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运输服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时间:2022-08-20 04:08:53

管道运输服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摘要:由于油气管网干线投资运营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目前国家管道运输服务行业仍旧以国有企业为主导,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高投资回报率既是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目标的方向,又是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的监管要求。本文将分析管道运输服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管道运输服务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现状 对策

现代化管道运输服务在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各大油气田的相继开发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截至2013年,国内建成油气管道的总长度已超过9万千米,逐渐形成了“西油东送、北油南运、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的跨区域油气管网互联互通供应格局。

一、管道运输服务企业固定资产构成特点

(一)地域分布广

管道运输服务企业的固定资产主要为输油气(水)管线,目前国内主要能源供应基地位于东北、西北、西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能源消费市场活跃于东南沿海地区,市场供需的地域性差异导致了管道运输服务企业的固定资产地域分布点多线长,“油气储运站点密集、长输管线纵横交错、地质地貌差异明显”是固定资产地域分布的最显著特点。

(二)资产价值大

输油气管线特别是干线的建设投资相当巨大,根据道格拉斯韦斯特伍德《世界路上管道报告2008-2012》,每千米平均管道建设的资本支出水平超过100万美元,由于管道建设的排他性,管道管径的选择尤为重要,随着管径的加大、管道途径地质的复杂程度提高,管道建设的资本支出水平甚至可以超过了200万美元/千米。

(三)验收规格高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执行国家标准《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69-2006),从施工准备、材料、管道附件验收、交接桩及测量放线、施工作业带清理及施工便道修筑,材料、防腐管的运输及保管,管沟开挖,布管及现场坡口加工,管口组对、焊接及验收,管道防腐和保温工程,管道下沟及回填,管道穿(跨)越工程及同沟敷设,管道清管、测径及试压,输气管道干燥,管道连头,管道附属工程,健康、安全与环境,工程交工验收等各个方面均由严格的标准。

(四)技术水平先进

经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等各种技术革命道路,我国管道运输行业的现代化进程得到了长足推进,在管输工艺、设计施工、生产运行和安全管理等关键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相应的,管道运输服务企业的固定资产中融合了高新的含蜡原油管道输送技术、管道密闭顺序输送技术、SCADA管道集中调控技术、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地质灾害检测预警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应用。

二、管道运输服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行做法

以我国某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为例,其固定资产管理的现行做法主要是:

(一)制定制度,设计流程

为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经营效益,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公司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资产报废管理细则》、《资产处置管理细则》、《更新改造管理细则》、《转资管理实施细则》、《资产调剂与调拨管理实施细则》、《固定资产评估管理实施细则》、《资产清查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建立了系统的管理系统和运行机制。

(二)分工管理,分类核算

公司固定资产的管理按部职能分工,分为价值管理、实物管理和使用管理三个层面。核算上,按照国家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实行分类核算,具体划分为(1)油气水井设施;(2)油气水集输处理设施;(3)输油气水管线;(4)炼油化工生产装置;(5)储油气设施;(6)石油专用设备;(7)施工机械;(8)运输设备;(9)动力设备及设施;(10)传导设备;(11)通讯设备;(12)供排水设施;(13)机修加工设备;(14)工具及仪器;(15)其他设备;(16)房屋;(17)一般建筑物;(18)土地;(19)加油气站等类。

(三)电子办公,信息管理

公司固定资产的数据均实现电子化办公,通过启用设备管理系统和财务AMIS系统来管理资产总量、结构,资产的账实相符程度,资产分线核算以及账销案存资产台账。

三、管道运输服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

管道运输服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突出在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专业技术管理的脱节,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有:

(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一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台账管理脱节,实物变动没有同步反映于资产台账;二是资产台账信息不明确,不能准确描述资产实物,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存放地点和技术参数等字段由于缺乏详细标准化的规范,造成初始录入混乱,给后期的分类查询造成障碍;三是资产的更新改造项目较多,价值核算不尽准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发生的某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能涉及到替换原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当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但实际核算中往往并未扣除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虚高。

(二)固定资产管理控制体系不完善

“重投资、轻管理;重建设、轻效益”的陈旧观念在管道运输服务企业内仍然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并未达到精细化管理目标和挖潜增效的效果。一方面,投资规划科学性不高,管道存在重复和无序建设,盲目投资现象依然突出,导致固定资产的限制与浪费并产生了大量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整体利用效率偏低,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的预算考核机制缺失,固定资产的维修成本较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对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收益无绩效评价。

(三)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措施

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被动记录的阶段,缺乏对固定资产运营状况的经济分析,由于没有科学的资产运营分析制度,对于资产分布状况、特点、使用效率和效益没有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不能对投资规划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由于对固定资产管理岗位的考核激励作用没有发挥,企业低效、无效资产的盘活利用程度较低。

四、管道运输服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在科学分工的基础上,将固定资产的权、责、利有机统一并固化为企业制度并强化落实。企业生产运行、财务、专业技术和使用部门均应设置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实物资产的状态发生变化应及时将信息传递至各管理部门。组织多种途径抓好资产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和管理知识的培训。

(二)建立标准化工作规范,提高基础管理水平

管道运输服务企业固定资产虽然分布广阔,但站点与站点的固定资产大多类似,建立标准化的资产名称,信息参数,购建、使用、报废和处置流程将大大减少管理难度并提升管理水平。

(三)打造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服务于运营规划

将固定资产的占有和使用与资产对应的经济技术指标衔接起来,从固定资产的投资立项、国产化程度、建设验收、结算转资、维修保养、节能减排力度、清查盘点、报废清理和估价处置这一全过程管理绩效以量化的考核指标予以反应,促进资产的优化配置,并为后续运营规划提供服务。

五、结论

“十二五”规划指出国家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这些产业将推动管道运输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管道运输服务企业正迎来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机,随着管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网运营主体开放程度逐渐提高以及国际能源竞争日趋激烈,管道运输服务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在管理理念、标准化程度和全过程评价体系建设方面的进一步提高,既是我国管道运输服务行业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也是我国管道运输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

上一篇:国家级旅游景区拓展资金渠道促进景区发展的探... 下一篇:关于公私合作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