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参与热情提供参与时空

时间:2022-08-20 04:01:45

摘 要: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操作、获取知识,并在探索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教学改革实验证明: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具有学生参与的。换句话说,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而,教师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给学生提供参与时空。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知识,长智慧。

关键词:

一、在情感中参与――春风大雅能容物

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柬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的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支持下完成的。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既给学生提供了成功的可能性,也存在失败的可能性。教师要发挥情感的效应,强化激励性评价,给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帮助他们看到失败的成功之处,用尊重、理解和宽容让其抛掉思想包袱,唤起重新参与的信心。

例如,张齐华老师的《因数和倍数》这节课观摩课中,找30的因数这一片断是这样的:张老师用实物投影投影出一位学生找30因数的结果(30:5、6、2、15、1、3、10)。张老师并没有指出这位学生毛病,而是说:“大家有话要说吗?有哪些是肯定的?”有的学生说都找对了;有的学生说每一对都写在一起,是一对一对找的。教师接着问:“他是按照一定顺序找的,但有什么问题吗?”有的学生发现这位同学漏写了一个30。教师接着问:“你觉得30写漏了是因为他粗心吗?”有的学生说不是,使他没算出来:有的学生说他觉得30部时30的因数……教师随机问学生:“你为什么找得那么全?”……张老师发现学生的错误并没有指出这位学生毛病,而是让学生互相评价。说说他的优点和不足,同时说说自己想法,这样在不挫伤这位学生学习积极性前提下,知道自己错的原因。

二、在直观中参与――横看成岭侧成峰

数学本身是抽象的,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借助形象而直观的事物展示过程,使学生看到所学内容与自己周围的事物直接相关,甚至可以触摸到,那么数学就不那么神秘抽象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有明确的目标要求。都能引起学生的主意,教学中,教师尽量位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较为突出的感性材料(或事实),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演算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各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

例如,朱乐平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观摩课中无不体现了以直观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最后在练习中,朱老师设计了“试一试,这一环节,朱老师让学生根据下面的图,写出一些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算式。

学生根据直观图,通过观察、思考超出自己“水平”的写出了许许多多的算式,虽然有些计算没有学过。但通过直观图学生写起来显得轻松、自如。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形象思维人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不枯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的信心和兴趣。

三、在猜想中参与――柳暗花明又一村

直觉思维又叫猜想,是一种整体的、粗线条的、跃进式的思维,这种思维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对事物直接感知,整体把握,通过一阵紧张思考,一下子接触到问题的实质,找到答案。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很好地运用猜想这一思考形式,就肯定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结语

在教学中,我们注意给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自主探索,才能真正把数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上一篇:激发潜动力构建数学自主课堂 下一篇:如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