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8-20 12:41:32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4l例伴严重2型呼吸衰竭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并监测血气分析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明显改善。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12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19-01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常见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容易反复发作,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尤在老年人中多见[1]。它在发病期有较多的并发症,其中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这就是临床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近年来,随着呼吸机的功能的增加和性能的完善,人工通气技术不断提高,无创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已成为抢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现对我科24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及治疗进行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4例,男14,女10例,平均年龄(60.13±7.81)岁;24例均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COPD诊断标准,且伴有较为严重的2型呼吸衰竭(PCO2>80mmHg),PO2

1.2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吸氧、控制感染,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经口鼻面罩辅助呼吸,通气模式为S/T,IPAP为8-16cmH2O,EPAP为4-8cmH2O,吸氧浓度为5L/Min,每次通气4-6小时,每天通气2-3次,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气分析、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呼吸机使用时长和频率的辅助呼吸参数的调节。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χ±s表示,均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20例患者经无创呼吸机治疗好转后出院,2例气管插管治疗后拔管,再经无创呼吸机治疗好转,2例无创呼吸效果不佳,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其中有1例死亡,成功率为83%。

2.2与通气之前比,患者的氧分压,PCO2,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明显改善,见表1。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也是引起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具有呼吸耗能大,气道阻力高、残气量多、的特点,临床上表现为,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呼吸功能严重下降,这就要求治疗的及时性和正确性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常规综合治疗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成为该病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而逐渐应用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COPD运用面或鼻罩实现呼吸支持,避免气管插管或切开损伤,降低吸气肌的承受负荷,减弱呼吸消耗,进而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以及CO2潴留。同时,无创机械通气可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肌供氧量而改善心功能。COPD合并2型呼衰改善通气时重要环节,呼吸兴奋剂可以提高通气量,但同时增加呼吸做功,使耗氧量和CO2生成量增加,可增加呼吸肌肉负荷,诱发呼吸机疲劳,无创通气实质上采用的是一种压力支持通气方式,其使动因素源于患者的自主呼吸,每次吸气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支持,以增强吸气,达到适当通气量,减少呼吸频率,从而降低病人自发呼吸做功和氧耗量,对患者疲乏呼吸机的修复气道具有重要作用.呼气压力可对抗呼气末正压(PEEP),防止小气道萎陷,有效排除CO2,增加肺氧合,改善组织缺氧和临床症状。对比临床疗效可知,无创机械通气后较通气前血气分析结果有明显改善,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的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提倡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应该尽早上机,耐心解释说明争取得到患者配合,治疗中仔细观察及时解决问题,使无创通气治疗收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珍祥.慢性阻塞性肺病[A].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邹春芳.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06).

上一篇: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通径分析 下一篇: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