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罚金刑执行的主体

时间:2022-08-20 03:07:02

摘要:我国法律规定罚金刑的执行主体是人民法院,但未能对执行机关及有关执行人员做进一步规定而不可避免地造成执行在实践中的混乱,本文提出罚金刑执行主体改革的若干构想、明确罚金刑执行主体改革的几点目标,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罚金刑执行主体 执行机关 执行机构 执行人员

一、概述

罚金刑的执行主体是指负责实现人民法院生效罚金刑判决或裁定内容且担负着罚金刑行刑与犯罪矫治任务的主体。罚金刑执行的主体问题涉及三个层次:一是罚金刑的执行机关;二是罚金刑的执行机构;三是罚金刑的执行人员。这三个层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罚金刑的执行机关是法定的对外执行主体,罚金刑的执行机构是执行机关的内部专门负责执行工作的部门,而执行人员则是负责执行工作的执行机构的具体工作人员,执行人员的执行与罚金刑的实现具有直接联系。

我国罚金刑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在专门担负量刑权,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同时,法律还赋予它负责某些刑罚执行的工作。人民法院担任罚金刑的执行机关具有如下特征:(1)人民法院负责实现的是生效的判决或者裁定中的有关缴纳罚金的内容;(2)人民法院在罚金刑的执行中担负着行刑与矫治的任务。我国刑罚的目的不是单纯地惩罚罪犯,而是通过对犯罪的惩罚,达到矫治罪犯的目标,最终实现预防与减少犯罪的终极目的;(3)人民法院是行使罚金刑执行权的国家机关。

罚金刑的执行机关与执行机构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其主要的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执行机关是指负责实施强制执行的国家机关,而执行机构是执行机关内部设立的专门负责执行工作的部门。(2)地位和职权不同。执行机关具有独立机关法人的地位,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使职权,而执行机构不是独立的机关法人,只能对内部的执行活动进行一定的管理工作,不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对外行使职权。(3)在世界执行制度上的区别。当今世界各国在立法上大多侧重于规范刑罚的执行机关,而不强调刑罚的执行机构。其主要原因亦在于执行机关具有独立机关法人地位而执行机构则不具有,因此,承担执行责任的主要主体亦在于执行机关,故各国立法大多侧重于规制执行机关。

罚金刑的执行人员不同于一般的法院工作人员,因我国法律规定不完善,亦使得罚金刑执行人员的组成具有不确定性。罚金刑的执行人员的原有身份是公民,在法院中从事相关工作并因工作需要承担罚金刑执行的任务,但其原来的公民身份与工作并未丧失。因此,罚金刑的执行人员具有多重身份,既是普通公民,又是法官、书记员或司法警察,同时也是罚金刑的执行者。与此相应的也有多重行为,即个人行为、审判行为等以及刑罚执行行为。罚金刑执行人员的多重身份和行为同时并存,有时会发生矛盾和冲突。由于需要行使国家司法权,法律赋予执行人员一定的权力的同时亦规定了更多的义务来规范权力的行使。由此又出现了多种权利(力)与义务关系,罚金刑的执行人员作为公民仍具有公民权利与义务,而在享有法院审判工作中的特殊的权利与需承担相应的义务同时又参与了刑罚执行权利义务关系。一旦执行人员在实际活动中把多种身份和行为交错时就易出现违法现象:当执行人员以公民身份去对待执行行为时,发生失职行为;反之,当以执行人员身份去从事个人行为时,则导致。因此,为保障罚金刑得到合法执行,必须对执行人员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执行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执法能力,包括综合能力、判断能力、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执行人员应掌握较多的法律知识,熟悉执行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以切实做到依法办事;执行人员同时需具备认真、仔细、踏实和果断的工作作风。从对执行人员的素质要求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法院工作人员都能胜任罚金刑执行工作的,因此,我国立法应对罚金刑具体执行人员的组成做出详尽规定。

二、我国罚金刑执行主体现状

我国《刑法》第53条规定: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同时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19条的规定,“被判处罚金的罪犯,期满不缴纳的,人民法院应当强制缴纳;如果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的,可以裁定减少或者免除。”即由人民法院具体负责单处或者并处罚金刑的执行。

我国法律规定罚金刑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法院,而在实践中真正行使罚金刑执行职权的应是相应的执行机构以及执行人员,然令人遗憾的是,因我国目前尚无法律对罚金刑的执行机关及有关的执行人员做出相应的规定,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执行在实践中的混乱局面:有的由相关案件的主审法官负责执行,主审法官负责执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重视刑事案件的审判阶段而忽视判决后罚金的执行阶段,或者为保证罚金刑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而影响到审判工作中量刑的轻重的现象,审执不分严重影响了法官的独立性,而“一个真正的法官应该无视于立于其前的当事人,不将之当做现实之个体而单纯的只知道原告及被告,易言之,法官只知道戴着‘面具’的抽象的当事人,却不认识在‘面具’之下的个人。”同时,从事刑事案件审判的法官的法定职责是审理并裁判刑事案件,而不是执行案件,从事审判的法官因此只对裁判行为及其结果承担责任,不对裁判是否能得到最终实现承担责任,因此由从事审判的法官执行罚金刑,于法无据、于理不合;有的由法院中的刑事审判庭负责执行,刑事审判庭在有关案件审理终结后,对判处罚金刑的犯罪人实施执行,既充当案件的审理机构亦担任罚金刑的执行机构,这同由主审法院负责执行一样,同样存在审执不分;有的案件为确保罚金刑得到有效的执行,切实提高执行率,根据审判与执行分离的原则,将有关罚金刑的执行部分在审判工作结束后交由法院的执行庭(局)负责执行;有的由法院中的专门执行员予以执行;有的则由法院中的书记员来执行;有的由法院中的法警队执行;有的干脆在年底抽调各庭室的人员去突击执行;在罚金刑执行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特殊困难,相关的执行机构或执行人员还可以以人民法院的名义要求公安机关或者其他国家机关、金融机构等部门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罚金刑执行主体改革的构想

为改变上述的混乱局面,维护法制的威严,切实实现罚金刑的惩罚功能、威慑功能以及预防功能,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明确罚金刑执行主体改革的目标:

(1)罚金刑的执行主体必须是人民法院而不应是行政机关。

执行权属于权力范畴,所谓权力就是依据行为主体的意愿强制性地完成一定事物的能力。司法权以调查和裁决为内容,即调查事实,再根据认定的事实适用法律。而行政权通常被认为是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力。但司法权与行政权在某些方面存在混同现象,如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特别是在依据行政法规进行行政处罚过程中带有一定的司法色彩;而一个司法机关的活动并不仅限于审理和裁决案件,还需要对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裁判的执行予以保障,因此司法机关还拥有一定的保障刑事诉讼进行和裁判执行的权力,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尽管如此,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界限仍然十分明显,司法权有着鲜明的属性,其本质内容是判断。

鉴于执行权具有司法性与行政性的双重属性,所以执行机关可以有三种改革方案选择:一是执行机关为人民法院,这是强调了执行权的司法性特点;二是执行机关为行政机关,这是强调了执行权的行政性特点;三是执行机关可以是二元主体,即执行中的裁决权由人民法院行使,执行中的实施权由行政机关行使。这三种方案都符合执行权性质理论,但我们必须选择最佳的方案。第一种方案是现阶段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案:首先,执行机关的设置应该考虑罚金刑执行的公正与效率。如果由行政机关执行罚金刑则必须将一些需要裁决的事项改变为行政决定的事项,裁决改变为行政决定在程序上弱化了当事人的诉权,对公正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次,因现行的执行主体是人民法院,为了罚金刑执行工作的稳定性应该先在人民法院内部进行改革,而不应超越社会的承受力作大幅度的改革,把罚金刑执行权赋予行政机关行使;再次,我国罚金刑执行中犯罪人自觉缴纳罚金的比例还不是太高,大多数罚金刑需要强制执行,其中必然要产生比西方国家多得多的需要裁决的事项而离不开法院。

(2)罚金刑的执行主体必须是第一审人民法院而不应是其他审级人民法院。

长期以来,罚金刑的执行主体不明确,执行主体五花八门,有些被执行人是在第一审人民法院缴纳,有的是在改造的过程中,减刑时在第二审人民法院缴纳,可见,虽已明确执行的主体必须是人民法院,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同审级的人民法院执行的问题,仍有可能导致执行主体的混乱。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358条、第359条以及第360条的规定,刑事判决中涉及财产内容的,由原审人民法院执行,对判处财产刑的犯罪分子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裁定有执行财产内容的被告人,在本地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原判人民法院可委托其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但必须处理好执行成本以及如何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2000)45号》第10条亦规定,财产刑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众所周知,罚金刑属于财产刑的范畴,既然法律规定财产刑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因此,属于财产刑范畴的罚金刑理应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

(3)罚金刑的执行应当由第一审人民法院的执行局执行。

执行机关作为机关法人是有着独立名义的对外司法主体,而执行机构只是执行机关中具体履行执行职能的部门,其在履行执行权时不具有独立的对外行使职权的名义。因我国立法尚无罚金刑执行机构的有关规定,因此,在实践中造成了执行机构混乱的局面,除人民法院中的执行局,如刑事审判庭等司法机构也担任了执行机构。笔者认为,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中明确规定了执行庭局执行案件的范围并不包括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中的罚金刑的执行,但从客观上进行综合分析,由执行局来实施罚金刑的执行较为合理。执行庭局作为人民法院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司法机构,其设立的目的在于专门从事相关判决或裁定的执行工作,运用专业化的机构设置以及专业化的执行人员使得裁判中的刑罚得到更好地实现,从而实现刑罚的诸种功能。执行局的组成人员专司执行工作,有着较好的专业素养和较为丰富的执行工作经验,有利于提高罚金刑执行的效率。效率,就是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成果或效益。美国著名法律经济学家波斯纳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法律制度的价值、效用和效率作过精辟的论证。相对于执行局而言,人民法院中的其他机构则显然不具备如此专业的执行条件,显然,将罚金刑的执行交由执行庭局来执行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4)罚金刑的执行应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局的专业执行人员执行。

罚金刑的执行人员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亦呈混乱的局面,如前所述,不仅执行局的专业人员可以成为罚金刑的执行人员,刑事案件的主审法官、法院的书记员、法警队的法警均可参与执行,尤其是在年终为了完成执行任务甚至是法院的其他工作人员也积极地参与到执行工作中去。刑事案件的主审法官同时行使案件的审判权与执行权的审执不分的情况不仅不利于案件的审判,同时亦不利于对裁判结果的执行;法院的书记员是对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材料进行整理、对审判过程进行记录的专门人员,尤其是司法改革进程中书记员的工作越来越专职化,由专门从事材料整理与过程记录的书记员显然不具备执行所需的专业知识,这对罚金刑的执行工作是极为不利的;法警队的法警在法院中主要从事有关审判秩序的维持工作,同样不具备执行所必需的专业知识。由上述“专业不对口”的人员来履行罚金刑执行职能对罚金刑的执行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必须明确罚金刑的执行应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局的专业执行人员执行。

参考文献:

孙加瑞.强制执行实务研究.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51―54页.

耶林在《法官的独立性》一文中的观点.转引自孙笑侠.法的现象与观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68页.

周一兵,陈新政.关于罚金刑执行问题的法律思考.载于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34页.

魏俊哲.罚金刑执行体制改革的构想.载于人民法院报,2000年12月25日版.

【美】理查德・A・波斯纳,蒋兆康译,林毅夫校.法律德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9页.

上一篇: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效果的思考 下一篇:永州瑶族民俗旅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