雷钧潜伏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八路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其时东北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地化,民族危机加深

D.亲眼目睹家人在潘家峪惨案中被杀,陈海子下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

6.(原创)南方都市报2011年8月16日载:[JP2]1947年,东江游击队中队长李汉辉向广东博罗地主黄观荣立下借枪借粮的字据。借据上写着(原实物上文字):“收据 在一九四七年八月下洞黄观荣七九步枪两条,子弹两百粒,手枪一条,子弹五十粒,稻谷一千多斤生猪两条。此致(打出江山来算账) 经收人中队长李汉辉四七八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其时博罗已进行了,地主黄观荣的土地被没收,“被迫”借枪借粮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人民正在组织战略决战

C.借条是假的,当时中共领导的军队已称为,不存在游击队

D.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已被粉碎

7.(改编)“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的,大权掌握在封建官僚手中,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因为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所以缺乏发展动力。”可见江南制造总局的性质是

A.带封建性质的资本主义企业

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C.带近代性质的封建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8.(改编)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资

D.进出口贸易大增,说明外贸发展势头良好

9.(原创)下图是中国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清朝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和各种实业团体的涌现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中国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及近代经济的发展

10.(原创)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下列人物或事件与“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关的是

A.辛亥革命

B.清华大学学生抵制、焚烧日货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等实业团体的建立[HJ2.1mm]

11.(原创)福建华侨邱忠坡早年赴南洋经商,1875年回厦门创办万兴轮船公司,后参与厦门太古码头的投资,兼营进出口贸易,成为太古洋行的买办。邱氏家庭还涉足厦门的房地产、商铺等行业。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万兴轮船公司是洋务企业 ②邱氏创办企业得益于清朝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邱氏企业具有买办性质 ④邱氏企业家庭性产业特点突出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12.(原创)“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1929年后中国仍能“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没有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B.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C.资本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洋务运动的影响

13.(原创)卢作孚是重庆人,1925年创办民生实业有限股份公司,以爱国救国为号召,以精良的管理和高效的营运,仅10年时间就使外轮退出川江航线。下列不属于民生实业有限公司在与外轮斗争中取胜的原因有

A.政府政策的鼓励

B.人民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企业管理得法

D.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影响

14.(原创)右图是中国人民邮政局为纪念林则徐200周年诞辰而发行的邮票,一套两枚。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邮票上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生死荣辱观的最好体现

B.从林则徐生活的时代背景和衣着可以判断他是旧式阶级的代表

C.邮票中的场面发生在鸦片战争中英军占领广州后

D.林则徐编译了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15.(原创)1901年11月李鸿章临终前曾给远在上海的盛宣怀写信:“四十年来百战身,几回此地息封尘;经营庶富羞言我,纽握机权耻授人。尽一分心酬圣主,收方寸效作贤臣;诸君努力艰难日,莫误龙华会里人。”李鸿章“经营庶富”的活动最终“羞”(没有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A.缺乏资金、燃料、技术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

D.经营不善,管理不精

16.(原创)“一个环绕康梁的精英集团与以张之洞为首的官绅集团,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思想对峙……后者主要是清政府内部有关洋务政策的辩论,而前者则是攸关传统政治秩序的义理基础的论争,也是中国现代意识形态斗争的序幕。”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有

A.官绅集团主张向外国学习

B.精英集团主张废除君主制

C.两大集团的主要分歧在于要不要变革制度

D.两大集团的对抗实质是两大阶级的对抗

17.(原创)有人说:“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很高明。”“高明”之处在于

A.通过论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B.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C.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新思想

D.组织团体宣传自己的思想

18.(原创)2011年国庆节,近6米高、两吨重的孙中山先生画像,耸立在天安门广场正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对此,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孙中山

A.是民主革命先行者,他的宝贵思想是人们永远应该铭记的

B.领导的武昌起义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C.晚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改组,迎来了国民大革命运动

D.致力于民主革命的精神激励着后来人为革命前仆后继

19.(原创)1919年,因××大学学生所办的《新潮》杂志批评社会事件,当时在任的该大学校长回复教育总长时说:“敝校一部分学生所组之《新潮》出版之后,又有《国故》之发行,新旧共张,无所缺畸。……大学兼容并包之旨,实为国学发展之资。”下面对该大学及该大学校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

B.该大学学术思想空前活跃

C.陈独秀、、胡适、鲁迅等都曾在该大学任教

D.该大学校长的办学方针实则不利于新思想的传播

20.(原创)“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有三李(、李达、李汉俊)并称之说。三李的学说各有特色。”下列思想或活动与“三李”没有任何关系的是

A.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

B.主张“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

C.参加党的“一大”

D.“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60分。第21题15分,第22题15分,第23题15分,第24题15分。

21.(改编)(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初步蓝图。……所以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赵大春《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三 201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国家完全统一希望。

――中国新闻网,2011年10月9日

近年来,领导人吴伯雄、等都强调“中国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

(1)对于辛亥革命的百年庆典,很多人主张在武汉举行,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你支持哪一方?请说出理由。(3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哪些契机。(7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的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有哪些。(3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人民应如何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精神”?(2分)

22.(原创)(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的《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图》。

[TPLS6.TIF,BP]

材料二 1898年大生纱厂破土动工,次年投产。1907年在崇明创办大生二厂。从1914年到1921年的8年间,大生两个厂的利润有1000多万两。1921年又设立大生副厂。不久改称大生第一、第二、第三纺织公司。此后由于天灾、军阀混战和经营规模过大,出现亏损,资金周转不灵。1922年以后开始被银团监管。1925年江浙财团接办大生各厂。1935年第二纺织公司倒闭。1952年第一、第三纺织公司公私合营,1966年国营。

――《百科名片・张謇》

材料三 对近代民族工业“黄金时代”的表述,现行中学历史教材有两种不同说法:人教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华东师大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于厮杀,无暇东顾,中国的民族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直持续到1923年前后。”

――陈康衡《正确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线索。(3分)

(2)材料二大生纱厂的发展中有几个关键年份:1898年创办、1914~1921年鼎盛、1935年部分倒闭、1952年公私合营。试分别分析其原因。(8分)

(3)材料三中关于民族工业“黄金时代”的说法,你赞同哪一种?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

23.(原创)(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66年12月,奕等人认为西方国家制造机器、枪炮、船舰等科学技术都从算学中来,于是建议在同文馆内增设天文算学馆,招收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等人入馆学习。建议刚刚提出,就遭到顽固派反对。……1867年6月,倭仁让人罗列同文馆十大“罪状”,对同文馆进行全面攻击。

――李德征《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2年版

材料二 顽固势力反对对封建专制制度作任何变革,声称变法改革就是祸乱国家,“宁可亡国,不可变法”。维新派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愈变愈进步。“祖宗之法”必须随时因革,“无百年不变之法”。

――《中国近代现代史》,人教社普通高中教材

材料三 正是在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新的范式:这是一批体制外的知识分子,不仅从根本上走出了充当“官的帮忙、帮闲”的传统知识分子的老路,同时也避免落入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成为“商的帮忙、帮闲”与“大众的帮忙、帮闲”的陷阱,而获得真正的人格独立与个体精神自由;他们永不停止对彼岸精神理想的追求与对精神(思想、文化、学术)的探索,因此对此岸的现实存在总不满足,永远对现状持批判态度,永远是“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我们所说的“北大精神”所指的正是北大为中国知识分子所提供的这样一种精神规范。

――钱理群《北京大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核心内容。洋务派在此内容下进行了哪些活动?(5分)

(2)分析材料二中的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的政治、经济背景及历史意义。(3分)

(3)据材料三,指出“北大精神”的本质特征,分析“北大精神”出现的时代背景。(5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

24.(改编)(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学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而不是批发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侯官严氏丛刊》

材料三 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为青年开出“必读书目”,“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的《拿来主义》喊出了对待外来文化最响亮的口号:“拿来!”

――《重视塑造国家文化形象》

(1)据材料一,说明洋务派对待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并说明其局限性。(3分)

(2)材料二中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5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判断中国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

1.A 2.A 3.C 4.B 5.C 6.D 7.C 8.B 9.D 10.C 11.D 12.B 13.D 14.C 15.C 16.B 17.B 18.B 19.D 20.D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选答一种即可。武汉:武昌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辛亥首义的旧址、遗迹和纪念建筑众多。(3分)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地;南京有中山陵等与孙中山密切相关的纪念场所。(3分)(2)政治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分)经济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奖励兴办实业。(2分)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实业救国思潮兴盛。(2分)(3)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等。(3分)(4)认识:两岸应摒弃前嫌,共同完成国家统一;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2.(1)线索:1902年以后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后达到高潮,1923年后发展速度减慢。(3分)(2)创办: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朝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分)鼎盛: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兴办实业政策的实行;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3分)倒闭: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连年战争的影响。(2分)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改造。(1分)(3)选答一种。人教版:此“黄金时代”出现于一战期间。理由: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随着一战的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强了侵略,“黄金时代”结束。(2分)华东师大版:此“黄金时代”延续到1923年前后。理由: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列强虽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程度远比不上战前;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2分)

23.(1)核心:要不要学外国的先进技术。(1分)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建海军、建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4分)(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分)意义:抨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宣传了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1分)(3)特征:人格独立与个体精神自由。(1分)背景:辛亥革命了君主专制制度;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知识分子大量吸收西方思想。(4分)(4)认识: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斗争激烈;思想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发展历程。(2分)

24.(1)认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分)局限性:继续维护封建统治(或没有挣脱传统制度的束缚)。(2分)(2)差异:中学重等级和封建道德;西学重平等和近代法治。(2分)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主思想的传播。(3分)(3)态度:否定。(1分)原因:“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3分)(4)认识: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持传统文化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3分)

上一篇:专题七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下一篇:做个“有效”高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