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

时间:2022-06-10 02:16:25

浅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

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通过成本管理可以向决策、技术、供应、销售、生产等各个环节提出要求,可以调动各类人、财、物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优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企业如何操作才能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呢?

一、采取内部市场化管理手段

在企业成本管理中,采取市场化管理手段有两层涵义:其一,企业内部各成本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有偿买卖关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成本管理模式中,企业内部各成本主体——企业内部成本、费用发生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靠行政命令维系的“无偿供领关系”,各内部单位耗费的节超对其利益影响不大,造成了他们对成本控制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主动性。采取市场化管理手段,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模拟市场机制”,使各费用发生单位成为“虚拟的市场主体”,使他们之间发生的人、财、物的转移由“无偿领用”变为“有偿买卖”,并确保各市场主体按内部模拟市场价格交换后,成本低者收入高、成本高者收入少,充分调动起内部成本主体加强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要我控制成本”为“我要控制成本”,彻底改变只有少数几个部门甚至只有一个财务部门控制成本的局面,形成谁发生费用谁负责、谁控制得好谁受益的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各成本主体成本控制的自觉性。其二,制定成本的最终依据是市场可接受价格,制定成本的程序是“倒推硬逼”。传统的成本制定程序,从产品的设计研制到制作销售逐次加成,与市场价格脱节,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以市场可接受价格作为制定产品成本的上限和最终依据,由产品的市场销售价出发,由后向前逐步分解,坚决将各个环节的耗费控制在分解指标以内,确保企业总体成本水平维持在市场可接受的范围以内。

二、抓好两个转变

一要抓好企业员工思想意识的转变。以产量产值为中心的传统的企业管理,养成了员工只关心产量不重视成本的思维习惯,“只要产量高,钞票大把捞”是员工的普遍想法,至于这些产量花费的代价高低,基本上无人问津。这种只讲产出不论投入的思想,是粗放型管理的痼疾,与成本管理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细致入微的宣传思想工作,强化员工的成本意识、效益意识、风险意识,使之明确成本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成功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要抓好成本管理模式的转变,变“生产型管理”为“成本型管理”。这种转变有两个具体要求:其一,工作的重心由产量产值转移到财务成本上来;其二,成本控制不仅仅限于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范围,还要向前延伸到研制设计和采购供应过程,向后延伸到销售和售后服务过程。

三、坚持四项原则

(1)不唯成本降低而加强成本管理的原则。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合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成本降低不是其终极的追求。就提高经济效益而言,首选的应是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即使加强质量管理、增加科研开发、调整产品结构等方面的投入短期内会导致成本攀升,也不能因噎废食。成本管理必须与其他管理--如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的加强以及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2)全面性与精细化结合的原则。企业成本管理必须将形成成本的每一项要素、产品经济寿命周期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管理范围,并依靠全体员工对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每一处、每个环节都按照成本控制标准进行有效控制。

(3)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要赋予各成本主体管理所辖范围内的成本费用的职责,更要使其经济利益与控制情况的好坏紧密相连,为此,必须给予相关责任人控制和奖惩的足够的权利。企业各级成本主体的管理权限、管理责任、获取的利益必须紧密地、恰当地结合在一起。

(4)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结合的原则。加强成本管理过程中,既要通过经济手段理顺成本责任关系,规范成本管理行为,又要适当地运用行政手段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事而异地调控成本管理的各项活动。经济与行政手段必须协调运作,二者不可或缺,不可偏废,不可以包代管,亦不可以罚代管,要追求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四、夯实管理基础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资料依据、共同准则和基本手段,是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加强成本管理,必须在转变原有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计量、定额、标准化、规章制度、教育培训等基础工作管理机制。若因为这些基础管理工作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不加重视,成本管理工作将控制无据、考核无据、奖惩无据,便失去了将成本管理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的根基。

五、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

由于成本控制的全面性、综合性、复杂性,要搞好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必须从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建立健全组织保证体系、市场运作体系、成本目标责任体系、信息管理体系、成本核算体系、考核激励体系等配套管理体系,做到哪里有成本费用发生,哪里就有人对费用负责、就有人管理;哪里有成本活动进行,哪里就有信息反馈、就有成本控制标准执行;哪里有成本活动结果,哪里就有人考核、就有人进行奖惩。六个体系,要以市场运作体系为根本,信息管理体系作纽带,其余体系作基础和保证,相互依托,相互制衡,统一协调,共同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不断优化,保证企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要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要为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必须围绕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偏离,转变管理职能,重塑管理模式,走市场化成本控制之路,闯低投入高产出坦途,使企业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上一篇:重建钢板联合长松质骨螺钉治疗尺骨鹰嘴粉碎性... 下一篇: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通径分析